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赛道,“小”系统,华米可穿戴设备健康新生态

在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今天,其中可穿戴设备已经开始以无微不至的陪伴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Goerge smoot)曾参与过这样一个项目:聚焦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应用,借助智能可穿戴设备,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自动预警,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他认为,如果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通过“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真正在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甚至可以将人类的预期寿命提高10岁。

梦想照着现实。在科技和智能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种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国内外市场正在刮起一股可穿戴设备的新浪潮。这一趋势正赶上销量日益饱和的智能手机,开启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新路径。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用来跟踪分析心率、睡眠、血氧等个人运动健康数据,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完成健康监测和心脏相关疾病的预警。

在华米科技看来,远不止如此。更重要的是,华米认为健康是智能穿戴行业的核心价值,甚至是整个物联网智能硬件行业的核心价值。

要提供功能优秀、体验极致、使用流畅的最好产品,光用通用芯片和魔变的系统是不够的。换句话说,变魔术简单粗暴,自研量身定制需要大量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极致产品。

够了吗?“不满足”华米还在求变!在华米产品健康功能的基础上,历时五年研发的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展现了华米的科技攻关能力。该引擎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验,搭载该引擎的可穿戴设备可以一键测量血压30秒。

此外,华米希望“让核磁设备像当年的PC一样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投资推动全球便携式核磁共振MRI技术的研发。“小”和聪明一直是华米的特长。高度仅为1.5m,重量不到0.8t的便携式磁共振设备,秉承了类似可穿戴设备的轻量化特性。

在所有努力的背后,华米不断传递“科技连接健康”的理念,不断丰富和推进“芯云”战略,传递对健康产业未来的思考。

人们健康生活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核心”轨道,“小型”系统

在goerge smoot的设想中,未来,可穿戴设备将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直接打印在皮肤上。只要你愿意并被接受,你就可以被完全管理。

IDC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前景广阔。从2016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44.5%。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25%,2025年预计出货量为654.38+0.358亿台,保持强劲增长趋势。

这是一片科技和智能的蓝海,也是一片充满想象的热土。各种企业此起彼伏,吵吵闹闹,热闹非凡!但细数市面上的产品,很多智能可穿戴设备都是采用通用芯片和magic change的系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也限制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想象力。

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黄对此深有体会。他发现,要实现一个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极致用户体验,几乎不可能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芯片和操作系统,集成到方寸之间,做出用户想要的那些功能。

不是没想过捷径,但是捷径不是华米的路,因为王黄拒绝在产品的体验上妥协。王黄说,硬件的极致是芯片,软件的极致是做自己的操作系统,算法的极致是做一套人工智能的算法。当这三项技术都发展到极致,最终的产品就是终极产品。

所以,路有千条,华米只有一条自研。只有通过自研,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完成性能最好、成本最低、体验最好的产品。

“对硬件认真的人,一定要自己做软件”,“对大数据认真的人,一定要自己做传感器”,“要想完成漂亮的算法,一定要做芯片,否则,在业界找不到完全符合你算法的芯片”,这是华米和王黄的执念。

自2014在mi band生产第一代以来,自主品牌Amazift和Zepp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已经位居全球前四。华米不断整合硬件、软件和算法,让产品更人性化,更适合可穿戴设备。

执念可以让人固执,也可以让生成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显然,华米属于后者。2018和2020年,华米发布了自己的可穿戴设备芯片——黄山1和黄山2。在最近的Next Beat 2021发布会上,华米再次发布了同系列新一代芯片——黄山2S。

这款黄山2S采用双核RISC-V架构,不仅集成了GPU和小核,还让小核功耗领先全球。黄山2S计算效率更高,功耗更低。植入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技术的NPU,大大提升了本地AI数据的计算性能。识别房颤的速度是黄山1的7倍,比纯软件算法快26倍。

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架构具有开源、架构简单、相关系统易于移植的特点。连续三代芯片都采用了RISC-V架构,华米打造生态的思路显露无疑。与这一思路相对应,在本次发布会上,华米还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

Zepp OS的特点是轻薄、低功耗、开放性。Zepp OS系统包只有55MB,大概是Apple watch OS的1/28。Zepp OS系统在保证系统轻薄度和提升续航能力的同时,也保持了流畅的运行,大部分内部接口的帧率都可以超过60fps。

低功耗的自研芯片和轻巧敏捷的“小”系统构成了华米的“一机两翼”,大大降低了华米对其他芯片厂商的依赖。同时,通过自研系统,华米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并且其操作系统不仅支持黄山2S,还支持其他第三方智能手表甚至整个RISC-V生态系统的处理器。尽可能简单易行,轻松实现智能交互,别人用起来也很自然。

“开放是华米的基因,”王黄说。

可穿戴健康密码

回顾过去华米发布的可穿戴设备和算法,健康和运动成为其主要产品特色。

在健康领域,可穿戴设备可以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和管理相关数据,让用户更直观地感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华米聚焦健康,紧扣可穿戴产品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践行“用科技连接健康”的使命。

