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和集装箱空间的灵活设计,皮卡细分市场的新方向

现在国内皮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细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厂商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推出了商用车和乘用车车型,越野版更是巅峰之作,指向了皮卡的终极方向。不过大家的手段基本相同,用配置和材质来区分不同的用途。但是这些真的是唯一的方法吗?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皮卡货箱功能的调查。可以看到,集装箱作为皮卡车型的最大亮点,其实有很多功能上的变化,也引起了很多卡友的讨论。除了皮卡的声音,我们还听到了很多关于皮卡设计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归结起来就是两点:后排空间和货箱尺寸。仔细考虑一下,其实这两点也可以认为是皮卡商用/乘用车使用的两个新区别。

后排空间可以做的更小,商用皮卡的定位。

目前国内大部分皮卡车型第二排感觉都不是很好,尤其是遇到一些颠簸的路况,后排乘客头晕恶心是很正常的。就算配置再高再用,舒适度也明显不如SUV或者轿车舒服。所以,有这样的需求。在轴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缩小第二排的空间,推出一排半车型,而丰富的空间可以留给集装箱,自然增加了集装箱的空间。

作为多功能车,也很有可能会有很多人偶尔乘坐,但绝对不会是长途。所以皮卡迪第二排座椅一排半的意义,就如同七座SUV的第三排座椅一样(也可以认为是微型车的后排座椅)。只是应急和短途乘坐,对舒适性的要求没那么高,只要能把乘客从A带到b就行,同时集装箱空间更大,可以装东西。这款车型更适合商用,所以这也是商用皮卡发展的新方向。

后排空间可以做的更大,皮卡的定位也可以。

既然第二排有暂时的乘坐需求,那就一定有长期的乘坐需求,这也是现在的皮卡的目的,就像家用车一样。所以这种需求会对后排的空间和舒适性有更高的要求。从目前国内皮卡的后排空间来看,最多达到了紧凑型车或者SUV的水平(虽然部分车型的后排腿部空间看似很大,但这是以牺牲后排座垫长度为代价的),实际上留给后排的空间远远不够。美系全尺寸皮卡的后排空间基本可以达到中大型轿车或者SUV的水平,所以空间的舒适性基本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所以,如果国产皮卡想像美系全尺寸皮卡那样更加以客为尊,我们可以缩小集装箱的尺寸,把丰富的空间留给后排,这样就有了良好的以客为尊的基础。如果加上前后可调的座椅,后螺旋弹簧的多连杆悬挂系统,既保证了后排乘坐的舒适性,又有更大的货箱储物空间(相比SUV)。这款皮卡完全是家用车的定位。

皮卡公司可能没有意识到消费者的这种需求。

对于国内皮卡企业来说,也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前不久,我们看到了国内两家企业推出的一排半皮卡的专利图纸,但遗憾的是,这些一排半车型并没有在国内上市,而是转向了海外市场。SAIC皮卡在部分海外市场会挂MG的logo,针对这个市场推出一排半车型。江西五十铃也有一排半皮卡的专利图,但这款车型并没有在国内上市。

中国的皮卡市场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家都在努力细分皮卡,为商用车两条腿走路,但大多都在升级配置和材质,忽略了车辆结构的多功能性。如果把市场需求纳入产品规划,把这个产品投放到国内市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