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追求的精英教育有哪些弊端?
中产阶级追求的精英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焦虑的社会问题,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其他社会矛盾。
有一本书我刚看了,优秀的羊,很符合这个题目。作者是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他觉得现在的精英教育陷入了一个误区。
我自己,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终于在4月份结束了美国本科的申请季。一路走来,有痛苦与艰辛,有憧憬与憧憬,有欣喜与无奈,可以说是一个欢笑与泪水交织的过程。
所以今天我要和你谈谈精英教育。
部分?1我们害怕什么?
对精英教育的焦虑大多集中在中产阶级家庭。像《起跑线》里的家庭,出身不好,靠父母自己的努力从底层挤进中高阶层。这一类型往往包括暴发户和富一代(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但由于没有家族式的财富和资源积累,他们无法融入上流社会。而他们拼命摆脱下层阶级,因为蔑视,他们也格格不入。
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焦虑。把进高一班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怕他们的孩子被上流社会鄙视,得不到底层的尊重。
除了这种像电影一样的新中产家庭,老中产家庭和上流家庭也追求精英教育,甚至更加执着和努力。
因为他们不断承受着新中产阶级冲击的压力,不愿意和他们做比较。而且新中产阶级抢走了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他们不得不更加努力地抓住所剩无几的资源。所以老中产家庭最怕被抢走应有的资源,以至于家庭每况愈下。
相反,底层家庭没有中产家庭那么焦虑,也没有那么多恐惧。因为没什么可失去的,你得到的一切都相当于额外的钱。所以贫困生成功的例子很多,他们的心态大多比中产家庭更有优势。
第二部分那些精英学生
精英学生,包括清华北大,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学生。他们的简历挑不出一点瑕疵,甚至令人眼花缭乱。许多人做了十多年的慈善活动,出版了书籍,参加了非洲和北极的科学研究活动,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实习,甚至拥有许多发明专利。
这些学生大多聪明、有才华、意气风发,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怯,对未来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沫中,所有人都诚实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很擅长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
在《优秀的羊》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们已经到了忍受不了寒冷的地步。任何微小的打击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累积的压力和崩溃甚至会让他们放弃生命。因为他们太习惯于成功,精英学生非常害怕失败,非常害怕。
第三部分精英教育之路
无论是准备高考还是出国留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追求精英教育,每个人都在拼命尝试。
比如申请美国大学,优秀的GPA和标准化语言考试成绩,比如上面说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期间,我很迷茫。这种高门槛往往让人感叹,且不说大学能学到什么,光是进入大学的门槛和准考证就这么难。有时候,你尽力了,但你还是会发现,总会有比你更好的人。
从幼儿园和小学的选择上,家长就开始焦虑。通过购买房地产或向学校支付赞助费,他们的孩子可以进入重点学校。然后为了初中,父母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参加各种比赛。然后到了高中,千军万马,独木桥冲刺高考,或者双方准备出国。
尤其是高考和留学。全家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煎熬和焦虑。
(SAT考生排队进入考场)
很多家庭并不富裕,却要省吃俭用,让孩子出国留学。在亚洲博览会上,有“万人坑”之称的香港SAT(美国高考)考点,成千上万的考生正在努力书写,他们的父母坐在考场外的地上,吃着冰冷的早餐,就为了等5个小时的考试。
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考上重点学校。他们只知道考上重点学校会得到父母的赏识和欣慰,或者会有光鲜亮丽的履历和标签。然而,一路走来,其实父母付出的远比他们多。有一天,孩子步入社会,不再有“重点学校”的目标,感受到的只有迷茫和困惑。
部分?4精英教育模式对家庭的影响
电影《起跑线》中让我深思的不仅仅是对精英教育的追求,我在想父母在养育孩子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电影中,夫妻二人放弃工作,搬家或装穷骗穷学生入学。我在这里不是强调父母的迁就和帮助是不对的。我只想说,有些方面,真的没必要太在意。
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做计划,永远准备PlanB,一步一步来。从小的角度来看,这与他们的职业产生强烈冲突,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生活幸福感大打折扣,以至于一些焦虑和愤怒往往由孩子来承担。
总的来说,对社会来说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趋势。
很多人认为有了孩子,自身价值的实现就终止了,于是衍生出丁克家庭和未婚主义。
但实际上,父母自身的价值追求和孩子的成长是完全冲突的。参考国外很多家庭,很多家庭甚至有三四个孩子,但是他们的父母并不疯狂焦虑,反而如鱼得水,非常和谐快乐。
他们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在孩子的成长中适当引导,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留下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的空间。正因为如此,孩子才有了学习的动力。而不是父母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东西的恶性循环,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进而让父母更加焦虑。
虽然国外的社会福利制度比国内完善,但是国内物价低,而且往往是独生子女。所以这不是一个合理的借口。
部分?我们应该去哪里?
《优秀的羊》写道:
但其实没有输赢之分,因为大家聚集的元素和背景完全不同。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并不是因为失败然后攻击人生赢家才大学退学的。相反,他们可以说是精英教育中为数不多的成功人士,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现在大学的精英教育对我有帮助吗?退学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他们一定反复权衡了这些问题,然后做出了坚定的决定。
其实错的不是精英教育本身,而是那些盲目追求精英教育而不去探索自己到底是谁的学生。
有些极端的人认为精英教育有用。
比如,一个大学辍学的女生想:“大学毕业后,没人在乎你是否精通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的著作,或者读过康德的著作。”
但是引用另一个学生的话:“也许吧。但是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人类历史上的巨人,精读他们的艺术、文学和哲学作品,迫使我每天思考人类历史上最困难的问题,所以我掌握了最有效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无论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还是康德的著作,都与你无关。出门买菜绝对不需要三角学和微积分。
但在我看来,“最有效的表达和思考能力”这样的能力确实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很多这样的能力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所以真正的精英应该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在做什么?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