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
1.政府战略重点的选择和科技发展规划的适时调整是实现经济跨越的重要保证。
“科技立国”战略的确立是韩国经济实现飞跃的重要转折点。在科技立国战略的影响和科技政策的引导下,韩国企业在引进和吸收技术后逐渐过渡到自主研发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韩国成功的关键是政府审时度势,正确选择重点产业领域,制定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
韩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贸易立国”、“重化立国”到“科技立国”的战略转变。通过各种战略的实施,韩国的产业结构也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再到高科技产业的转变。韩国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战略重点和政策选择如下:
(1)“科技立国”战略的准备阶段
从朝鲜战争到1961,韩国经济处于战后恢复期。这期间经济困难,发展缓慢,国内没有像样的技术,根本没有科技发展。此时,韩国奉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点是保护和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以满足内部消费需求,稳定经济社会。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不久,韩国将“进口替代”战略改为“出口导向”战略。此时,产业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步伐。相应的科技发展重点是加强科技教育,建立技术基础设施,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从1963到1969,科技投入占GNP的比重翻了一番,研究人员增加了两倍。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二、三产业占GNP的比重分别由43.3%、11.1%和45.6%变为28.9%、22.8%和48.3%。GNP年均增长率为9.1%,人均GNP年均增长率为12.7%,出口年均增长率为34.5%。
在这一阶段,韩国科技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事件是1966年韩国第一个综合工业研究所——KIST的成立。1967年,韩国政府将原本隶属于经济企划院的技术局扩大为独立的“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级),并较早成立了管理相对落后国家科技事务的政府机构。自成立以来,韩国科学技术局承担了管理科学技术事务和协调国家R&D计划的重任。
20世纪70年代是韩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阶段。现阶段,韩国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面临挑战。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强化产业基础,提高产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改善产业技术结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出口竞争力。与此同时,调整了科技发展战略,重点是进一步扩大技术教育,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和改进,资助面向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在这一阶段,韩国政府开始注重积极消化、吸收和扩散引进的先进技术,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发展自己的技术力量,不断开发自主技术,提高国家整体技术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技术引进方式上,严禁一揽子引进成套技术和设备,鼓励企业有选择地引进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直到1978,韩国政府仍然对技术引进实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制度,技术引进的主导权基本掌握在政府手中。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的转变,韩国内阁决定建立大田研究园区市,即大田研究中心,这是韩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对集中国家科技力量、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产业技术需求。
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政府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诱导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部门。
韩国科学院成立于1971。
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成立了。
(2)“科技立国”战略的形成阶段
进入80年代后,国内外经济技术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科技革命正在全球兴起,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韩国科技面临新的挑战。70年代由于过度强调重化工业,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再生产比重失衡。工资上涨使得基于廉价劳动力成本的出口行业竞争力下降。它需要经济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档次,特别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以增加出口竞争力。为此,韩国当局将“贸易立国”、“重化立国”战略改为“科技立国”战略。目标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向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转变,开发技术人才提高生产力。
在这一阶段,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管理、协调和推动大型技术引进项目和高新技术引进项目。为了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R&D公共机构、企业和大学之间的技术合作,并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大学的技术和R&D机构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比如1982开始实行国际R&D;推动建立企业附属研究所;强化R&D企业投资支持体系。为克服重化工业发展中的技术边界问题,1978实行技术进口自由化政策。
此外,自1982以来,每年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政府各部负责人、科技界和企业界代表参加的科技振兴扩大会议,检查全国的科技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由于“科技立国”战略的实施,韩国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
(3)“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重创了韩国经济。因此,韩国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十大增长产业”,这标志着韩国将经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机制的转变,即通过建立与高新技术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增加R&D投资,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使产业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带动经济再次腾飞。
