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程学院国土资源系
学校地点:吉林省长春市同志街3066号电话:0431-5680114 0431-5680119。
邮政编码:130021网址:
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工程学院由原长春建筑学院、长春工业学院、长春水利电力学院合并而成,于2000年6月12日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长春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齐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以水利、电子、电力、建筑、机械、化工、冶金、交通、市政、工商、经贸、资源开发等地方和国家产业为基础,培养技术、管理、经济、人文、艺术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地学及相关专业共9个专业,包括资源勘查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矿山地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宝石鉴定与贸易。
国土资源部(原地质部)发展简史
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系)曾是长春冶金地质学院的主要系统之一,所以它的发展与长春冶金地质学院的发展紧密相连。原长春冶金地质学院创建于1952,长期以来是地质专业单科学校。建国初期,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地质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重工业部于8月19,65432成立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设有金属矿山地质与勘查、钻探、测量、工程地质四个专业。当时东北地质学院,以李四光为校长,由于院校调整,成立为东北地质学院(后改为长春地质学院),钻探与测量专业的学生转到我校学习。1955年2月,重工业部决定将我校与有色金属管理局附属长春地质勘探学校合并,组建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1958年秋,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学院,地质勘查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第一年是两年制,然后是三年制。1960,1962,1963有三个毕业生。后来由于国家“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的实施,由于“文革”运动,1966中断招生,1970恢复招生。1985 65438+10月29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改为专科。学校名为长春冶金地质学院,学制三年,设有地质勘探、物探、水文与工程地质、钻探工程、地质经济管理、工业分析等六个专业。学校规模为1.500人,每年招收专科生440人,保留中专部招收高中生两年制,每年招收中专生40人。1987以来,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地质行业改革的需要,学校启动了专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目的是发扬地质专业的优势,转型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扩大非地质专业的数量,尽快形成特色。经过多年改革,目前学校已由单一的地质学专业结构转变为地质学与经济、化工、电气等多学科的专业结构。1993年专科生580人(其中地质专业240人),中专40人,在校生1600人(其中地质专业710人)。建校以来,地质专业毕业生约17000人,主要分布在冶金、有色、黄金、地矿、建材、化工、水电、核工业等地质、采矿、勘查、施工部门。也可以承担一定的科研生产任务。1993,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学院,2000年成立为长春工程学院。
国土资源系(原地质系)自1952成立以来,开设了地质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矿山地质与测量、采矿、岩矿分析、矿山地质、宝石鉴定与贸易、测绘工程、资源勘查与工程等专业。该系曾是长春冶金地质学院的主体,即地质勘查专业,1952开设,1958招收专科生,1961停止招收,1985恢复招收专科生;地球化学勘查专业从1963的高级地球化学勘查课程开始,招收四年制地质中专毕业生再学习一年。经过一段时间,它在1983招收高中两年制中专毕业生,在1986停止招收。矿山地质专业从1956开始,中途暂停招生。1975继续培训班,1987正式招收专科生。宝石鉴定与商务专业,1995开始招收专科生,资源勘查与工程专业,2000年招收本科生。测绘工程,1997招收专科生,2002年招收本科生。
第二,现状
全系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矿山工程技术、宝石鉴定、商业两个专科专业。其中,矿山工程技术专业是原国家教委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全系设有地质教研室、测绘教研室、宝石教研室、地质实验室、测绘实验室、宝石实验室、地质展览馆、五个校外实习基地。
全系全日制学生536人,年招生260人。计划在2005年达到850人。
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2人,硕士6人,博士2人,硕士4人。是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很强的教学团队。近年来完成科研教学项目30余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190余篇,出版教材10余部。岩石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名省级讲座教授,1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
首任院长崔传金教授在金矿找矿预测方面卓有建树。吉林省地质矿产局顾问,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吉林人才”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徐光荣教授在构造地球化学和金矿预测方面享有盛誉。获两次科技进步奖,国际矿床成因学会会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研究中心(IBC)名人录,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刘作成教授在成矿预测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非金属矿物综合利用方面,获得“卷烟焦油专用吸附剂及生产技术”专利,并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名录。现任系主任王志华教授是吉林省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第一任讲座教授。
第三,学校成绩
创办51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为多部委举办了2000多期培训班。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我国冶金、有色、黄金、化工、建材系统的地矿单位。很多人担任过省局级领导、地质队长、矿长,更多毕业生成为技术骨干。其中有国家功勋地质队队长,也有国内知名大中型矿山的管理者。如四川有色稀有贵金属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杨百川,1967毕业于我院,他在1992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富碲矿床,进一步解决了铋、碲的分离和冶炼问题。
50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梯队,有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大胆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教风和学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勤奋和探索精神,教学中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注重形成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重视应用科学研究,具有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取得了显著成效。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科研工作实力雄厚,有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矿产地质研究所是该系的主要科研组。“九五”以来,完成十余项科研生产项目,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九五”以来,办学过程中的改革步骤如下:第一步,找准定位,保证就业率。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不同,会有不同的优劣。我系的特点是行业特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知识结构相对简单,毕业初期适应性强,所以一次性就业率较好,地质类毕业生就业在1993后处于低谷。第二步,拓宽专业,广泛就业。1998后,地质类毕业生就业明显回暖,就业领域增多,要求知识结构广泛。因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要以学生基础强、专业广为导向,根据个性和兴趣发展;第三步,重视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概念、功能和质量标准。在基本保证就业的前提下,增强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各种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这一进程正处于探索阶段。由于不断改革探索,毕业生一直在不断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毕业生供不应求。
(执笔人:王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