彼得·林奇成功项目投资法则(精选82句)

1,第三,投资的时候没有人说三道四。

2.第二,散户接触面更广。

3.我也是每年花15分钟看股市走势。

况且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受到损害。

5.办公室豪华程度与公司回馈股东的意愿成反比。

6.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更有可能赚钱,原因如下。

7.毫无疑问,房利美也在努力扭转这种局面,而且确实收到了效果。

8.现在的问题是,它的股价为什么会下跌?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9.事实上,英国的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在肥皂和洗发水上省钱。

10.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独立决策。

11,股票投资需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是用老眼光看问题,否则就是老花眼了。

12,这主要表现在公司专门聘请了一位成功人士麦克斯韦来扭转局面。

13,企业和人一样。如果他们没有因为结婚而改名,他们就很恼火。希望大家都忘记。

14,投资有趣刺激,但是不研究基本面,会很危险。

15,投资是刺激和愉快的,但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16,确切的说,是因为美体小铺的洗发水价格更高,消费者才转用更便宜的洗发水。

17.在各个行业和地区,一定有没有被投资专家发现的宝藏,静静地等待着散户去发掘。

18.第一,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有各种限制,做决策时会有很多约束,而散户没有这些限制和约束。

19,散户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他们可以决定买什么股票,不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

20.即使他(她)对你的投资行为非常不满,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炒股记录偷偷藏起来,永远不要让他(她)知道。

21.听了这个介绍后,彼得·林奇决定继续关注这只股票,并少量买入。如果股价继续下跌,那就增加股数。

22.经过以上分析,彼得·林奇确定美体小铺进入了跨国企业发展的第二个10年,于是毫不犹豫地买入了这只股票。

23.那些迷信选股的投资者只是一门艺术,完全无视基本面,根本就是在玩股票。结果只能是玩火,越赔越多。

24、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被高估,投资者会上当受骗;如果账面价值被低估,说明它很可能是一只属于资产隐藏型公司的大牛股。

25.至于你的配偶,你可能在乎也可能不在乎你的投资。即使你在乎你的投资,你犯了错误,他(她)也不得不信任和原谅你,不会抛弃你。

26.至少,你认识的很多上市公司不在他们的分析研究范围内;显然,在你所了解的上市公司中,也会有很多10倍的股份。

27.即使你买了蓝筹股或世界500强中的一些最好的公司,你也应该这样做。就像每个人都需要体检一样,这里没有豁免特权。

28.这种运作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难以预测:可能今年亏损几百万,明年赚几百万。可以说,一切表象都是出丑。

29.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总会考虑如何应对客户和基金经理的质疑,也会面临每季度或每半年投资业绩的拷问,所以忧心忡忡。

30.彼得·林奇认为,一个健全的投资组合需要定期检查和思考。一般来说,这样的体检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有时需要每24个月检查一次。

31.原来这是一家英国上市公司。除了这家上市公司的一些负面消息,英国股市最近几个月遭受了严重打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2.这一切的努力,使其成为唯一一家从1973-1991持续盈利的航空公司,投资回报无与伦比。1978年,它只有四架飞机,但很快成为美国第八大航空公司。

33.彼得·林奇建议散户:当一只股票的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变,但股价突然下跌时,最好的办法是继续持有;更好的方法是进一步购买。

麦克斯韦是一名律师。他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房贷保险公司,并取得了成功。他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短期借贷,长期借贷;二是模仿房贷公司的做法。

35.然而,他们不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基础研究...他们投资赔钱最喜欢的借口之一是,股票和女人一样,永远不会被猜到。这句话对女人和股票都不公平。

36.投资拥有隐性资产的公司的机会随处可见。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需要对拥有隐性资产的公司有实际的了解。一旦我们清楚地了解了公司隐性资产的真实价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37.彼得·林奇的机构投资相对滞后,这为散户投资者长期持股、获取丰厚利润创造了绝佳条件。只要上市公司基本面还不错,每一次股价下跌都是趁低买入的好时机。

关注一家上市公司有很多方法。彼得·林奇认为,有时看它做什么比看它做什么更好。也就是说,关注这家上市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差异,更容易引发你的思考。

