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裙的制造方法
(一)不能忽视布料的丝纹
所谓打褶工艺,就是利用高温高压打褶,使褶半永久保持。
因为高温高压,如果布料的丝纹是弯曲的,那么压出来的褶也是弯曲的,产品就会变形。
通常,布料的生产工艺是将横纹织入纵纹制成胚布,然后进行染色和整理。通常,在最后的精加工过程中,纹理是弯曲的。
丝纹弯曲的允许范围为±3%(如果宽度为150cm,则为4.5cm)。如果在这个范围内,我公司可以进行打褶加工。
(2)褶皱产品的切割
A.一般来说,大部分面料都是取纵向纹路,这样可以减少纹路弯曲带来的影响。所谓纵股,就是把纵向作为体长。裙子的话,有三种方法:纵向切两片,纵向切1片再取一半,或者切1片再取三分之一。
B.如果纹路正常,也可以横着切。
C.直角切割
其代表产品是风琴百褶裙,裙摆拉长时非常华丽优雅。
切割时以直角边45度位置为中心,以纵横股为两边。
但是,选择面料。不能使用太软的布料。原因是面料本身有很好的延展性,会使压褶弯曲变形。
*由于产品本身的延展性,前后中央的褶会加长(衣身长度会变长),周围的褶会向两侧弯曲。
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大致判断布料是否可以进行直角裁剪加工。
A.按照100cm X 100cm的尺寸裁剪布料,然后测量其对角线尺寸。
B.掀起布的一角。
C.测量对角线尺寸。
D.比较a和c的测量结果。
E.如果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超过5cm,则压出的褶会弯曲。
如果事先知道会有一些弯曲,我们建议把底边的加工放在最后。(卷边和卷边)
(3)可用于打褶的材料和不能加工的材料。
如(1)所述,打褶加工是利用高温高压,以及布料的特性来加工的。这个特性是热塑性的。热塑性是指固体受热后变软,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冷却后形状固定的特性。
有合成纤维,如聚酯和树脂,或含有至少65%以上成分的混合物。
相反,不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就是所谓的天然材料。羊毛、丝绸等动物纤维,棉、麻等植物纤维,人造丝(回收纤维),尼龙(耐热)。
但毛织物是个例外,可以用赛络纱加工法加工。
以上只是部分情况。实际操作中,一般要求客户提供1米的布料进行实验,以确定这种布料是否有货。
AC褶(风琴式,制作裙子)
(1)全圆(PT-80) 54个褶裥(正面)+54个褶裥(背面)=108个褶裥
模具长度为100cm。
从圆心开始,根据腰围和衣身长度的大小裁剪,衣身长度要包括腰部的缝制、卷边和包边的余量。
前后中心线为横股,两边为竖股。
通常圆心到腰线的距离是15和16cm,所以如果是150cm的面料,其最小消耗是59+59+16+16 = 150cm,折边部分减少5cm。如果服用最大剂量,体长可达95cm。
腰带等配件的用布量必须通过裁纸来决定。
(2)半圆形
褶的数量如下:
24个褶(12个褶+12个褶)
28个褶(14个褶+14个褶)
32个褶(16个褶+16个褶)
52个褶皱(26个褶皱+26个褶皱)
以上是两条裙子的身件量。
腰带等配件的用布量必须通过裁纸来决定。
(3)直交流
褶的宽度为:1.0cm,1.3cm,2.0cm,3.0cm..
因为腰、臀、底的褶宽是一样的,所以褶宽越小越好。
切割应该沿着水平线进行。
通常的切割方法如图,将6块切成5块(底边长约180cm)。
部分打褶
经常用于部分打褶的褶由SP、BOXP和ACP组成。
例如:
手动打褶的特点:
它的特点就像手工折叠一样,可以折叠出你想象的形状,但褶的宽度不能小于1cm(因为用的纸比较硬)。所用纸张为日本传统手工纸,耐高温、高压、高湿,成型后的产品能保持原有手感不变。
1.褶的加工
就是打褶布料。一般来说,这种技术用在裙子、女式上衣和装饰面料上。她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打褶技术已经应用在女装上。二战后,随着合成纤维的出现,打褶加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那是因为在合成纤维上加工的褶皱经久耐用,广受社会欢迎。
2.编织物
所有纤维制品都可以打褶。而亚麻、棉、丝或人造丝经过加工后在水中会很快消失,所以只能暂时保持褶皱形状。相比之下,由聚酯或树脂制成的合成纤维,或包含至少65%合成纤维的混纺织物,由于其热塑性,可以永久保持褶皱形状。还有,如果是羊毛,加入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也可以保持褶皱永久。最近,新的加工方法不断被开发出来,这些方法不需要化学药品,也不需要热塑性塑料就能在大麻、棉花、丝绸或人造丝上制造褶裥,永远保持不变。
l热塑性固体加热后变软,受外力很容易改变形状,冷却后形状会固定,这叫热塑性。
3.打褶加工的方法
有三种打褶加工方法:
熨烫方法用熨斗一个一个地熨烫。
(2)机器打褶加工法用专用的机器设备,织物打褶加工的方法。
(3)手工打褶加工法用两张特制的打褶定型纸,在上面手工做出打褶的形状,然后将裁好的布放在两张定型纸中间,将定型纸沿打褶线折叠。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各种打褶过程,如扇形和风琴形。