在此之前,华米推出的心率引擎24小时监测心律失常和房颤。不管是心脏病发作还是熬夜导致的心跳不规律,任何细微的信号都会被捕捉到。

不仅如此,华米创新性地将血氧检测用于睡眠呼吸综合征。一旦检测到呼吸受阻,血氧迅速下降,华米的智能手表会立即震动提醒人们,救命。

但是人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有很多问题是科技和智能暂时解决不了的,比如血压。目前,高血压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45亿,每年与高血压相关的死亡人数高达200万。

用科学手段监测血压比心率复杂得多。因为心率测量是一种频率测量,只要监测脉搏波跳动的频率,对脉搏波本身的结构信息、形态信息和相关信息并不是很关注。

血压不一样。血压需要监测脉搏波波动的信息,不仅是频率方面的,还有形态方面的。用光学传感器监测和获取相关信息要复杂得多,还会受到皮肤、头发、坐姿等个体差异的影响。

华米基于第三代传感器和血压研究算法,不断收集高血压患者的数据并不断改进,成功开发出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搭载该引擎的智能手表可以有效捕捉血压信号和波形,30秒一键测量血压,是无创无袖血压测量技术领域的重要一步。

根据华米科技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实验数据,对比标准电子血压计测量值,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平均绝对偏差低于5.14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4.88毫米汞柱,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未来,华米将继续推广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实现夜间睡眠监测与被动血压监测的完美结合,并希望通过智能手表的长期监测,探索出一条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新途径。

主动健康“防病”是华米专注的方向。通过技术研究,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自己的身体数据,这些数据将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相结合,最终整合成个人云上的健康数据。这是华米的可穿戴健康密码。

基于华米自身传感器、芯片、算法的实力,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健康监测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多维度的健康数据。截至2020年底,华米智能可穿戴设备累计记录步数超过1,51万亿步,睡眠1.28亿夜,心率记录1.208亿小时。

数据越来越多,竞争壁垒会越来越高,算法会越来越精准,华米对用户健康状况的认知会越来越深。

王黄说,特别有价值的app,它们的底层逻辑是衣食住行。再一个就是健康,健康是人的最低需求之一。在健康领域,华米会产生核心竞争力。

正是因为牢牢抓住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华米的出货量和排名都位居前列。数据显示,截至3月31,2021,华米智能健康设备全球总出货量超过1.7亿台。今年第一季度,华米自有品牌Amazfit和Zepp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已经跻身全球前四。

在科技与健康连接的道路上,科技帮助了用户的健康,健康成就了华米的可穿戴设备。

打造健康的闭环生态

任何成就都不是必然的,而是从你决定去做的那一刻就开始积累的。

根据华米公布的数据,过去三年,华米每年在R&D上的投入超过4亿元,去年的投入达到5.38亿元。如果与同期其他物联网公司相比,投入翻了一倍。

高额的R&D投入,成就了华米在大健康领域1,000的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一半,美国核心发明专利申请近100件。从整体竞争力和商业价值来看,华米已经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强的可穿戴公司之一。

擅长小而精的华米,毕竟不同于苹果等巨头。王黄曾经拿华米和苹果做对比,认为“苹果靠的是品牌,我们靠的是技术和成本供应链控制”。

在产品层面,除了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华米还推出了跑步机、跑鞋等相关周边产品,可以多渠道、多维度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数据。在算法层面,华米也推出了自己的运动引擎、个人健康评估系统、心率引擎、血氧引擎、睡眠引擎等。

现在,基于自研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华米客观上开始了相关产业的垂直整合。当用户意识到健康的价值,也就认同了华米的产品。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华米一直在布局产业链,打造闭环健康生态。

而且华米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医疗健康软件技术公司派健康、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英国保诚亚洲公司等都有合作。,以智能手表为入口,打造强大的人体健康数据分析引擎,构建健康大数据平台,构建全球健康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华米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并不局限于C端,还面向B端。比如投资推动全球便携式核磁共振技术的研发,从而开启便携式核磁共振时代,有望进入各类医疗机构和医院门诊。因此,普通人更容易获得自己的身体数据,未来将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从长远目标来看,华米的理想生态是在同一个体系下,通过各种可穿戴设备连接健康,方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技术的进步不会停止。华米以硬件起家,但始终以人为中心,构建“产品+服务”的软硬一体化战略,一步步进入大健康服务领域。这就是华米的生态梦。

摘要

任何形式的可穿戴设备的生命力都取决于它给用户带来的能力。所以,为了打造更好的可穿戴设备,企业必须让它具备足够有效的功能,但又能在复杂中给用户简单的体验。

围绕健康做生态的华米,如何让智能穿戴设备发挥极致的作用,在极致的状态下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是华米的挑战,也是王黄的坚持。

往事是序,一切从行动和憧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