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汴一体化有什么利弊?
郑开封,一城四环,具有独特的“一体化”优势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是开封、洛阳、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焦作、济源,以省会郑州为核心、为龙头、为辐射源的协同发展战略。毫无疑问,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是一种寻求各省之间资源优化配置,中观经济投入产出最大化,努力提升与周边省份强大中心城市竞争实力的城市群发展战略。但是如果把开封以外的八个城市进行透视对比的话,应该说大部分都比开封强。然而,在中原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开封的发展战略是郑汴一体化。显然,“一体化”并不等同于“城市圈”——城市圈内的边缘城市只是一个俯瞰中心城市的点。“一体化”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关系是“一线”关系。也可以说,与中心城市“融合”的城市生活在城市圈的核心层和紧密层,而城市圈的城市只是在外围层。
众所周知,省会郑州周边有四个城市,分别是开封、新乡、洛阳、许昌。为什么开封是唯一一个与郑州实现“一体化发展”待遇的城市,而其他三个城市只能“望洋兴叹”?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郑汴两市的地缘经济决定的。
郑州新乡黄河葛剑
先来看郑州和新乡。
河南省地图显示,新乡距离郑州70公里,堪比郑州到开封67公里的距离。基于此,有消息称,新乡也在与郑州争夺“一体化”治疗。但是我认为郑新的一体化是非常不现实的。
第一,郑州向北的行政边界只到黄河南岸,不过十几公里;新乡的行政边界往南到黄河北岸,近50公里。如果郑新被整合,那就意味着新乡要靠自己的财力建设一个长达50多公里的大城市,这恐怕是新乡力所不及的。
第二,更重要的是,郑新和黄河之间有着天然的屏障,从地形和人们的心理设置上,很难将郑新视为一个紧密相连的城市。需要注意的是,河流和山脉通常是古今中外两个行政区划的天然界线。
第三,由于黄河的天然屏障,很多两市融合的特殊政策也难以落实。比如取消黄河大桥收费难,邮政编码和长途区号不统一。
郑州和洛阳相距太远
其次,我们再看看郑州和洛阳。
笔者认为,郑与罗之间是不可能实现“融合”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郑州到洛阳的距离是135km,是郑州的1倍多,两个城市相距太远!而且郑州和洛阳之间,还有荥阳、巩义、偃师三个县级市,很难把郑州和洛阳看成一个“一体化”的城市。
其次,郑州和洛阳之间的地理非常复杂,有绵延千谷的丘陵,这也让人无法将郑州和洛阳视为一个“一体化”的城市。
事实上,洛阳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定位是副中心城市或副中心城市,与郑州双峰并峙,因此不宜提及郑州与洛阳的一体化。
郑州许昌“地气”不接。
第三,我们再来看郑州和许昌。
笔者认为,徐征实施“一体化”也是不现实的。有三个主要原因:
2地缘经济使郑边携手学者建议郑州直辖。
第一,郑州到徐州的距离是90公里,比郑州到边的距离多了23公里。可想而知,如此远距离实现城市一体化的投资是巨大的。
第二,郑州和徐州之间有两个城市,新郑和长葛,两个城市并不相连,所以也很难把郑州和徐州看成一个“一体化”的城市。
第三,如果徐征真的要实施“一体化”,那么新郑国际机场将被纳入市区。而且我们知道机场,尤其是国际机场,应该远离市区。笔者认为,仅此一点就决定了徐征不应该实行“一体化”。
开封,郑州最可行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郑州和开封。
虽然郑州和开封之间的距离是67公里,但由于郑州有意向东发展,开封近年来大力向西发展,两个城市的实际直线距离已经大大缩短到39.2公里。因此,实施郑汴一体化是最可行的。
此外,郑州与边支之间的地貌都是平原,没有河山相隔,这也从“地理位置”上支持了郑州与边支实现“一体化”。
笔者注意到,河南省发改委在《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使用的措辞是:郑汴一体化要“优先发展”。“优先提拔”这个词可以说是“分量很重”。这是因为“优先推进”意味着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突破口;意味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重点是郑汴一体化。意味着开封未来发展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将“吃小灶”;这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将注入开封...总之,这一切都意味着开封正面临着一个“含金量”很高的绝佳发展机遇!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封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封一次次错失发展机遇,开封不可避免地落后了。首先,1954年,河南省西迁郑州,开封从河南巅峰城市地位衰落,郑州兴盛。其次,“一五”期间国家把投资河南的重点放在了洛阳,洛阳崛起了。再次,河南焦作、平顶山、濮阳等市依靠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开封没有令人羡慕的矿产资源,又要相对落后了。从此,改革开放让漯河作为“内陆特区”吃了政策“小灶”,发展迅速;商丘也借助“大京九”优势迅速“扩张”...如今,历经50多年,开封终于迎来了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新契机。这个机会真的很难得;这个机会很宝贵!
