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交通

贵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地处华南和西南交界处,面向粤港澳,背靠西南,连接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贵港是集水路、公路、铁路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处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市的几何中心,李湛铁路、广宁高速公路、324、209国道、西江航道、在建的南广高速公路、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华南地区水陆联运的交通枢纽和西南向东出海最便捷的通道。珠江水系的郁江、钱江、蒋勋流经各县市,千吨级船舶常年可通行,30小时可直达粤港澳。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807.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5.438+02.3%和65.438+07.3%,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内陆港,跻身全国十大内陆港行列。国铁干线李湛铁路复线贯穿全境,与南昆线、黔桂线、桂香线、刘彘线相连,连接贵港与西南、中南地区。贵港已成为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通道。

南广高铁2014通车,贵港进入高铁时代。届时,贵港至广州、南宁分别仅需2.5小时和1小时左右。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心城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38.8平方公里扩大到51.1平方公里,人口从34.29万增加到50万。累计投资近40亿元,建成了城市路网、城市供水、小街小巷改造、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一批市政工程,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7.8%,五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0多公里,合理拓宽城市骨架;城市道路、给排水、供电、路灯、绿化、垃圾处理、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扩大,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镇发展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它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花园港口城市。按照“南方特色山水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贵港市城市建设本着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原则,加大城建投资改革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7平方公里的新城区、20多栋现代化高层建筑、一批生态商住小区、占地654.38+0.2万平方米的新世纪广场公园相继建成,增强了贵港的时代特色。老城区主要街道景观改造、东湖风景区开发建设、御江堤路公园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也不断加强和规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贵港获得第五届自治区“南珠杯”竞赛特等奖,绿化覆盖率已达32%,园林绿化指标也达到了“广西园林城市”的标准。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正在西江畔崛起。2011年,贵港市共有卫生机构44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8931张,卫生机构人员2.0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4万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56人,注册护士和护师4655人。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有4192400人,平均参合率为95.48%。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13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658公顷;公园占地23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27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3.35438+0%;生活垃圾清运量20.9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24.9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8%。2011年,贵港市公共图书馆6个,影剧院10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有648,000本书。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7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91%。全年累计销售报刊杂志20615000份。

截止2012年8月,贵港市共有学校1397所,在校生8971000人,专任教师40700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在校生58万人;普通中学237所,在校生35.45万人;有1137所小学,学生476400人。贵港市现有幼儿园395所,幼儿654.38+0.33万人,其中女童5970万人。贵港新馆:全年累计销售报刊数量20615000。贵港图书馆新馆位于朱敏路中段,市行政中心东北部,毗邻龙脉华庭住宅区。贵港市民期盼已久的贵港市图书馆于2012 12 18正式竣工,并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贵港图书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整体推进的重大项目。新馆投资3250万元,总建筑面积11149平方米,是老馆的7倍。建设规模为国家中型公共图书馆,藏书25万册。馆内主要服务设施有阅览室、图书借阅室、读者自习室、报告厅、展厅等。服务包括咨询阅读、公开讲座、展览、培训等。是广西市级图书馆首批数字图书馆,享有国家文化信息资源。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贵港市图书馆将逐渐成为贵港市的知识宝库和文献中心。

2011年,专利申请221件,授权130件,其中发明7件。贵港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3万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32万人,农业技术人员9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