这一时期,科技计划的制定转变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1991年4月,卢泰愚总统发表科技政策宣言,提出到2000年使韩国科技达到西方七国(美、英、法、德、日、加、意,即G7)水平。
过去,韩国的国家科技计划通常由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实施。制定科技计划时,通常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基层研究人员监控该领域的技术进展,改进研究建议,然后通过同行评审对这些构建进行评审。一般来说,研究人员只关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很少关心工业应用的相关性。他们更关心如何获得资金,而不是研发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这种规划方式不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将科技规划改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政府制定长期的国家发展目标,选择技术领域,并征求基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调整,它制定了一个科技计划。
为了提高科技自主发展能力,政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不断改革和完善科研体制。“先进技术发展计划”(G7计划)、“国策R&D事业”、“大科技R&D事业”等新的科技发展计划相继出台。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营企业的R&D活动更加活跃,R&D投资规模超过政府,大企业的设备、规模、人才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了以民间为主导、政府为补充的技术开发体系。
在这一阶段,韩国还实施了科技计划管理和决策的重大变革——关键技术选择和技术预见。韩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技术预见工作,并将这一任务纳入研发管理范围,完全由国家机构负责,由韩国科学技术院研究组主持。
此外,韩国对国家科研体制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改革和调整国家科研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加强国家对科学技术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本着“小而有效的政府”的原则,在1998对政府进行了改组,科技司升级为科技部,并进入内阁,地位进一步提高。科技部部长的排名从所有部委的末位跃升至24个部委中的第八位,在经济部门中的排名仅次于财经部门。科技部不仅地位提高了,管理权限也相应扩大了。科技发展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各部门科研机构的管理与协调,人才培养,信息传播和成果转化等都交由科技部统一管理实施。科技部还全面负责协调部门间的科技政策并监督执行。从65438年到0999年,以金大中总统为首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的,是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最高政策审查和调整机构。负责制定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协调各部门的科技政策,确定科技预算分配原则,使国家科技管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技术部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
重组政府科研体系。
改革科研院所管理体制。
(4)新世纪: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和政策
2000年6月,经韩国(NSTC)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韩国科学技术部公布了一项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韩国远景2025,其中的重点领域是:信息技术(IT)、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机电一体化、能源和环境科学。其长期目标是:到2005年,韩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将超过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到2015,韩国将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研究中心;到2025年,韩国的科技竞争力将排名世界第七。
为了增强科技创新体系的能力,政府应通过实施“选择和集中”战略,营造科技环境,充分利用科技资源。
在科学技术政策的方向上,韩国政府认为:
科技系统应该由政府主导,现有系统应该由私营部门主导。
我们应该将注重数量增长的投资扩张战略转变为注重效率的投资分配计划。
韩国需要学会克服自然资源的局限性,利用全球技术和人力资源信息,并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为了保证科技创新体系的自力更生,政府应该制定并系统地实施一些政策,限制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和复制。
韩国在继续实施既定的中长期科研计划的同时,采取了“选择和集中战略”,重点培育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动力的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太空和平利用技术。其发展目标如下:
目标1:2065 438+00年纳米技术进入世界前五。
目标2:生物技术在2010年进入第七位,占据世界市场的5%。
目标3:2005年所有卫星和火箭实现国产化并在当地发射,2015年完成实用卫星发射,使航天工业在世界上排名10。
2.企业R&D主体地位的培育和良好创新环境的形成是实现经济跨越的关键。
韩国的经济表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调动企业的力量。韩国政府努力建设平衡的国家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并特别重视企业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R&D企业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
(1)积极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发展。
从65438到0972,政府颁布了《促进技术发展法》,其目的是支持各种私营工业研究组织,如企业研究所、工业R&D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协会和工业研究集群。2002年,科技部发布“产业研究集群支持计划”,旨在支持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划分为10个研究集群,发现相同的清洁技术,开展合作开发。
近年来,企业研究所蓬勃发展。企业研究所由此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极大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形成了企业发展和产品竞争的技术支撑力量;密切生产与科研的关系,加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实施本土化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参与竞争。
在本土化的道路上,韩国政府采取了在国外保护新兴民族产业,在国内鼓励国内企业竞争的政策。
(3)实施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此类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技术开发储备制度、技术和人才开发费税收减免制度、新技术推广投资税收减免制度等。为保证政府的税收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技术开发机构(企业研究所等。)通过修改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为法定赡养对象。同时,修改了相关法律,将原来只适用于国内科研设备投资和新技术产业化投资的5%的减免税政策扩大到外国人,以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国内高新技术产业。
