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如何着装?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世界开放。再加上外来少数民族的影响,唐代女性受束缚较少。在这种独特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女装以其众多的款式、绚丽的色彩、创新的装饰手法和典雅华丽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连衣裙
唐代女子服饰可分为裙、冠、帽、鞋。按照唐制,女子服装有四种,即朝服、公服、祭祀服和常服。前三种是后妃在宫廷会议、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的大小礼服,后者是日常使用的。唐代女子的制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衬衫和帏帐,下身是裙子,肩上是丝绸。这件衬衫是单袖的,有填充物,只有腰部那么短。裙子又长又多。此外,还有外套、半臂、衬衫。外套是夹克,比夹克长,比长袍短。半臂是一种短袖紧身上衣,穿在衬衫外面,流行于唐初。罩衫是妇女唱歌跳舞时穿的一种短而易脱的长袍。它的服装五颜六色,红色、绿色、紫色和黄色是最受欢迎的,如“红裙嫉妒石榴花”、“藕丝裙”和“弯腰多舞玉瑾裙”等。,而且衫、筏、袄、裙上的组织和刺绣也很多,如唐代所述:《新绣罗》有丝、棉布、葛藤、麻、羊毛等,以丝为最常用。
此外,“当代妆”、无上装、男装、胡服也是重要的服饰。“当代妆”,即时尚,初唐女装为小袖窄衣,有半臂,丝绸围肩,紧身连胸,风格简约;盛唐时,礼服渐宽,裙腰下移,衣饰华丽;中晚唐时期,礼服日益宽大肥大,女子常称赞其袍袖宽大,色彩艳丽。裸领衣、男装、军装、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广泛流行于女性之中。袒胸领连衣裙是一种半袒胸大袖衫,材质为纱质。当时形容为“缓缚罗裙半遮胸”、“不均羞杀雪芙蓉”、“再续前缘细线见皮”,配以拖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性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唐朝的女人喜欢军装和男装。《穿军装的宫娥轻扫眉》描绘了宫女穿军装的场景。武宗年间,王才仁因与武宗同服,常被表演者误认为皇帝。世上好的东西,来世也会有效。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文人的妻子们无一例外地穿着丈夫的衣服、帽子和靴子,丫鬟们也效仿他们的情妇穿着男人的圆领套装,头上裹着锄头,脚踩黑靴。唐朝的女人没有其他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想法。开元天宝年间,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束腰的紧身胡服的汉族妇女,体现了盛唐妇女开放健美的精神。
衣领
唐代女装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等。短裙和长裙的特点都是高腰,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扎在腋下,给人一种挺而修长的感觉。
“罗山叶重绣,金凤银雁各有迹。”梅黛胜黄花菜色,红裙羡石榴花。唐朝的裙子五彩缤纷,红、紫、黄、绿争奇斗艳,尤其是红裙。红裙在街头的流行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舞裙就到处被石榴花染红。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黄裙子,这是地位的象征。
“半露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程度。
帽子
女人的头发,主要是戴各种各样的帽子和梳子。头戴鸭舌帽,第一排上台,第二排幕帽,然后是胡帽。初唐时期,女性有“遮脸”的习俗。出门的时候,女人都穿power,就是一条大方巾。一般都是用薄而透明的纱布做成的,穿上了就遮住了身体,遮住了全身。高宗统治时期,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他改戴“裙至颈”的帷帽。在开元盛世,妇女们干脆摘掉帽子,挽个发髻出门,或者效仿男人和胡人,裹着锄头,穿着花花绿绿的胡帽。胡帽起源于西域和吐蕃,其形制新颖多变。有的卷檐空顶,有的配有上翘的帽耳,有的沿帽檐饰有皮毛。另外,如果外出长途旅行,也要戴头罩,避免灰尘。
鞋
在唐代,妇女穿鞋子、靴子、鞋等。鞋子由锦、麻、丝、斜纹等面料制成。还有蒲草做的草鞋。鞋上常加绣饰,鞋有圆头、高头、云形、花形等多种头型,如唐诗所云:“云头踩庙鞋”、“金皱重厚底鞋”、“簇头鞋红瘦”。靴子多由织锦制成,织锦编织成功,装饰精美。夏天赤脚使用,深受民间妇女喜爱。比如李白的诗里说“我的脚像霜,我不需要乌鸦头袜”。
发型
唐代女性追求美和配饰,她们的妆容和配饰内容丰富,包括发型、头饰、脸谱和配饰。女性的发型以梳髻为主,或扎在头顶,或扎在脑后,造型非常丰富。有几十种名称,如半转髻、云髻、流浪髻、惊鹄髻、日式坠髻、双环王献髻、乌曼髻、回鹘髻等。唐初的发髻,简单而扁平。盛唐以后,高髻开始流行,髻样式繁多。发饰包括发夹、发簪、步摇、胜利、铀、花等。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湛。发夹经常成对使用,它们水平、倾斜或向后插入。行走摇一摇就是最好的产品之一。发簪头做成鸟嘴鸟形珠串,随走随摇,魅力倍增。中晚唐时期,女性还普及了插梳,用精致美丽的小花装饰头发。
面部化妆
面部化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涂铝粉、胭脂、画黑眉、贴花钹、画脸钹、画斜红、涂唇脂等。化妆的人轻挑两三个,化妆的人充分利用。铅粉颜色洁白,质地细腻,涂在脸上、脖子上、胸口上“又白又亮”。胭脂是用提取的红蓝花汁和猪脂肪、牛骨髓制成的糊状色素。由于皇帝和文人的偏爱,女人的眉毛花样百出。玄宗曾命画师在四川画十幅眉毛画,有鸳鸯眉、山眉、倒眉等。眉毛以宽眉为主,初唐时一般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眉。花苞是额头装饰的一种,用金箔、黑纸、云母、鱼颧骨等材料剪成各种花状,尤以梅花最为常见,附着于眉间。面条是在脸颊的酒窝处涂上胭脂,或者像花一样贴上金箔。斜红是中晚唐妇女的一种时装,两颊和太阳穴涂以胭脂,呈两个红月形图案。整齐的形状像弦和月亮,复杂的看起来像伤疤。
附件
项链、衣领、花环等用项链、臂章和手镯装饰,玉佩和香囊用腰饰装饰。花环最初是佛像颈部之间的装饰,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唐代受到女仆和舞妓的喜爱。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半圆形的金属项圈,下半部分是一条由玉石组成的项链。有的还在胸前挂一个大大的锁形饰物,整体奢华晶莹。臂章,又称跳,是由金属丝多匝缠绕而成,形似弹簧,或与多个手镯组合而成的装饰品,戴在手臂上,深受女士、先生们的喜爱。香囊多为金银制作,镂空,上下半球由孩子和母亲的嘴锁住。里面有两个同心的圆环,圆环里放着一个小香炉。同心环和小黄金燃烧器由对称的活动轴连接。无论怎么旋转,香炉里的骨灰都不会倒溢出来。
唐代妇女服饰不仅为灿烂的唐文化增添了光彩,而且影响了后世妇女的服饰生活和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