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可以体现中国的元素?需要在设计中使用

剪纸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能做什么?窗花、挂钱、剪纸画过节。。。。。。这是普遍的理解。然而,这篇论文的主人公却打破了千年的“刻板印象”,将剪纸与新材料、服饰、挂历、广告、装饰贴、DIY,以及极具艺术感的品牌印花衬衫红巧妙结合,开创了全新的剪纸事业。短短两年,几十家加盟店从义乌转战大江南北,海外客户也找上门来。虽然由于北京奥运会期间物流不便,市场开发被迫放缓。但奥运会一闭幕,他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长途火车。

2008年8月26日,陈云从义乌总部出发,经黑龙江、辽宁、北京前往天津。一路下来,签了一个区域总代理。这是继厦门、六安之后,他签约的第四个省市总代理。那天还有一个想在天津创业的女生。这个姑娘可能成为他的第五个总代理,也可能是第24个合作店。

谈产品,这是我唯一的业务。

刚到天津几个小时,身着便衣的陈云匆匆赶来谈判。在一家咖啡店里,他认识了这个天津女孩和她的助手,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赵东。赵东显然是个商业专家。简单看了陈云带来的剪纸样品和招商材料后,他问:“你们有这些产品的专利吗?”“当然。”陈云赶紧回答。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千张剪纸还能申请专利吗?是的,因为《陈韵》里的剪纸不是纸做的。

有两种产品印有红衬衫,剪纸服装和新的DIY剪纸。剪纸服装是用超薄剪纸图案制作在服装上,这种环保剪纸材料是其专利之一。新的剪纸DIY是让顾客用手工或电脑制作个性化的剪纸装饰画。这种材料也是专利,不用胶水就可以贴在任何地方,不像剪纸会留下痕迹,会褪色。两边都是一样的颜色,不像婚礼磁贴,一面总是黑的,影响美观。他说,他正在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如剪纸飞镖日历和磁性装饰店贴。

“有了专利,我的生意是独一无二的。前几天发现淘宝上有一个人用了“剪纸服装”这个名字。虽然没有产品,但是打了个电话,淘宝删了。说话间,陈云拿起一个红色人物的剪纸人像贴在墙上,然后强行取下。赵东点点头,对产品效果很满意。

陈云的新材料剪纸,弥补了很多剪纸的水分,一开始就看好市场。不用说,中国的剪纸市场会在节日、装饰、艺术品、婚礼、红色旅游开发等方面用到剪纸。据中国剪纸协会统计,每年将使用数百亿张剪纸。陈云认为:“这几百亿只是传统剪纸市场。我的产品不仅可以替代它的传统功能,而且有更大的应用空间。除了传统节日市场的应用,还能很好的结合现在市场流行的东西。以剪纸服装为例。”世界上没有看不到服装的地方”。这个市场太大了。剪纸协会的领导曾经跟我说,你们的剪纸市场不可限量,建成了就是一个新的剪纸王国。

赵东认同陈云的市场分析。因为他是做广告生意的,所以他想拍这个剪纸的原因之一是他觉得可以和广告结合,但是后来他又问:“这些素材是你制作的吗?”?别人找材料,自己做不了吗?”没等赵东说完,陈云就笑着说,“你放心,专利保护是一方面,我只能在我们厂生产材料。"

为了稳固自己的市场,防止别人抄袭,陈云一直在产品上创新。一年前,他的剪纸材料有几毫米厚,现在已经变成只有0.5毫米,成本和传统纸张相当。他认为:

“小企业的产品再新,也难免会被别人抄袭,所以只应该勤勤恳恳,比别人多跑一步。”

说到生意,我一碰“传统”就来神了

看完产品,赵东把话题转到最关键的商业问题上,直言不讳地问:“你怎么保证我们能赚钱?”这个问题,陈云被问了无数次,很淡定地回答:“没有人能保证100%在现在的行情下会赚钱,我也亏过。目前我的加盟店平均一天赚200到300元,一月能赚两三万。当然也是维持,主要是销售没找到。”陈云的话是这么说的,其实他在这一行有很多盈利的途径,这些途径都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剪纸本来就是一个明显的淡季行业,除了春节前后,其他时段都算淡季。尤其是到了夏天,做剪纸的基本都是临时改的,难得做这个的人大。一年挣个几十万,挺惨的。都是用模具批量生产纸节剪纸的企业。产品无非就是挂钱、春联、窗花等传统民间商品。

2002年,陈云在做剪纸生意之前就考虑到了漫长的淡季,因为加盟商一年不可能做一个项目七八个月没有生意。2003年,非典时期,足不出户的陈云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剪纸与衣服、t恤结合起来,根据顾客要求的剪纸图片,制作个性化的剪纸服装。这样剪纸在夏天也能卖得好,淡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再加上中国民间元素,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剪纸服装、脸谱服装、窗饰。结合当地特色,可以开发红色旅游t恤。形成国内唯一以剪纸为主的休闲t恤和情侣t恤。每个人都喜欢销售中的这些产品。到2006年的三年里,剪纸t恤每年能给他带来几十万的利润。

DIY剪纸装饰画的创意源于近两年中国风的流行,让陈韵的剪纸渗透到了新的市场。比如广告、教育、旅游、装修、收藏品、情侣用品等。,其中旅游景点最赚钱,一张五毛钱的剪纸能卖几十块钱;广告体量最大,一张单子至少上万元。最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和教育这两个剪纸似乎很难参与的市场。

