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华的介绍和详细信息
现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计算机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自动化学会理事。
授予杨春华教授长期工作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表现突出,学术成就突出。2004年,她被教育部授予首届“新世纪杰出人才”。2005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获得第五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评价德才兼备,事业心强。
杨春华教授对科学事业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不懈的追求与奉献。在学校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国外良好的科研条件,提前回国投入到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中。勇挑重担,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了身边的人。他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了8门课程,培养了50多名研究生和留学生。目前,他正在指导32名博士和研究生。教学过程严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喜爱,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留学生教师”。
学术成就突出,科研成果显著。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国家技术创新基金、校企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鉴定科技成果1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被SCI、EI、ISTP等52个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在《控制工程实践》、《IEEETransactionsonNeuralNeorks》、《ieeetransactionsonsonindustrial Application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以及《自动化学报》、《中国计算机报》等国内一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湖南省优秀论文一、二等奖。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应用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研究成果包括:
1)成果“智能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及其在锌电解和炼焦配煤中的应用”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成果“汽车关键电器智能自动测试系统”获200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成果“智能优化操作技术及其在锌电解和炼焦配煤过程中的应用”获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成果“大型航空航天构件锻造及热处理设备智能控制系统”获200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现场总线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及其在有色金属工业窑炉中的应用”成果获200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论文“基于反向传播和Hopfield神经网络的锌电化学过程优化调度控制系统”获2004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7)“智能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及其在锌电解和炼焦配煤中的应用”成果获200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8)论文《焦炉集气管混合智能控制》获2002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9)“汽车起动机微机控制性能测试系统”成果获199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0)成果“锌电解电耗及分时负荷控制的数学模型及优化调度”获200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1)成果“集气管压力分布式控制及智能解耦控制系统”获199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2)成果“焦炉配煤集散控制及专家控制系统”获199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3)成果“湿法炼锌电解过程专家控制系统”获199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4)成果“燃气灶两级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获199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5)成果“浸出渣回转干燥窑集散控制系统”获199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6)专利“锌电解过程最优分时供电调度技术”,200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氧化铝生产中苛性比和溶出率的在线检测方法”,2004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大型立式淬火炉电加热控制系统”、“大型立式淬火炉加工工件表面温度的测量方法”、“大型模锻液压机分配器控制系统”于2005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精神强。
近年来,杨春华教授带领她的研究团队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针对我国冶金企业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自动化水平低的现状,以保证产品产量为前提,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为目标,对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的工业应用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安全可靠运行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优质、低成本、少污染的控制目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进步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