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差距在哪里?
集成电路是制造业的基础,尤其是信息技术安全。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存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仍严重依赖进口等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只有实现底层集成电路的国产化,才能有效保障我国的信息安全。所以在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把集成电路放在首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黄金时代的到来,重点企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在电子行业众多新兴子行业中,集成电路、北斗产业、传感器、智能家居、led有望在此轮升级转型中脱颖而出。从之前的千亿扶持计划到最近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抓住这个时间窗口,才能重新定义全球市场格局。
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对中国制造业的意义
集成电路是工业的“粮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实现中国制造的重要技术和产业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加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进一步凸显。美国甚至将其视为未来20年从根本上改造制造业的四大技术领域之首。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既是信息技术产业乃至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也是激烈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生产手机163亿部,电脑3.5亿台,彩电14亿台,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但主要是整机制造。由于缺乏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9%,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还很薄弱,远不能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建设。2014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2176亿美元,连续多年与石油并列第一大进口商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来,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和产业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从市场规模来看,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393亿元,同比增长13.4%,约占全球市场份额。
50%。从产业规模来看,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301.54亿元,2001至2014年年均增长率为23.8%。
技术实力显著增强。片上系统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建成7条12英寸生产线,本土企业量产技术最高水平达到40 nm,实现28 nm工艺试产。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关键设备和材料从无到有,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离子注入机、蚀刻机和溅射靶进入8英寸或12英寸生产线。
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2014年,海思已经迈入全球设计企业前十的门槛。据资料显示,中国设计企业2014。
2000年,在世界设计企业50强中占据9席。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商SMIC已经连续三年盈利。长电科技排名全球第六大封装测试企业,完成对兴科金鹏的收购后有望进入全球前三。
制约工业发展的问题和瓶颈依然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创新要素积累不足。领军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不稳定;企业又小又弱。5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收入只有高通的60-70%左右,R&D在整个行业的投入还不及英特尔。产业核心专利少,知识产权布局和结构突出。
二是内需市场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芯片设计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难以进入整机领域的高端市场。要在跨国公司之间构建一个垂直整合的产业生态系统,国内企业只能采取被动跟随的策略。
第三,“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协同格局尚未形成。芯片设计企业的高端产品大多在海外制造,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没有合作开发模式。制造企业量产技术落后国际主流两代,关键设备和材料基本依赖进口。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进入深度调整变革期,既带来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赶超机遇。从外部挑战看,国际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工艺研发,推进行业整合重组,加强核心环节管控。很多领域形成了2-3家企业垄断的局面。
从发展机遇来看,市场结构加速调整和移动智能终端爆发式增长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产业格局正在重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才刚刚兴起。基于集成电路和软件的产业规则、发展路径和国际格局尚未最终形成。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制造工艺正在接近物理极限,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器件正孕育着重大突破。此外,随着信息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和4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