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陵兵马俑的青铜剑依然锋利如初?

春秋战国时期,明朝基本都是青铜剑。秦始皇兵马俑出土时,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剑,剑身光洁,磨纹细腻,刃口极其锋利。

这些青铜剑制作精美,其铁切如泥。一旦被发现,他们立即遍布全国,奇迹还在后面。经科研人员检测,剑的正面有一层铬盐化合物,这是它千年不锈的原因。

这一发现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技术。德国在1937发明并申请专利,美国在1950。众所周知,铬是一种熔点高达4000摄氏度的稀有金属,极难提取。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掌握了这项技术。

当时考古人员在对秦始皇陵一号坑进行挖掘清理时,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150公斤的泥人弯曲,弯曲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泥人时,一个惊人的奇迹出现了,那把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瞬间直直地反弹回来,自然复原。

考古学家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秦陵本身就是一个未解之谜,据说里面充满了水银,而青铜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另外,当时的墓葬非常干燥,可以保持锋利而不生锈。

其次,当时的铸剑技术极高,铸剑选料精良。在陪葬的时候,这些剑也经过了特殊的烘干和镀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