陈云介绍。我在2005年和2006年一直在做调研,了解到很多企业在节假日给客户回赠礼品,通常会以礼品的形式发一些广告,其中中国传统工艺礼品比较受欢迎。但是瓷器、玻璃、青铜这些礼品满大街都是,一般的贴纸广告效果不好,所以企业一直在寻找一些更有特色的广告效果好的礼品,于是我想到了我的剪纸。一种是传统特色强,可以很容易的刻上公司的logo和广告图案,不影响装修。另一个就是不像一般的贴纸广告那么容易粘贴和揭开。无论我把这张剪纸贴在哪里,轻轻一碰就会落下来,不留痕迹。这种非强制性的植入式广告,客户愿意挂在家里当装饰品,广告效果自然更好。2007年,四特酒和大卫纸业两家大型集团公司用我们的剪纸礼品,一家公司就是几十万的订单。现在我的产品有,磁性剪纸门符。装饰贴纸、飞镖挂历、水性剪纸等。

剪纸与教育的结合是陈云的又一大发现。2008年初,陈云在网上看到上海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中小学生夏令营,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看到中国传统这个词,我就会立刻想到我的剪纸是否能派上用场。”陈云介绍,我尝试联系主办方,介绍我的剪纸。几天后,对方同意购买我的DIY剪纸作为夏令营的主题活动用品。接下订单后,陈云并没有简单的发货,而是主动为主办方出谋划策。他根据中小学生的动手特点制作了一套剪纸包,每个包里都配有电脑事先绘制的线形剪纸材料、安全剪刀、护垫等。按说福娃是不能随便用的,但这次是和教育机构合作,陈云出于主办方的考虑赢得了好感,对方帮他拿到了福娃图文的商业授权。“没想到一个夏令营有几十万人,而且还和奥运有关。全国每年至少有上千个夏令营、体验班、艺术班。这个市场值得做。”陈云有点惊讶地说。

在这次夏令营的启发下,陈云意识到教育市场是有利可图的。今年七八月份,他和十几所小学合作开了剪纸班,他还办了培训班。他找到了一个年薪十几万的新买家。

听完这些赚钱的方法,赵东和姑娘频频点头。在谈判的这一点上,双方已经有些“投缘”的意思了。

●谈合作的时候,不要骗任何人。

谈完产品和市场,话题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如何加入?开店能做出合格的剪纸吗?”女孩问。

陈云的代理加盟形式有其独特性。没有加盟费和代理费,只要进货就行。最低的大概65,438+00,000,可以用的剪纸款式有65,438+00,000多种。免费提供价值几千元的样品。剪纸技术很简单,大人小孩都可以学。

“既然这样,难道不是简单的供销关系吗?怎么会是代理人呢?”赵东有些疑问。

“没有,”陈云解释道,“只有我的加盟商才能低价拿货。我要防止有人拿我的货“另立山头”。谁扰乱市场,我就取消他的加盟代理资格,以后再也别想低价拿货了。同时,只要你成为代理加盟商,不管你当地订单有多大,哪怕客户直接来我公司要货,我都会把这个业务转给你。不管你赚多少钱,我都不会抢生意。本地市场完全是你的。我不会参与,其他代理商也不能参与。”

除了加盟后商品价格低廉,陈云还提供一些后续服务。比如10000件以上的订单量,在加盟店是做不到的。这项艰巨的任务将由陈云承担。除了原材料,还有不断更新的剪纸款式和材料,这些都是加盟店长久生存的保障。

“以后会涨价吗?现在很多原材料的成本都在上涨。”女孩接着问:

“别担心,我们的总销量在不断增加,每年的成本很低。我们以后给你的价格只会跌,不会涨。”陈云自信地说。

“我们怎么知道你给我的价格是高还是低?”这个女孩回答了这个问题。

“你去我们公司的网站看看。所有代理加盟商的进价都是一样的,这样加盟商也可以互相监督,敞开胸怀做生意,明明白白赚钱,谁也不要骗谁。”陈云回答道。

每家店开张后,陈云都会去帮忙一段时间。开业跟踪服务的推出,是他后来创建平均10天店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清山申遗谈创业发财。

谈判接近尾声,初步确定了加入意向。几个人谈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有很多关于陈云的故事。他家在江西,他在徐州当兵,因为剪纸还立过三等功。从那以后,我就迷上了剪纸。退伍后在北京做过空调安装工,在厦门做过保安,给别人卖过衣服,做过网上销售。直到2003年,我才回到江西上饶自己开店。他一直很乐观。

陈云的第一桶金来自三清山,他的家离三清山不远。当时新剪纸刚刚定稿,正好赶上三清山申遗。三清山申请世界遗产有很多宣传。当时管委会在找合适的宣传资料。当然,中国的地方要有中国特色。陈云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剪纸最合适,马上赶着制作了一批印有三清山著名景点的剪纸t恤,作为申遗的队服。“当时他们很满意,后面的合作就顺利展开了。我在三清山的店本来只有几平米,但是你知道一个月能卖多少吗?四五十万。从此,我有钱搬到义乌了。”陈云显得很自豪。

陈云引以为豪的事情有很多。最奇怪的一件事是他在海外做剪纸的故事。他没有出口权,也没有找外贸公司帮忙。;这不违法。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件事发生在今年3月。两个客户,韩国人和新加坡人,已经在网上联系了一段时间。但由于陈云没有出口权,合作一直未果。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云得知,出口问题可以在中国的外国商会的帮助下解决。他很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两个外国客户。后来在商会的协助下,他委托进口,获利40万元的货物到了国外。现在这两个客户成了他们的海外总代理,国外的店就交给他们了。

临走时,陈云又发了一句感慨:“创业就是一个字——苦。我其实还不知道怎么做生意。慢慢来!还好我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