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贯中的人格成就

1984年,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成立。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奠定了中国工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科带头人和理论家。其教学、学术、设计实践活动遍布全国,培养了大批本专业的教学、设计精英和骨干;他的“生活方式论”、“* * * *审美观”、“实用主义”等理论和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产生了指导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他的“生活方式论”、“* * * *审美观”、“实用主义”等理论和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产生了指导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教学改革和学术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银奖,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一等奖、一等奖,国际评委金奖、提名奖。设计成果获得西德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设计理论》由德国出版界出版;教学理念、理论和方法被国内高校大部分相关专业和企业采用和推广;培养的学生在国际知名企业(如奔驰、西门子、飞利浦、大发、大众等)担任设计骨干。).作为一名内容老师,我每年超过教学工作量1-2倍。除了考研究生和博士生,我还考本科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和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他还经常主持和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横向研究项目,带领学生参加国际设计竞赛并经常获奖。

大师的经历

设计是为了创造一种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强调“创造”——让人类生活更健康、更合理、更有节制,与大多数人“和谐”;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就是要协调人类需求、发展与生活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设计的对象表面上是“物”,实质上是“物”。研究“物”与“情”的道理,即“物”。“物”是人与物关系的中介。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甚至为了同一目的,需要不同的工具、方法、行为过程和行为状态。使用的工具、产品,甚至形状、材料、结构当然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理解的时候就出现了“物”的概念。设计就是要把“理”研究清楚,它的“取向”是选择原理、材料、结构、工艺、造型、色彩的评价依据。这是为了实现目标系统而对“物”进行组织和整合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它以“物”这一限制和可能实现目标的外在因素作为选择和整合“物”这一内在因素的基础。“实事求是”是“实用主义”的精髓,也是设计的精髓。注重对“物”的研究,从外部因素建立“目标系统”和“新物种”的概念,以达到目标。设计的结果是“物”,但设计的出发点是“物”。我们崇尚“创造”,不满足于模仿。我们必须从“物”的研究入手,研究限制我们目标实现的外在因素,从而深刻理解“物”的本质,创造“新物种”。这就是中国传统观念的精髓——“超越形象,才能得到最好”。

名师寄语

研究当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从中国的资源和国际环境出发,探索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当代民族化”,不是传统形式的“博物馆”,更不是“西式”的文明。就这样,我们的祖先不断创造历史和中国的民族传统和风格。历史是现在的“昨天”,今天是未来的“历史”。所以不要从历史现象出发,历史现象是先民的“物”和当时的生活方式的物化。从中国当代现实出发,不断创造“新的民族传统”是设计的首要任务。创造中国的“今天”,就是创造中华民族的“明天的历史”。

名师之言

关注需求,目标系统而非功能;关注事物而非事物;关注外因而非内因;注重结构关系而不是元素;注重整体而非局部;关注过程而非状态;注重理解而不是解释;注重祈使而非叙事;重视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主体间性”;顺势而为,适可而止;超越形象,你懂了。清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是一所拥有理、工、文、法、医、经、管、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目前正在努力向“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清华大学设计艺术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这个学科的形成始于1956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在过去的50年里,它继承了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借鉴了外国先进的现代设计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优秀的学术传统和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设计艺术教育体系。1981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成为全国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艺术学专业学术带头人。队伍年轻,梯队合理。现有教授26人,副教授4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近五年来,本学科主持国家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70项,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种。本学科重视教书育人,先后获得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部全国优秀教材,多项省部级教学、教材奖。学科与多所国际著名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确保了学科始终处于国际研究前沿,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1创立了“模式设计”、“物质理论”、“设计文化”、“生活美学”、“人造物科学”、“设计科学”、“系统设计思维方法”等理论,被世界先进国家本学科理论界认可和引用。成为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由于其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贡献,刘贯中于2007年8月22日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学校教学硕士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