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获:发明安全玻璃。
1903年的一天,法国著名化学家爱德华·本尼迪克特(1878-1930)正在打扫实验室。他用鸡毛掸子掸灰尘时,不小心把一个长颈玻璃烧瓶从3米多高的架子上撞了下来。他认为玻璃烧瓶一定被打碎了。他拿起玻璃瓶,陷入了沉思。原来这个瓶子里曾经装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蒸发后,瓶壁上留下一层薄膜,像皮革一样紧紧贴在瓶壁上。他曾经往瓶子里放了一些水。这时,本尼迪克特赶紧写了一个说明这种情况的标签贴在瓶壁上,又放回了原来的位置。
1909的一天,本尼迪克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车祸新闻:在一个雾蒙蒙的早晨,一辆汽车撞上了电线杆,汽车翻入沟中,一名乘客当场死亡,另外两名乘客被挡风玻璃碎片刺伤面部和手部...这时,本尼迪克特想起他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牢不可破的玻璃。于是,本尼迪克特疯狂的寻找,翻遍了实验记录,看了各种实验结果,摸遍了所有的实验仪器,终于在一排实验架的最上面找到了那个破碎的高颈玻璃烧瓶。他想把带有塑料夹层的玻璃应用到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以减少车祸造成的人员伤亡。于是,出于救人的目的,本尼迪克特放弃了其他一些研究工作,开始研究制造安全玻璃。不久,他制造了一种叫做Triplex的赛璐珞夹层玻璃。如果这种玻璃碎了,它的夹层会装很多玻璃碎片,避免飞溅伤人,从而大大提高汽车的安全性。1910年申请夹层玻璃专利,1911年在巴黎成立维雷Triplex公司生产夹层玻璃。
起初,汽车制造商对贝内迪克的发明不太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价格太贵。最先使用这项发明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防毒面具上的护目镜。不幸的是,贝内迪克的夹层玻璃时间长了会变黄,所以没有被广泛使用。
1905,英国约翰·伍德也获得了夹层玻璃专利。
夹层玻璃的中间膜材料是美国PPG公司1912的硝化纤维素,1928的醋酸纤维素。1938年,美国发明家Carleton Ellis(1876-1941)的专利使用合成树脂,不随时间变色,保持玻璃的清澈。从65438到0939,美国LOF公司与杜邦公司密切合作,申请了PVB(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专利,以替代旧的纤维素夹层。用PVB膜制成的夹层挡风玻璃具有强度高、光稳定性好、不变色等优点。,还可以帮助防止高频声音和有害的紫外线。这种夹层玻璃在汽车上开始流行,后来成为政府的强制性安全标准。夹层玻璃也被称为“安全玻璃”或“胶合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