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自然养蝎法」有什么特点?
在这项技术发明之前,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恒温保存蝎子的技术,80年代还没有冬眠保存蝎子的技术。和这个技术相比,这些技术都是片面的,只强调温度条件。他们认为蝎子是变温动物,只要提高蝎子房的温度,改变蝎子的冬眠特性,养蝎子就会成功。但从蝎子生长所需的条件来看,温度只是因素之一。因为养蝎子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取决于湿度和饲料。
受蝎子钻入潮湿土壤深处蜕皮这一现象的启发,我们认为蝎子的蜕皮与湿度有很大关系。因为蝎子在蜕皮前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微量元素,如钙离子,使身体膨胀,体液渗透到真皮和表皮之间,体液越积越多,使真皮和表皮分离,进而诞生新的表皮。经过缓慢的蠕动和摩擦,旧表皮裂开,就可以完成蜕皮过程。为了让蝎子吸到足够的水,我们给蝎子提供了一个相对潮湿的环境。首先,把小蝎子放在一个有湿土的脸盆里。后来大面积饲养,就用水泥板把湿土围起来,让幼蝎子在里面活动。考虑到成年蝎子对湿度的要求与幼蝎不同,为了在有限的环境下达到最大的繁殖面积,最终发明了专利“高密度分离式自动控湿人工蝎巢格”。
(2)注意饲料对蝎子蜕皮的影响。
对于即将蜕皮的蝎子,我们考虑到微量元素在蜕皮中的作用,所以特意给吃含钙和氨基酸的食物,比如AD钙奶和各种动植物饲料。这样就满足了幼蝎在蜕皮时对水分和微量元素的需求,使蜕皮能够顺利进行,提高了幼蝎的成活率。
(3)采用动植物互补的生态养殖方式。
以前养蝎子不冬眠的方法容易缺氧。农民为了保持高温,冬季将蝎舍密封严密,导致蝎舍缺氧,影响蝎子的新陈代谢,甚至造成蝎子大量死亡。为了改变高温密闭缺氧缺点,我们利用植物“吸碳吐氧”的特性,有意在蝎舍内增加一些花草盆景,以满足蝎子“吸氧吐碳”的需要。这样就满足了蝎子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了动植物的生理互补性,有利于蝎子的生长繁殖。二是使蝎房的草花之美充满生机,保持生态效果。整个蝎室看起来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