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证书和专利墙
企业要按市场机制运作——无为而治,规范政府行为——从绝对控股到相对控股,解决政企分离的最佳途径——无为而治,切实可行,大有可为,企业和政府都可以赢。
在福建省上杭县北环路277号紫金大厦一楼的紫金陈列室里,人们可以看到雄伟的紫金山模型,紫金矿业美好的长远规划,以及紫金矿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荣誉证书和专利证书。但与此同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墙上挂着国家、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有关部门领导视察紫金矿业的照片,与紫金领导的合影,以及他们为紫金矿业题词。
毫无疑问,这些照片和题词体现了各级领导对紫金矿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充分肯定了紫金取得的成绩。然而,紫金人把这些照片和题词挂在自己的展厅里,却不禁思考另一个严肃的问题——在紫金的发展中,他们是如何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一直是制约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地方,政府吃大企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其他地方,政府把企业当成自己的钱包、摇钱树、小金库。于是,企业花开花落,犹如昙花一现,难以盈利。
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黄金开采企业与政府是什么关系?
黄金在中国属于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国家实行计划开采。未经国家黄金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保障黄金生产所需的主要统一物资的供应,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这些规定使黄金行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生产体系。
从产品管理和销售的角度来看,如上所述,黄金产品现阶段还不是市场化的竞争产品。产品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分配。虽然自1993以来,我国黄金价格基本与国际金价接轨,但其机制仍然是非市场化的,价格制定和浮动的方式蕴含着浓厚的行政性。
中国黄金行业的计划性和垄断性决定了黄金行业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国家一直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直接监督管理黄金行业的运行。但国家对黄金管理机构的调整始终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从1949开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主管,1956冶金工业部接管,1965冶金工业部黄金专业公司成立。1976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成立;1979,中国黄金公司成立;1988,国家黄金管理局成立;1993,变更为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1998,改为经贸委黄金管理局。
从宏观上看,我国黄金企业存在多头管理、部门管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在我国,黄金资源由国土资源部管理,黄金生产由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管理,产品流通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管理,导致黄金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和产品管理脱节。这种多头管理使得国家规定的黄金生产统一管理职能在实践中难以完全落实,而黄金行业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又大大增加了黄金行业管理的难度。此外,黄金行业仍以行政手段而非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管理,这使得黄金行业的市场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
当陈景河这个地质队长下定决心开发紫金山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时间去仔细思考中国黄金行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但陈景河执掌紫金帅印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政府和企业一个清晰的关系,虽然他当时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1993年,陈景河调到上杭工作,时任上杭县委书记怕委屈了他,对他说:“你是我们引进的人才。你就当经委副主任,分管矿业!”然而,陈景河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为了紫金山的发展而来,管也没用。我会直接参与。”结果他走马上任,当上了上杭矿业公司的经理,当时公司规模小,效益差。
那时候,在陈景河的脑海里,可能有一个潜意识——政府是管理者,是服务者;企业是实际参与者,要各司其职,保持一定距离。
五年后,在1998,陈景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谈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时,陈景河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紫金集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杭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上杭县是贫困县,财政困难,但县里对公司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从不干预公司经营。我们对引进的人才在落户、家庭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紫金集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从紫金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身上,人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上杭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和感谢。
的确,地处贫困山区县的紫金山金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长足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政企分开,企业就没有出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企业的旧模式,真正实行“政企分开”。至此,上杭县委、县政府和紫金矿业的领导们已经形成了* * *认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上杭县委、县政府没有被周边大山阻隔,而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真履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政府职能,努力为紫金矿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针对紫金矿业提出的政企“距离关系”,上杭县领导明确表示,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积极提供服务,不插手企业内部事务。
政府对紫金与政府的距离关系的认可,给了紫金矿业集团很大的自主权。公司除董事长、总经理由上杭县管理外,其他,财务、财权基本下放给企业,使企业可以自由办大事,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为确保紫金山金矿发展成为中国世界级最大金矿,解决企业供电问题,紫金矿业投资3000多万元,在上杭县建设了装机容量4800千瓦的坝上水电站。这个项目是紫金矿业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后自行实施的,上杭县人民政府没有介入。