39.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业处境惨淡。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布拉尼夫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中国中央航空公司相继破产,剩下的基本都在那里苦苦挣扎。

40.彼得·林奇幽默地说,他当然不提倡这种做法。他只是想告诉大家,散户有很多选择,但机构投资者做不到这一点:必须公开账目,向客户和领导汇报。

41.如果你发现一只股票每股20美元,每股现金流是10美元,那么你应该抵押你的房子,把你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只股票上,能买多少买多少。这种情况下,大赌必胜。

42.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过多股票的业余投资者将失去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专心投资,业余投资者一辈子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和精力,将远远超过物有所值。

43.彼得·林奇说,机构投资者需要大约65,438+0/4个工作时间向同事解释他们为什么买了一支股票。如果一只股票卖11,涨到19的时候,它就再也不敢买回来了,除非它不想要他的工作。

44.对每一家上市公司进行案例研究是彼得·林奇的一贯风格。每当股市低迷的时候,这种做法就更值得提倡,投资回报率也会更高。因为这样会让投资者一醉方休,睁大眼睛寻找潜力股。

45.如果散户能在投资机构大量买入之前提前进入,肯定能获得丰厚的回报;相反,当机构投资者对一只股票大唱赞歌,大量买入时,可能会到达股价的最高位置,然后股价掉头向下。

46.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如果你是一个连高中都没毕业的人,或者是一个退休人员,性格古怪的人,或者是一个冲浪者,卡车司机,你会比投资机构的分析师有很多优势。

47.70年代中期,房利美买入的长期抵押贷款合同利率为80/0~10 0,而短期贷款利率高达180/0-19%。很明显,这是一笔倒挂的生意:借钱成本高达18%,收益却只有8%~100/o,结果只能是越亏越多。

48.但是,作为散户,完全没有必要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当你以11的价格卖出一只股票,当它涨到19美元时,你可以再次买入,没有人会指责你。关键是它还有上涨的动力。

49.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当上市公司拥有土地、木材、石油和贵金属等自然资源时,这些自然资源的记录价值往往只是实际价值的一小部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想一想,这是不是一个隐藏的公司。

50.彼得·林奇发现西南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最低。这可以从年度财务报告中每个座位每英里的平均运营成本中反映出来。美国航空业的平均水平是0.07美元~ 0.09美元,而现在只有0.05美元~ 0.07美元。

51,房利美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股票,一度被称为美国真正最有价值的公司。与彼得·林奇工作的富达管理公司相比,房利美公司的员工人数只有富达公司的1/人,却创造了富达公司10倍的利润。

52.因此,散户在买股票的时候,也要好好看看彼得·林奇这样的上市公司的人,而不仅仅是他们的股价和市盈率。不管怎么遇到有钱的婆婆,找未来女婿的时候,总要打听一下对方的性格吧?

53.机构投资公司的分析师,背景、经历、思维方式都非常相似,可以称之为同一类人。没有年轻人,没有老人,我不敢想象没有高中毕业的人,更别说以前做过冲浪者和卡车司机的人了。

54.每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彼得·林奇从西南航空的一枝独秀中看到了他投资这类上市公司的心安理得,因为他们把投资者的钱当成自己的,而不是像某些上市公司那样,把土地出租为己有,随意挥霍。

55.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没有必要像机构投资者一样投资,否则最终回报会像机构投资一样平淡,并不优秀。在这种情况下,散户盲目跟随那里的主力机构是很可笑的。

56.不仅股市非常难预测,小规模投资者总是更容易在不该悲观的时候非常悲观,而在不该乐观的时候又非常乐观。所以当他们想在牛市追涨,在熊市抛售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

57.用现金流对股票进行估值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里考察的关键是两大指标:市场现金流比率和自由现金流,重点是后一个指标。总的原则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本支出就可以获得高额的现金流入,这类股票应该是投资的首选。

58.-一般来说,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只有收入增长率的一半,那么这只股票赚钱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是收益增长率的两倍,那么这只股票可能会亏得很厉害。我们在给基金选股的时候一直用这个指标来分析股票。

59.上市公司内部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标志。如果企业管理者被工人称为资本家、吸血鬼,这样的企业一定也好不到哪里去。西南航空规定,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增长幅度不得超过普通员工的晋升幅度;总统