郑汴一体化给开封带来诸多“好处”。
笔者认为,郑汴一体化带来的“好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的好处,一类是无形的好处。
有形的“好”
1.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各类投资将迅速增加,开封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物流业将蓬勃发展。
2.开封的旅游和餐饮业会有很大的提升。
3.开封的房产价格会明显上涨,所有在开封拥有房产的业主的财富都会“与日俱增”。
开封就业形势将明显好转,平均工资水平有望提高。
5.开封的GDP和税收会快速增长。
无形的“好”
1.开封未来将多一张“政治名片”——郑汴一体化后,郑州是郑州,开封也是“郑州”,开封也是“河南首善之区”。因此,开封必然会增加政治和文化砝码的分量。可以想见,我省乃至全国、国际上的许多政治、文化、经济、社会活动都将在开封举行。由此,各类媒体都会加大对开封的宣传报道,开封在全省的分量,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
2.开封的大学教育将大大受益于此——过去河南大学,因为设在开封,所以被冠以“河南”的名号,但因为设在开封,实际上只是开封的河南大学。这种情况是河南大学聚集人才,冲击国内一流大学的一大障碍。一个无奈的事实是,与地处省会的郑州大学相比,虽然前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远超后者,但“河南”就是不如“郑州”。未来,这种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河南大学将在新的平台上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同样位于开封的开封大学、黄河水院、开封教育学院的发展也将插上翅膀。而且开封的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会从中受益。
3地缘经济使郑边携手学者建议郑州直辖。
3.开封企业产品品牌的含金量未来会明显提高——因为郑汴一体化后,开封的产品不再是过去“小地方”的产品,而是“大地方”、“大码头”的产品。这就好比是一个质量和功能都一样的产品。如果产地命名为“上海”,销量会大增。
4.知识、技术、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将汇聚到开封。这是因为郑汴一体化后,开封低地价、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将凸显,由此,各路逐利投资将流入开封的投资“洼地”。
推进郑汴一体化的四点建议。
关于郑州升格为直辖市的建议
解放后,中国只有北京和上海两个时期的市长。后来天津成为直辖市,90年代末重庆也升格为直辖市。但笔者认为我国直辖市太少,分布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要知道,河南省人口近1亿,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既然当年人口第一大省四川可以划为直辖市,为什么河南不能划为直辖市?如果郑州升格为直辖市,将对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要积极向中央建言,强调郑州升格的种种好处,希望中央慎重审查,研究,批准。
城市联盟争取更多投资。
毫无疑问,郑汴一体化模式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20世纪80年代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否定。它体现了一种大中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它提出的取消两个城市的通行费、统一两个城市的号码、将长途电话改为本地电话、同城金融结算、协调两个城市的产业规划等许多对策,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对于中国这样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中央政府应该支持,这个“实验”应该有相应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但是开封要放弃所有重化工污染项目。
设置十所色彩斑斓的学院
开封地价便宜,需要开发面积大的项目。教育属于这类项目,开封人文底蕴深厚,发展教育优势突出。笔者认为,开封西区可以设立以下学校:
1.在河南建立外国语学院(目前河南的外语系很少,大部分是师范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考生和河南对外开放的需求)。
2.建立河南体育学院(河南是人口大省,但却是体育小省,这种情况要改变)。
3.建立河南旅游学院(重点培养酒店管理和导游,服务本省及周边省份旅游业)。
4.建立河南美术学院(开封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源丰富)。
5.建立豫菜学院(主要教授豫菜的烹饪方法,弘扬豫菜文化。开封在这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6.建立豫剧学院(专业可以包括河南所有地方剧种)。
7.建立河南计算机学院。
8.建立河南建筑工程学院(充分满足河南加快城市化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9.建立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10.建立开封职业技术学院。
