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征集——高压线除冰的方法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西北,大风、大雪、严寒比南方厉害得多(有些地方冬天的第一场雪要到第二年春天才会融化),肯定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些不便,但我从未听说过这些设施造成有害损失。为什么?一是相关部门有相应的预案,二是这些设施抗灾能力强。
我个人感觉,要提高这些设施的抗风险能力,势必会大大增加成本,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能马上操作的就是相关部门的抗风险预案。
比如冬天,北方城市的环卫部门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由专人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了解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一旦下雪,会立即出动车辆喷洒除冰剂,这样即使下大雪,也只是减缓道路交通,而不会造成交通中断。同时,公交部门将加大车辆投入,缩短发车间隔,确保人员正常流动。轨道车辆夜间封闭后,仍日夜空跑,躲避轨道冰雪;
再比如: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划分工程段,社会招标,社会力量承包。要求是无论下多大的雪或雨,都要保证道路畅通。
再比如:接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后,增加煤炭、蔬菜的储备,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的基本生活需求;
…………
某外国驻华使馆有非常详细的危机预案:如果中国社会失控,使馆人员怎么办?问每一个员工必须带什么,不能带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见面,错过这个机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见面。该方案不仅分发给使馆工作人员,还分发给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肯定不会乱作一团,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计划,知道该怎么做,只是一步一步地去做。
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可能永远不会发生,但从国家相关部门的角度来看,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有预案。
为什么在中国不能这样做?
前几天有人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题目是:如果战争和大雪一起来了怎么办?
当然,对于输变电设施来说,只能提高抗风险能力。比如:提高铁塔的抗风抗压能力,提高输电电缆的抗拉强度等等。
楼上很多人想出了很多好主意,这很好。
但有些想法在实践中未必可行,比如在传输电缆上加涂层,会严重降低传输电缆的传输能力(现有的传输电缆都是裸线)。有人说使用喷火器,个人觉得想法比较大胆,实际可操作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