60.奇怪的是,西南航空公司脱颖而出。不仅没有倒闭,还活得很开心。其股价从1980的4美元涨到1985的24美元。之后虽然股价调整了五年,但和同行的崩盘相比,还是很艰难的。果不其然,1990之后,其股价迅速上涨L倍。

61,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澳洲和加拿大市场,只有美国例外,美体小铺的扩张还在加速。而且在法国和日本,业绩增速好于预期(因为它在这些国家没有竞争对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个市场衰退带来的损失。

62.彼得·林奇遇到对方的最后一个问题一定是谁是你最欣赏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比较棘手。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老板不会觉得自己所向披靡,没有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一旦他说出谁是他的竞争对手,这份名单就印在了彼得·林奇的脑海里,并自动列入了推荐股票名单。

63.很快,该公司1974的股价从9美元跌至2美元的历史新低。结果,到处都在谣传这家公司要倒闭了。然而,有些人不这么认为。一位专门研究房利美的股票分析师预测,房利美会成为那种你愿意展示给父母看的女孩。这个论断有什么依据吗?原来房利美的营业利润取决于利差。

64.5438年6月+10月,彼得·林奇还是认为美体小铺公司发展前景很好,但是股价相对于收入来说太高了,要等等看一看。很快,他觉得这样的机会来了:当年7月,股价从25美元跌到63美元,跌了3%,市盈率20倍。他认为如果公司年增长率达到25%,这只股票还是值得买的。

65.散户独立思考更容易赚钱。彼得·林奇自豪地说,当他还是麦哲伦基金经理时,他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能够自己做决定,很少被束缚。他说:我想买的股票正是传统基金经理想回避的股票。换句话说,我会继续尽可能像一个业余投资者一样思考选股问题。

66.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只股票的股价在1992年2月跌至4美元,这大大超出了彼得·林奇的预期。他从来没有想到会跌得这么厉害。于是,他继续给这家公司的相关人士打电话,想了解一下经营情况是否有问题。结果公司还是没有负债,新市场还在拓展,但是在英国本地市场的销售业绩有点问题。

67.彼得·林奇在选股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技巧。比如他买Key Corp的股票,就看中了银行的霜冻地带管理理论——这家公司专门买小银行,在高山寒区做生意。他们的理由是这些地区的人普遍节俭保守,所以贷款违约率低,银行的生意很红火,效益稳定。

68.彼得·林奇立即打电话给Body Shop Corporation的财务总监,了解到该公司的四个主要市场国家是英国、澳洲、加拿大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在此期间都经历了经济衰退。相对而言,公司在1991的单店销售收入仍有较大增长。更何况公司的产品市场非常广阔,正处于诱人的扩张阶段。

69.尽可能早地进入现场,但不要太早。我经常把投资成长型公司想象成打棒球,在第三局努力进入比赛。因为一个公司通常在这个时候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果在攻防名单公布前买入,就是在冒不必要的风险;第三局和第七局之间还有很多时间(有例子是10~15),足够让人获利10~50倍。如果等到比赛快结束的时候,可能就来不及了。

70.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应该每半年定期查看他们关心的股票,而不是简单地看报纸上的股票价格。在这里,至少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目前的估值相对于收益是否有吸引力?二、什么问题因素导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或下降?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下一步如何调整投资组合,是继续持有还是改变投资组合策略?

71.原来,在同行业的同质化竞争中,它把自己定位为唯一的多航班短途廉价航空公司:他们没有开通飞往巴黎的航班,只从事短途航线;不提供精致的机制餐,只有花生和鸡尾酒;不用借很多钱买很多飞机,乘客中谁的袜子破洞最大,谁就中奖;他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拿不到高得离谱的薪水,但员工的待遇非常好,几乎听不到任何抱怨。

72.彼得·林奇说,六个月定期检查股票是华尔街那些机构投资研究员的必修课。另外,有些股票半年发现不了问题,原来很难发现的问题,需要更长的间隔时间才能发现。因此,投资者也必须每24个月定期查看一些股票,看看公司的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作。彼得·林奇自己也经常这样做,这让他受益匪浅。

