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大学生发明的再热饭盒,让山区的孩子吃上热饭?

林昌坤设计作品的封面,其中孩子的照片来自网络。其中,主要的英文意思是:中国很多山区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吃不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餐。加热饭盒,利用化学原理,结合山区孩子的生活特点和实际需求,低成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林昌坤

饭盒尺寸为:16cm×8cm×10cm,放入书包非常方便。

饭盒密封扣

这份报纸起源于一次公益活动。因为爱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餐,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林昌坤2013设计了一款“温热再热饭盒”,最近获得了国际顶级设计大赛iF设计新秀奖。据悉,林昌坤现已收到英国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也是郑州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首次被这所世界知名大学的设计专业录取。

看到山区的孩子吃不上热饭,他想帮助他们。

大一的时候,林长坤和同伴参加了一个山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了解到很多山区的孩子吃不上热饭,于是他当时就萌生了帮助他们的想法。

“大三的时候,我就开始考虑毕业设计和深造,决定去做,用我的专业知识帮助这些孩子。”林昌坤来自福建泉州。假期,他到家乡山区调研,发现因为贫困,很多山区学校无法提供取暖保温设备,孩子们很难吃上热饭。“问题是村里普遍存在的,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吃坏饭对他们的健康和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经过咨询、考察、调研,林长坤终于设计出了这款饭盒。从外观上看,这款“温热再热饭盒”与普通的卡扣式饭盒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饭盒内部有一个加热模块,模块侧面有一个铁片用来连接饭盒的外部按钮。按下按钮,饭盒里的加热模块就会产生热量,释放能量加热食物。

一个重新加热的饭盒,花费不到10元,可以重复使用。

“发热模块的材料依次是聚酯薄膜、铝箔、箔锡纸。设计的最大亮点是模块内填充的用于加热的化学物质——无水醋酸钠。”

林长坤说,很多景点都卖自热方便米饭,利用生石灰遇水发热的原理,市面上也有USB充电加热饭盒。这些产品要么价格昂贵,要么对使用环境有要求,不适合山区儿童使用。他之所以选择使用无水乙酸钠,是考虑到该物质在压力下容易发生相变的特性。“所谓相变,是指物质在受到外界参数如温度、压力、磁场等的连续变化时,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按下按钮,铁片向内凸出,挤压无水醋酸钠,压力增大,会导致相变,从液体变成固体,释放热量加热饭菜。通过控制加热模块中无水乙酸钠的量,可以控制释放的热量。”

“使用一次后,只需将加热模块放入热水中,直到固体融化成液态,然后就可以再次使用了。”林长坤说,与铁粉、碳酸钙等常见发热材料相比,无水醋酸钠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重复使用。“它不仅高效节能,而且价格低廉。一个暖暖的再热饭盒成本不到10元。”

打算申请专利,想和有爱心的企业合作。

“我的初衷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担心专利会增加饭盒成本,加重他们的负担。”林昌坤说,他本来不打算为这个设计申请专利,但这两天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获奖的消息在学校传开后,很多朋友建议林长坤申请专利:

“如果不申请,虽然费用会降低,但很难保证山区的孩子真的能用上。毕竟专利对产品的价格不会有太大影响。另外,如果你想帮助你的孩子,你可以把专利收到的钱捐出来。”

“申请专利,尽快做出产品,规范操作。产品性能越好,卖的越好,用的人才就越多,社会价值就越大。”

现在,林昌坤已经收到了英国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忙于学业和毕业设计的同时,他计划将来申请专利,与爱心企业合作,尽快投入市场,让山区的孩子们早日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餐。“饭盒的使用范围很广,除了山区孩子,上班族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