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分为六类。

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分为如下六类:

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为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实行“第二课堂学分制”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绩进行客观记录、有效认证和科学评价。

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1,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课程项目是指参加国家、省、市、学校、学院各级组织的各类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活动,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

2、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参加校园卫生、绿化美化、校园种植、农业劳动、生产劳动等活动;社会实践课程是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劳动课程主要指参与支教助残、社区服务、法律援助、公益环保、运动会服务、海外服务等公益活动及相关荣誉。

3.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课程是指参加国家、省、市、校级、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及相关荣誉。

以及发表论文、专著、专利、专业实践技能培训、专业学科竞赛等。

4.美育与校园文化、身心发展。美育与校园文化、身心发展课程是指参加国家、省、市、校、院各级组织的各类文化、艺术、体育、人文素质、心理团体帮扶等活动并获得相关荣誉。

5.社会工作(包括社区工作)。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课程是指参加学校各类社团并积极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参加校级学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获得相关荣誉。

6.“其他”模块主要记录上述内容未包括的其他重要经验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