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开封西区民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
在郑州和边芝之间建设森林生态园
在我看来,郑汴一体化,绝对不能建成五十多公里水泥石林、高楼林立的两个城市。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彻底的失败!那必然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带来“热岛效应”等诸多城市病,让游客产生视觉疲劳。作者建议,郑州至边的城市通道两侧应留有足够宽的绿化带。而且在郑州至边支之间的板块布局中,要不时穿插大面积的单一树种(或林种)的城市森林(例如,一片奇异的白桦林、一片茂盛的竹林、一片挺拔的松林、一片芳香的果林...),而且每隔一定的间隔应该会有清澈的溪流经过。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绿化和补水工程将成为郑州-汴京的“绿肺”,在抑尘、降噪、清新空气、调节小气候、改善人的视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是把开封建设成为独具人格魅力,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园林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地缘经济使郑边携手学者建议郑州直辖。
放大郑汴城市走廊的“黄金效应”
省发改委公布《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后,很多人认为投资10万元在郑州金水东路和开封大梁路之间建设双向10车道的城市通道是多余的。主要原因是现在郑州到边之间有三条城市通道,南北约10公里:一条是连霍高速,一条是310国道,一条是陇海铁路。如果加上规划中的开封至新郑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总通道数将达到5个,如果加上预留的郑州至边程轻轨,通道数将达到6个。
对于以上社会反映,笔者进行了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在郑汴之间新建一条双向10车道的城市走廊,绝不是重复建设,其经济社会意义不可估量,其产出将是投资1029亿元的N倍!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新的郑汴城市走廊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方便郑汴交通,而且是为了建设郑汴工业走廊,从而促进道路两侧的经济发展。如果不建设新的城际走廊,能否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在我看来,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连霍高速虽然连接了郑汴两地的交通,但并不能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因为高速公路是封闭的,阻断了高速公路两边的人流和物流(所以,我们看到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都是农田)。同理,陇海铁路也不能直接带动铁路两侧的产业发展,因为铁路两侧都无法实现要素的直接自由流动。当然,国道310两边都是开放的。那么,能否将国道310改造成双向10车道的城际通道,带动公路两侧的产业发展呢?笔者认为,这个动议表面上看似可行,实际上并不可行。由于310国境内道路宽度较窄,为了将其改造成双向10车道,并留出慢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需要拆除公路两侧已经高度密集的建筑。可想而知,拆迁成本将是惊人的!如果再遇到“刺头”和“钉子户”,工期会大大拖延。总之,改建310国道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极其昂贵的。而开辟一条新的快速通道,一是不会太贵,二是可以大大节省工期,算算总账,开辟一条新路有两条路径。为什么不呢?而且,当新的城际走廊建成后,我们还将拥有两条郑汴工业走廊,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啊!再者,郑汴既然要一体化,城市之间就不应该只有几条通道,而应该有主干道和次干道。未来已建成的城市通道为郑州至边之间的主干道,310国道为次干路。这在城市规划中不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吗?
不要急着上郑州-边程轻轨。
但笔者对郑州至边的城市轻轨建设持保留意见。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城市轻轨就是城市铁路,必然会在铁路两侧形成人流和物流的阻隔,不利于轻轨沿线产业的发展。
其次,城市轻轨的路基是石头铺成的,它的动脉是四根钢轨。这种形象在荒野中无可厚非,但出现在城市中就会极大地破坏城市景观。
第三,就中国而言,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大城市修建了城市轻轨。北京常住人口15万多,城市是圆形的。很多住在外环的人需要坐轻轨上下班,所以轻轨列车的运营可以做到“满员”。目前郑州和边的城市人口都不到300万,两个城市之间通勤的人很少。如果轻轨开通,假设每10分钟一趟列车,载客量800人,每天运营15小时,那么单向游客量为72000人,双向为144000人。所以,为了保险起见,笔者建议郑汴城市轻轨在30年内不要投入运营,等到郑汴人口超过10万,再考虑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