4.褶皱的类型
基本类型有三种:平板式、箱式、风琴式。如果将它们组合使用,可以制成多种类型的褶裥(见例4),由此衍生出许多其他类型,如波浪型、香烟型、不规则型等。
5.打褶工艺流程图
喷雾(测试)
布料-裁剪-整理-缝纫-折叠-蒸汽加热-烘干-取出。
(定型纸)
——分类——修补——检验——包装——半成品——缝制工艺——成品。
6.SI- RO-SET处理方法
如果给羊毛加上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再花一点时间,就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如果你加入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你可以永远保持形状。这种加工方法称为SI- RO-SET加工方法。因此,如果事先对羊毛进行药物处理,就可以像合成纤维一样以多种方式打褶。
* SI- RO-SET是澳大利亚联邦科学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Oran ization)开发的产品,后以其英文名首字母命名。
7.加工的原则
我们大概都有这方面的经历,就是早上起床后发现头发乱了,用热毛巾梳理。它采用的原理是用温水将头发的分子结构稍微切断,然后让它们在新的位置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结构(切断侧链——重新组合)。羊毛纤维的分子结构由侧链、氢分子键、钠盐分子键和半胱胺分子键结合而成。氢分子结合和钠盐分子结合在蒸汽的作用下可以分解,而半胱胺分子结合需要高压蒸汽或药物的帮助。SI- RO-SET的加工原理是将半胱胺分子结合并切断,利用折叠时产生的压力使其在新的位置重新组合,使褶皱固定不变形。
8.Si-RO-SET加工原理图
①如图所示,三条分子链A、B、C由四条侧链P、Q、R、S连接..
(2)现在假设在打褶过程中,分子B被向上拉(H方向),而结合在一起的其他分子链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I方向)的力,使得这个分子结合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
(3)以某种方式切断横向分子链,从而减少反方向的力,使分子结合处于稳定状态。
④如果切割的分子链与另一条切割的分子链(WXYZ)结合,分子结合会更稳定(P1+Q2 = W S1+R2 = Y)。
9.褶皱的弯曲耐久性试验方法
(1)角度展开法从打褶的织物中取出一根纱线,放入装有肥皂水的容器中,2分钟后测量其展开角度。如果低于90,则合格。
(2)浸泡法:将加工好的布料或成品在70度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晾干,再将打褶部分展开压平,用蒸汽吹30秒,然后与浸泡前的打褶部分进行对比,判断其耐用程度。
10.打褶工艺检验标准
根据以下要点严格检查褶皱面料的形状、尺寸和质量:
(1)检查褶裥形状的要点
检查褶的宽度、褶之间的间隔、边缘线、图案等。
(2)检查必需品的尺寸
腰围、臀围、身长、缝边、底边长。
③检查质量的要点。
手感、变色、褪色、不平整、收缩、弯曲、缺陷、脏污等。
11.立体褶皱
百褶裙最初的制作方法是先制作平直的褶,然后用缝纫技巧根据人体曲线勉强缝制,容易造成褶变形、不整齐等缺陷,与腰部和臀部的曲线不匹配,腰部会上翘,裙子的特点无法充分发挥。(图1)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使用立体褶皱。根据人体曲线,直接在模具上制作出具有立体曲线的褶裥,可以使腰部到臀部的柔和曲线更加美观。
这种方法是事先在模具上设定好臀部的尺寸,用缝纫机就可以缝制出加工好的布料。(图2)这种方法也可以扩展到上反卷积。(图3)这种加工方法已经获得了日本立体打褶协会的制造专利。(专利号447037)
12.褶皱产品的使用
(1)日常存放后,根据布的纹路刷掉灰尘,整理好挂在衣架上。如果有严重的皱纹或褶皱变松,可以在上面喷些水,做完后晾干,就可以恢复原状了。
(2)洗涤方法羊毛制品原则上应干洗。羊毛和合成纤维制成的混纺产品也最好干洗。如果你必须在家洗,用含有0.2%中性洗涤剂的温水浸泡。不能搓,要冲洗或者轻压。洗完后不要拧干,轻轻按压,挤出水分,挂在衣架上,放在阴凉通风处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
③熨烫法这种方法几乎不用。如果用的话,先在上面铺一块布,熨斗的温度控制在150左右。
13.打褶工艺的变化
第一期1953~1956“醋酸纤维”风琴式和车帘式。
第二期1958~1964“涤纶加腈纶”风琴式、车帘式、香烟式、波浪式。
第三期1967~1970《纱织物》立体褶裥,短裙,上下图案。
第四期1974~1980《针织物》风琴状、半月形、不规则、短裙。
第五期1985~1991年“新合成纤维”呈贝壳状,不规则,复合加工,有褶皱。
14.日本总公司在褶皱加工行业的成就
日本总公司是日本第一家进行打褶加工的企业。1953,醋酯纤维面料出现的同时,近50年来一直靠其可塑性打褶。1970在日本通过手工打褶获得了25%的市场份额(每年加工200万片)。照片5~8是当时同行业所取得成就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