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和福建莆田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经历了东北农学院嫩江分校、北安师范学院、宁安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四个发展阶段。1995年9月,学校迁至牡丹江市办学。2001 10,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5438年6月+2006年10月,授予硕士学位。

学校现占地面积654.38+0.05万平方米,总面积35.96万平方米。教师教育、生物工程、渤海文化、民俗学、数学、应用化学6个研究所;图书馆藏书1.593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8001.53万元。教职工1,164人,其中专任教师820人,专任教授341人,专任教师中硕士332人,博士29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437人,其中研究生60人,成教生2302人。自成立以来,* * *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24379名毕业生。在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本科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连续几年位居省内高校前列。毕业生中,已有600多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学校主办的《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有语文、生物、政法、数学、体育、化学、物理、计算机、历史、管理、教育、音乐、美术、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欧亚等16个系。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化学、英语、物理、历史、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初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科学教育等师范教育本科专业18;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艺术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舞蹈、社会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风景园林、法学、日语、对外汉语、韩语等20个非师范教育本科专业。

在学科建设方面,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建设了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与训练等几个学科,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文学艺术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态物理、体育教育与训练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化学(J)、思想政治教育、英语(J)、物理(J)4个省级重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1个“黑龙江省一级专业”。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省级精品课程8门:文学理论、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分析、结构化学、现代汉语、基础英语二、师范院校教育学。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室建设。2007年,超硬材料与碳基新功能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物理和生物两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科研方面,学校在保证科研成果数量、争创高水平、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成果显著。五年来,学校采取“引进海外”、“借船出海”等方式,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激励政策,推动科研成果向高水平、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220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115项,市级7项,高校级86项。获得专利4项,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0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8部;发表论文1,142篇,其中国外期刊和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45篇,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论文50篇。

在合作办学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韩国清州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布鲁内尔大学联合办学,与日本富士大学、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从1996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有俄罗斯、格鲁吉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深造。学校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访问,对外交流合作活动日益增多。

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自身建设的需要,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塑造人,用现代教育理念引导人,用成功案例激励人,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近年来,学校多名同志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学校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平安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2008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共青团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全面组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力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工程,依托丰富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五公寓”新举措,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心的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团市委的表彰。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群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团委先后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开展的“四进社区”活动被《中国青年报》报道。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到2008年,按照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到2010,力争把学校打造成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级师范大学。

莆田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福建省领导和管理的理、工、文、管、医、教一体的综合性公立本科大学。

学校位于福建东南沿海莆田市,黄金海岸、湄洲湾畔。校园占地1171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拥有藏书85万册,国内外期刊2252种,万方、中国期刊网等网络数据库,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多万元。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含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网络中心)、9个实训室、21机房、95个多媒体电教教室、8个互动语音室、135实验室包括省级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以及2所附属医院、27所教学医院、654335实验室。现有12个教学学院、院系,包括管理学院、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体育系、艺术系、社会科学系、成人教育学院,以及心血管、骨科、肿瘤、翻译、旅游开发与规划、高等教育、体育科学等。教职工1024人,专任教师6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教师270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358人。同时,每年聘请20多名国内资深教授和外籍教师来我校任教。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院校)、环境工程、会计学、汉语言文学(含文秘方向)、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含商务英语方向)、日语、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化学、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体育。护理等31本科专业,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临床医学等11专科专业方向。面向全国21省市招生,普通全日制学生约654338+0.3万人。

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莆田学院力求高起点、高目标,着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环境与生命科学、经济与管理、数学、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6个学科群建设,重点建设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能够带动地方新技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促进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努力使之成为特色专业。在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博士的全力支持下,从2002年开始,会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每年招收一个海外合作班。专业主干课程采用国外大学常用英文原版教材,聘请国内外资深教授全英文授课。在人才培养上,强化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努力做到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诚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基础扎实、口径宽、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办学目标,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立校之本”的位置,制定实施优惠政策,采取“外引内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渴望各方面的人才加入我们,共同建设我们学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