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夏天

我的童年再苦,回忆起来都是美好的,何况我的童年并不苦。

当孩子对吃的穿的挑剔时,他们的父母会说,我怀念我们的童年...为什么,一句话,小孩子不知道好坏,这么好的时光还是太多了。仔细想来,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应该比我们幸福,因为他们不缺吃不缺穿?

他们没有喝了十天半月的玉米汤突然饱餐一顿米饭米饭的满足感;他们没有家里的访客,吃的很开心;他们没有村里亲戚从城里回来的新鲜感...至于挖燕窝、采覆盆子、烤竹笋、昆虫之类的小惊喜,他们是体验不到的。

记忆中的童年,离不开夏天。

小时候每个夏天都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太阳特别恶毒。尤其是中午,阳光灿烂的时候,好像分分钟就能把人烤熟,赤脚踩在大坝上好像就冒出白烟。还好大坝上总是盖着玉米,不然他们就能吃到“烤脚”了。当然,我们不会烤着脚吃。想烤的只有竹笋和虫子。夏天是竹笋横行的季节。它们用长长的吸管状的嘴吮吸春天生长的嫩竹子的汁液。作为离不开竹子的农村人,他们讨厌竹子,但我们这些孩子不懂它的危害,却喜欢抓竹子。成年竹笋有六条腿,每条腿有三个节。前脚掌的第二节布满像镰刀一样的小刺,第二节和第三节有弯曲尖锐的刺,第三节像两角的锚。它们不仅擅长停在竹笋上,也擅长踩在光滑的竹子上,但我们不喜欢。我们抓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扔掉它六条腿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即使它侥幸逃脱,也无法再伤害竹子。竹笋虫看起来很有趣。除了它的六只脚又长又有倒刺,它的脚还是空心的。在断开第二个和第三个结后,用刷子将标签插入其中一只脚,它就固定了。你摇几下,它就会张开藏在硬壳里的翅膀飞起来。哈哈,会做一个自动风扇。当它真的飞不起来的时候,会用火钳在火里烤一会儿,当它的旋转嘴被撕掉的时候,会带出一大块肉,又香又咸。而我喜欢在夏天爸妈午睡的时候溜出去,冒着被煮的危险去抓竹笋烤着吃。

小时候夏天晚上很热。那时候没有空调,连电风扇都是宝。直到太热了才允许使用,因为电费很贵。一把棕榈叶扇,一把蒲扇,一把米巴扇...嗯,一块纸板也可以当扇子用。说到扇子,我想到的是姐姐们做的丝绸扇子。蚕茧是我们自己家的,所以我们把它泡在温水里。我们找到一根电线,把它绕成一个圈。由于我们力量薄弱,没有男性劳动力的帮助,大部分茧都不圆。我们用羊毛包裹把手,从茧中找到丝的起点,然后把它缠绕在环上。一般都是几个茧一次缠绕在一起,可惜大家都没见过别人是怎么缠绕的,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做出来的丝扇没有绘本里那么好看。最后,范做出来的东西不仅没用,还被父母骂了一顿。

没有利器可以降温,唯一降温的方法就是休息。当夜幕降临时,每个人都转移到凉爽的椅子和长凳上...凉椅一般是爷爷爸爸的专利,宽板凳一般是妈妈用的。其实宽大的长椅睡觉很舒服,但是我们三姐妹不睡。这条宽板凳有四十厘米宽,一米六长,有四条粗壮的腿。台面是一整块木头,厚五厘米。我们管它叫宽板凳,其实是个“杀猪墩”!“杀猪墩”,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杀猪的。我放弃了舒适的床上用品,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东西。我带来了两张方桌的长凳,把它们放在一起。但是,作为一个不老实的卧铺,我经常“月亮掉下来了”,从板凳上摔下来,经常头上都是包。

被褥解决了,但是蚊子多,飞来飞去很烦。爷爷最喜欢用“蚊子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用灰纸包着什么粉。如果长了,像蛇一样,会冒出很多烟,蚊子也不敢靠近。后来蚊香生产出来,我就再也没见过“蚊子烟”了。

夏夜的天空很有趣。有时候有很多星星。爷爷指着那些星星说:“这是牛郎,那是织女。对了,他给我们讲了他们的故事,导致我们7月7日蹲在葡萄架下喂了半宿蚊子,却没听到什么“窃窃私语”。有时候星星很少,但是月亮很亮。爷爷给我们讲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却不让我们指着月亮里隐隐约约的桂花树,说月亮不喜欢人对她指指点点,谁的手指对着谁,谁睡着了她就把谁的耳朵割掉。爷爷讲的最多的就是聊斋里的鬼故事。我们害怕,想听。爷爷沙哑的声音,远处松林低沉的哭声,偶尔路过的“夜娃子”(猫头鹰)恐怖的尖叫声,都让我们不寒而栗,瑟瑟发抖,不敢闭上眼睛,不敢睁开眼睛去看漆黑的远山。一次破晓重生的感觉是你现在看恐怖片能感受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