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企业积极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的本质内涵是找到一条既能在宏观层面应对通胀,又能在微观层面保证企业盈利的出路。
(一)建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体系
1.制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产学研平台和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产业园区,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努力发挥这些平台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2.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和手段。运用财政资金、金融利率、税率倾斜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资金投入,直接或间接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3.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工业用地闲置的,按照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处置,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土地依法收回,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做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规划。
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排出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逐一制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定位和相应配套措施,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将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和引进培养人才。同时,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秀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
(四)创新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机制。
1,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自主研发、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发挥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创新技术服务机制,整合分散在各企业的R&D资源,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帮助解决一个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2.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建立各类社会科技支撑机构广泛参与和协调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撑体系,促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
3.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活动,围绕“引导、示范、推动、支撑”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五)落实转型升级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更重要的是落实好这些政策,充分利用一系列减免税政策,促进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相关部门在执行各项政策时要公开、透明、及时。
(6)强化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功能。
1.树立服务行政理念,完善政府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2.提供人员培训服务。组建温州本土企业家俱乐部,通过联合高校,努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非农产业劳动技能提升培训体系,通过劳务引进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加强企业管理、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特殊岗位和学历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
3.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建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外贸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共同收集国际贸易壁垒、国家加工贸易政策动态等信息,定期向工业企业发布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让企业尽早知晓,从而支撑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落实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
4.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促进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入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的,在银行贷款、名牌产品和商品推荐、项目立项等方面优先考虑,在财政扶持资金方面给予一定补贴。继续清理整顿“乱收费”,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七)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
一方面,中小工业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高校的合作,建立健全指导、联系和咨询制度,参与推动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如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组织科技人员为转型升级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等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按照统筹规划的要求,指导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八)注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受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也在加大。因此,中小工业企业一方面要加快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取措施,注意化解各种风险。第一,注意防范企业资金链风险。二是注意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三是注意防范市场大起大落的风险。第四,注意防范合作或重组的风险。第五,注意防范跨国开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