73.散户在关注隐性公司的股票时,更应该注意寻找这样的投资机会:如果一个普通的上市公司看似没有前途,实际上每年都有很高的自由现金流,而上市公司又不打算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努力去研究它。这种企业很容易出现在租赁行业,计算机行业除外。因为电脑产品更新换代快,存货很快就会贬值。

74.多年来,公司的高层一直在一间简陋得像军营一样的办公室里工作。1990他们决定好好豪华一下,于是盖了一栋三层小楼,请了设计师负责内部装修。当他走进装修一新的办公楼时,这位首席执行官看到墙上没有悬挂优秀员工的奖章和公司野餐的照片。他勃然大怒,不仅立即解雇了设计师,还亲自把它们重新挂在墙上整整一个周末。

75.彼得·林奇掌管麦哲伦基金后,头四年他每天都在日内交易。彼得·林奇认为与上市公司代表共进午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投资预警系统。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路程。还能每年与数百家上市公司高管见面交流,可谓一石几鸟。正因如此,他极力鼓励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在会议室与上市公司代表喝下午茶、聊天,作为了解上市公司信息的补充渠道。

76.一些大型上市公司拥有全部或部分控股的子公司,或者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独立公司的股份,这些公司往往隐藏着价值被严重低估的隐性资产。富达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发现,UAL所有子公司的净资产价值之和,不包括负债和税收,超过了总公司股票的总市值。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花一分钱就能获得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在此基础上,彼得·林奇大量买入该公司股票,闭着眼睛赚了1倍。

77.在彼得·林奇的办公桌上,除了家庭照片,其余都是房利美总部的照片。他说只要看到这张照片,他就会感到无比的舒服。在彼得·林奇掌管麦哲伦基金的最后三年里,房利美是他的第一只重仓股,总市值为5亿美元。它为富达管理公司创造了6543.8+0亿美元的利润,以至于彼得·林奇想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它创造了金融史上一个基金部门仅凭一支股票就能获得的最大利润。

78.股票投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彼得·林奇从1986开始每年都向《巴伦周刊》推荐房利美的股票,有点无聊。但是他对这家公司的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总结说,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或好或坏,你必须密切跟踪这种变化来调整你的策略。可惜华尔街的那些机构投资者都忽略了这种变化,因为他们只记得老房子给人留下的坏印象和美好。

79.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的早期,彼得·林奇购买的这些银行股和其他股票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所谓的二线股票(中小公司的股票),市盈率非常低。至少,其排名前10的股票市盈率只有3 ~ 5倍。当时各家基金公司流行的观点是,中小公司股票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大盘蓝筹股的时代已经到来。彼得·林奇的投资哲学与之相反。他坚信,当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只有3-6倍时,这笔投资几乎不可能亏损。

80.彼得·林奇将麦哲伦基金的5%投资于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他说,如果没有证监会的限制,他会投资10% ~ 20%的股票。他特别强调,他的投资行为不是基于新闻报道,也不是基于美联储董事局主席的讲话,而是基于我对个股的案例研究。让我们看清楚:绝大多数国内投资者决定是否购买一只股票。与彼得·林奇相反,它们不是基于单个股票的案例研究,而是基于新闻报道或某人的评论和讲话。区别很明显。

81.彼得·林奇当天参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新车型时,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汽车,而不是总统推出的敞篷旅行车。但就是这种敞篷旅行车,最终拯救了这家公司的命运。彼得·林奇反思,可见一个外行再怎么了解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华尔街那些机构投资者预测克莱斯勒会完蛋,其实是业余行为;彼得·林奇通过研究案例进行了巨额投资并最终获得了巨额利润(从这只股票中获得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这是渗透到行业中并进行深入案例研究的结果。

82.当散户确定上市公司是隐性公司时,他们会对其经营业绩格外尊重,因为其账面价值很可能远低于实际价值。比如生产药品的孟山都公司,拥有生产某种药品17年的独家专利权。如果其实际收益为每股10美元,2美元将用于摊销药品专利权,账面价值只能体现8美元。一旦摊销期结束,公司的收入就会爆发。更何况,当17的独家生产专利权到期后,只要稍微改进一下药品,这个专利权的期限还可以再延长17年。遇到这种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的盈利空间会非常大,其他公司无法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