上杭县领导也热心为紫金山金矿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为确保紫金山金矿的发展,上杭县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征地、用林、资金、环保、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等方面给予了矿山大力支持。紫金山金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矿山,人才匮乏,急需各种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此,紫金矿业敞开大门,实行用人市场化,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在全县就业的巨大压力下,上杭县领导从紫金山金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其给予了政策支持。1992、1993紫金矿业人才战略成效显著,离不开上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个从西北辞职,带着家人来到紫金山金矿的高级工程师,县里给他在上杭落户开了绿灯。在上杭县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紫金矿业集团公司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十余名采选冶专家和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加盟为紫金矿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福建省冶金厅、福建省黄金公司、龙岩市领导也为紫金山金矿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997年5月,福建黄金公司在上杭县主持召开全省黄金工作会议。会议组织代表考察了紫金山金矿现场,将紫金树立为全省冶金样板,大大提高了紫金矿业的知名度。福建省冶金厅、福建省黄金公司、龙岩市领导也多次到紫金山金矿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各种问题。福建省冶金厅厅长大明陈来紫金山金矿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时指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不能用山民的眼光来看待。在企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开拓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龙岩市委书记赵觉荣一行到紫金山金矿视察指导。他们指出,紫金山金矿的建设和紫金矿业集团的发展,为闽西老区国企改革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要求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给予紫金矿业集团大力支持,为加快紫金山金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企业更快发展。目前,紫金矿业的黄金产量已占福建省的80%。
2000年,福建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提出十年再造十个紫金。但是,十紫金的重建绝不是只靠滚动开发就能见效的。十年再造十个紫金,必须树立大发展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体制机制问题。
早在1997,紫金人就在思考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如何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如何解决管理者心中“企业都是爷爷的”的思想。他们在搞第三期技改时,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矿业公司,并确定了“三步走”改革发展战略(即紫金发展史上的“三步走”战略,或称紫金重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吸收员工持股,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造为员工持股的有限责任企业,国有股降至87%。
这一步在1998结束时完成。从此,工人和企业的命运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企业改制到这一步,主要原因是员工持股会很好地监督领导班子的言行。陈景河说:“如果我把企业的钱扔掉,员工不会同意,会跟我算账。”员工持股虽然少,但意义重大。
第二步,吸收民营要素,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引进了福建最大的民营百货集团新华都。新华都百货集团等民营企业以现金出资4800万元,占股33%,成为紫金第二大股东。
随着重组第二步战略的实施,紫金矿业国有股降至48%,由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另外两个* * *占19%。
国有股减持后,紫金矿业还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2000年7月26日,身为政府官员、龙岩冶金公司经理的罗英男(正厅级)应聘到紫金,成为一名高级“民工”。紫金的二次重组从根本上解决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问题。
引入民营企业作为紫金的战略投资者,紫金领导认为寻找层级合作伙伴非常重要。以股东新华都为例。虽然他们的主营业务是百货,但是对紫金很熟悉,双方都很熟悉。承包紫金山矿业项目的华都工程公司是新华都集团的子公司。这家公司投入矿山的设备超过1亿件,紫金山大部分大型矿山设备都是他们的。
民资参股后,几家民企的股东股份合并,超过了国有控股股东。但他们没有派一个人进入管理团队,只派了一个副董事长、一个监事、一个董事,不参与管理团队,真正做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紫金第二步重组的成功,可以说是紫金与政府关系的最好结果,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次重组以来,紫金机制特色初具规模,紫金机制优势充分显现。
那么紫金有什么特点呢?
陈景河认为,紫金的特点是,它既不是完全的国企,也没有国企的缺陷,比国企更有活力;也不是完全的民营企业。
紫金人认为,这次重组的成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紫金是高成长企业,是县财政的支柱。政府能让民间资本进来,自己退休,确实难能可贵。
第三步,准备上市,为企业扩张积累资金。紫金第二步重组成功后,他们明确了上市的目标。经过对国内黄金企业的仔细分析,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仔细研究,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一向不循规蹈矩的紫金矿业这次又“异想天开”了——要在香港上市,成为手握重权的高科技市场!紫金拥有一系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部分项目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紫金矿业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切都是为紫金上市做准备。
福建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后,紫金和上杭县领导充分肯定了国有股减持对紫金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认为这是政企分开的根本途径,是企业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最重要保证。
紫金矿业副总经理、总经济师、经济学博士李达评价,国有独资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政企不分,企业就没有未来。改制后,企业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然后就是融资问题。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是一种均衡机制,相互制约有利于投资决策的可靠性。正是紫金大股东之间的这种相互制约,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长期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紫金矿业的政府关系使企业获得了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轰轰烈烈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多高层领导的关注。21世纪初以来,福建省政府和国家黄金局主要领导对紫金矿业的工作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研,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我们在收集紫金矿业的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也许是为了集思广益,促进企业发展,展示企业科研水平,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紫金矿业要定期编写企业发展论文集。1997年,为纪念福建闽西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三周年,紫金召开“紫金矿业改革发展研讨会”,会后收集论文。这一集我们发现,各大文章的作者几乎都是上杭县各大职能部门的领导,或者下属企业的领导。但在那之后,紫金杂文的作者中几乎没有政府官员。