(4)扩大对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
韩国的技术开发基金支持体系大致可分为政策财政、一般财政、技术信用保证基金等多种形式。政策性金融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和各种政策性贷款。在1999年,政府在企业的R&D费用上花费了130亿韩元,与1998年相比,增加了31100亿韩元或31.4%。政策性贷款以低利率为企业技术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国家的科研经费也对企业开放,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的科研计划。
(5)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
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政府重视产学研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优惠政策。目前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有合同研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研设备联合使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专利使用等。通过产学研协同技术开发活动,不仅提高了企业技术R&D投入效率,也促进了学校和研究机构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的结合。
(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过去,韩国政府主要扶持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中小企业在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转而支持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对风险企业给予50%的税收优惠,在Kostak上市的中小企业5年内享受免税待遇等。
1996年7月,韩国模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股票市场设立了创业板(KOSDAQ)。Kostak成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高科技企业、有知识经济背景的新创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韩国政府非常重视Kostak市场的发展,将Kostak的建设作为振兴韩国经济的战略措施之一,并于1999提出了完善Kostak市场的政策,为Kostak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Kostak拥有多元化的上市结构。上市公司涉及各种行业,不仅仅是IT等高科技行业。此外,由于Kostak独特的市场定位,与韩国证券交易所相比,Kostak的市场上市门槛更低,交易成本更低,符合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特点,因此吸引了许多高成长性和高科技企业上市。
3.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经济跨越的必要条件。
韩国在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等多个国家产业发展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独特的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在其成功的各种因素中,科技管理功不可没。韩国科技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涉及科技的相关部门不分工,共同协作。科技部、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部、商业、工业和能源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许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科技工作。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形成了合力,促进了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在增加R&D投资总量的同时,注重R&D投资的有效配置。
韩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近30年来政府R&D投资的不断增加。
韩国政府研发支出在政府总预算中的份额也在逐年增加。
此外,在重视R&D总投资增长的同时,韩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有效配置R&D资源的重要性。韩国的R&D制度在资源配置、成果利用和推广方面相对薄弱。因此,需要改变重点投资配置策略,更加注重投资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了提高R&D投资的整体效率,资源需要用在最佳的位置。为此,政府加强了对R&D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研究资源的利用率,政府于1999年6月1颁布实施了《政府资助研究机构设立、运行和培育法》,对政府资助研究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按领域设立了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公益科学技术研究所、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所、经济社会研究所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五个研究所。原来由各政府部门管理的43个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从主管部门分离出来,放在相应的研究所之下,这些研究所统一在总理办公室之下。
韩国政府对R&D资金实行多重管理和监督,管理和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调整室、计划预算部、五个研究所和非政府组织。为提高政府R&D资金使用效率,自1998起,国家R&D计划调查分析评估工作正式启动。根据《科技创新特别法》,这项工作每年由科技部部长主持,并将结果上报国家科委。科技部下属的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具体负责这项任务。
(2)合理设计和调整科研结构
根据韩国现行的研究体制,研究所分为三类,即私立研究所、公立研究所和大学研究所。
4.加强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韩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过去的30年里,R&D人力资源的数量增加了93倍。
韩国一些大中型企业财团设立了企业学院甚至研究生院,每年可以保质保量地向所属企业输送大量建设开发人才。例如,三星企业集团每年花费6000多万美元用于培养人才,人均投入是美国、西欧等大中型企业的两倍。
韩国也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技术培训,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技能型岗位。政府认为,要达到成熟的工业化水平,科学家应占其科技人员的5%,工程技术人员应占65,438+00%,其余85%为具有不同技能的技术工人。
为加强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韩国各地设立了由学校、行业、地方自治组织和民间代表参加的“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对本地区的“产学合作”进行规划、指导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