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止2013年末,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序号科研平台名称平台级别1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2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3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4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测教育部国家级5电厂设备检测与控制教育部国家级6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节电。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8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9热电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1低品位能源的多相流动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2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3工业过程测控新技术与系统北京市 重点实验室北京14电力信息技术北京大学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5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16河北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17河北发电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项目。 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学校坚持“研究型学校”的发展战略。2001至2010,承担“863工程”、“973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79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3项。授权专利171项,2009年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3.35亿元。以徐进良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基础研究”973项目获批,以崔翔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交流-DC UHV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基础研究”973项目获批,标志着华北电力大学在关键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经费4.07亿元,比2009年增长21.61.0%,其中垂直项目经费1.1.6亿元,比2009年增长25.32%。在承担的各类国家科技项目中,获得资助的垂直项目3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50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个“973”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五个“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在16国家重大专项中,学校参与了其中的4项,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
2010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的基地。华北电力大学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9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204项,实用新型85项,外观设计5项。今年,* * *被授权专利158件,授权和申请专利数量大幅增加。三大检索类目共收录科学论文1626篇,检索总量排名和高水平论文被引量稳步上升。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全校举办学术报告会167场,赞助教师27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0-2065 438+04年,学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检索排名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工科进入ESI国际前1%。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截止2010年底,北京校区和保定校区的图书馆建筑总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拥有3580余个阅读座位,其中电子阅览室629个。学校有654.38+0.8万纸质文件。整个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丰富,中外文数据库40余个,涵盖了我校所有学科和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是由华北电力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华北电力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现代电力》是由华北电力大学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北京联合华谊电气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科技期刊。
《电力科学与工程》是由华北电力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科技期刊。
《中国电力教育》是由中国电力企业协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电力行业教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