人们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些东西。
严格来说,紫金矿业不是国企。政府不给资本,只给品牌支持紫金矿业开发紫金山金矿。作为紫金的负责人,在政府的支持下,以陈景河为首的紫金领导层视企业为己有,与企业融为一体,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虽然是特殊行业的企业,但紫金很少向政府汇报工作,这可能是紫金与政府关系的具体操作过程。紫金山金矿技术改造一期、二期、三期、四期,总投资几个亿,都是企业自己决策,自己筹集资金。
在开明的地方政府支持下,紫金也以辉煌的业绩向社会做了丰富的报告。仅2000年,紫金矿业就为地方财政贡献了5000多万元。2003年超过6543.8+0.5亿元。1993至2003年,紫金山金矿共生产黄金33586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8.7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缴纳各项税收和国有股4.6亿元。
谈到与政府的关系,陈景河和罗颖杜南认为,要成为上市公司,企业必须规范,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不要依赖政府。这既是紫金矿业上市的客观需求,也是紫金与政府关系长期经验的总结。
上杭县政府对紫金矿业也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政策,向企业放权,政企分开。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于企业人事的管理只管理董事长和总经理,使得紫金矿业作为企业的人事权和分配权基本到位;对于企业的财权,上杭县政府也给了紫金矿业,政府只交税。虽然紫金人戏言政府希望紫金上缴越多越好,但“不作为”其实是“有为”,而上杭县政府的“不作为”无疑为紫金矿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这个案例更能说明问题。我们来看一个紫金矿业与政府关系的典型案例。
2002年6月5438日至10月65438日至2月22日,上杭县人民政府组织上杭县委副书记、县长赖继秋,县政府副县长徐琳,县检察院,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城乡建设管理局,国土局,中国工商银行上杭县支行,中国银行上杭县支行,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华辉公司,12人考察团考察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外资项目建设情况。
经过十多天的考察,考察组走访了新疆阿舍勒铜业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贵州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水银洞金矿,考察期间,考察组慰问了坚守在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和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建设第一线的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员工。 并为奋战在异乡的紫金游子带来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问候和关怀,与阿舍勒铜矿所在的新疆哈巴河县结为友好县。
哈巴河县,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麓,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该县阿合图别克口岸位于中国西部边境,毗邻哈萨克斯坦,为国家一类口岸。上杭县与哈巴河县友好协议的正式签署,无疑对增进两县友谊,加强东西合作,促进阿舍勒铜矿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杭县人民政府再次以实际行动为紫金矿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这次访问对上杭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调研,考察团成员的总体感受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实地了解了紫金矿业对外投资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计划、进度速度和社会效益,对紫金矿业艰苦创业精神和投资区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了全面感性的认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通过调研,政府对紫金矿业对外投资的战略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紫金矿业作为一家资源型企业,实施的是资源占有、科技兴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向海外扩张,抢占国家优势资源是必然趋势。紫金矿业投资新疆阿舍勒铜矿项目和贵州水银洞金矿项目,对于进一步扩大紫金矿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壮大公司实力,延伸产业链,实现紫金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全国黄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调查,政府对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上杭县人民政府高度评价紫金矿业派出的员工所体现的紫金精神。调查报告指出,这些派遣员工离开万里老家,驻扎在条件艰苦的异乡。他们在搞好项目建设、完成公司和上杭人民赋予的重要任务的同时,还要克服生活习惯、语言不通、当地工作方式差异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难,长期坚守在最艰苦的生产建设一线。由于他们的敬业、拼搏、出色的工作,为公司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艰苦创业、开拓奉献、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紫金精神和作风,展现了西部上杭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双方的认同感加强。
首先,关于紫金矿业对外投资的问题,上杭县人民政府认为,随着上杭县经济的发展和部分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做大做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趋势。然而,任何企业,包括紫金矿业,在处理对外投资的问题上都应该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政策环境、治安环境、民情环境、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等,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决策。只有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上的对外投资,才能真正达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其次,企业投资原则。上杭县人民政府认为,任何企业对外投资都要坚持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外投资的决策要保证企业真正能发展壮大,否则还不如不做。在此基础上,上杭县人民政府建议,紫金矿业对外投资应坚持以下七项原则:一是对外投资项目应贴近公司主营业务和行业;二是投资项目要有资源优势;第三,投资项目要追求规模经济;四、投资环境(政策、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等。)项目所在地好;第五,投资项目回报率高于地方项目,一般回报率要在30%以上;第六,投资项目合伙人要好,体制要顺,机制要活;第七,对外投资要兼顾内部资本运作和人才培养。
再次,上杭县人民政府从宏观角度对紫金矿业的对外投资给出了许多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如加强对外投资的宣传力度、选择宣传对象、采用宣传方式、确定宣传内容、选择公私关系策略等。此外,对于一些关系到企业发展安全和大局的问题,如股权问题、相关法律程序的完善等,政府也给出了一些相当具体的建议。
在紫金,你经常可以感受到紫金人对上杭县贡献的骄傲,也可以感受到上杭县政府对紫金的关心和支持。
这可能是紫金与政府距离关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