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狂人倪光南:他根本不在乎钱。做研发是他自己的乐趣。
倪光南1985加入联想。第二年,联想汉卡销量突破1000台,全年售出1300台联想汉卡。公司营业额上升至654.38+0745万元。
深谙营销策略的柳传志指示公关部动用一切资源,借助可以接触到的媒体宣传倪光南。
而且联想只能提拔倪光南。
1987.联想汉卡销售6500套,公司销售收入达7345万元。
今年以来,联想员工从最初的十一人增加到104人,在联想汉卡的带领下取得的销售成绩,帮助联想正式开启了“财务自由”模式。
毫无疑问,联想销量的大幅增长得益于联想汉卡销量的增长,倪光南功不可没。
联想的技术狂人
1985年,公司为了把倪光南挖到联想,承诺全力支持倪光南在研发方面的决策,这是计算上得不到的,而这恰恰是倪光南这个技术狂人的梦想。
倪光南加入联想的时候,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员工总数还是十一人。自倪光南加入联想后,员工数量迅速增加。到1986年,联想员工总数达到104人,其中倪光南领导的R&D中心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和工艺工程师42人,超过联想销售部,成为联想人数最多的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从倪光南加入联想到1995年被免去联想总工程师职务,倪光南带领的R&D团队始终占据联想员工的半壁江山,而联想在R&D的投资占1993年之前公司总利润的40%。倪与刘在1993中的纠纷,主要原因与投资密切相关。
倪光南唯一的支持者
柳传志于1987年接替王叔和出任联想集团总经理。信守承诺的柳传志成了倪光南最有力的支持者。R&D中心有多达四五十个部门,同时还有几十个R&D项目。对于很多资金紧张的中科院研究所来说,倪光南领导的R&D中心是资金最雄厚、最任性的地方。
倪光南曾说:1993之前,柳传志全力支持我。
在联想员工大会上,柳传志发表讲话:倪光南提出的任何建议都不得反对,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必须无条件执行,倪光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参加公司会议。
倪光南在联想有绝对的权力,但柳传志是整个联想公司唯一全力支持倪光南的人。
反对的声音
董事长曾毛超对倪光南的诸多特权不满,敢于在他面前直言不讳。
“学术上,你不在天上,别人在地下,你受追捧是因为公司需要一面旗帜,而陈的水平并不比你差。”
联想副总裁秦丽也是当面反对倪光南的人之一。
秦丽对倪光南疯狂的研发风格非常不满,几十个项目同时研发也不能带来成果。他要求倪光南把R&D的资金集中在重点项目上,加快成果向联想的转化,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
不难想象,在联想之后,R&D中心的工作从未受到过明目张胆的干涉。倪光南自然不高兴,于是提议免去秦丽的副总裁职务。
这样的要求并没有赢得曾的支持。就连一向对倪光南言听计从的柳传志,也不是第一次接受这个提议。相反,他同意秦丽的观点,即联想不是一个科研单位,不能因为R&D中心很酷就把它变成一个科研开发场所。
研发是为了自己的乐趣。
销售部对倪光南的做事风格也不满意。
联想汉卡一直推出七代产品,销售人员抱怨科技大神只顾自己爽。他们拼了命的卖货,新一代的产品打倒了他们刚刚说的。
结果新一代产品出来了,现在还在热销的产品只能降价。联想汉卡最初售价4000元每台,后来卖到2500元每台,利润从3000元每台降到只有1000元。
倪光南头上“汉卡之父”的光环,再加上技术狂人,追求完美人格,根本不会考虑销售部门的感受,会埋头开发新功能。他只要一完成一个更新,就会立刻投入到下一个新功能中,只想着自己的快乐,根本停不下来。
柳传志支持秦丽的意见也是必然的。联想在R&D支持倪光南是为了创造效益。十年来,倪光南的R&D成果成功转化的屈指可数,联想主板是除汉卡之外为数不多的成果。
其实联想主板给公司带来的利润是非常有限的。联想主板与华硕主板相比,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联想主板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柳传志致力于把倪光南打造成一面旗帜。根据该政策,媒体应报道宣传的作用。
他根本不在乎钱
十年来,倪光南领导的R&D中心R&D项目不计其数,但成果转化并不理想。联想汉卡1995停产,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柳传志后来说:倪光南如果在乎钱,关键是他真的不在乎钱。说得好听点,他在乎的是作为科学家的价值。说白了就是他不顾公司大局,完成自己的工作。
柳传志的内心世界是企业和赚钱,倪光南的内心世界是科技报国。这种无法完全调和的矛盾最终会爆发,分手是必然的结果。
柳传志在倪光南在的时候坚持从“技工贸”转到“贸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十年的常识,投入大量资金后几乎看不到任何收益。
害怕。
或许柳传志心里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