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
在建院之初确定的“攻关战略、跟踪战略、示范战略”的指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蔬菜花卉分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8开始,获得市长特别奖1;“兔豆系列”是九五重点推广项目。“通用油豆”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推广计划。省级良种项目中标4个;18命名品种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57个引进品种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获农业部神农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省政府一、二、三等奖1,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1。支部党支部连续几年被市农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前身为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成立于1971,是集科研、开发、教学、服务为一体的市级科研机构。2005年并入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水产新品种的引进和繁育、土著鱼类的繁育和养殖、鱼类的防疫、濒危物种的抢救等工作。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10项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目前员工42人,其中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6人。设有鱼类生理生态实验室、鱼类疫病实验室、鱼类营养实验室、遗传育种实验室,以及两个中心、四个基地(冷水鱼研究中心、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太平湖大眼狮鲈鱼保护基地、木兰香磨山湖白鱼保护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科研教学研究基地、哈尔滨鱼类生态科普基地)。
冷水鱼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冷水鱼和土著鱼的研发,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主要负责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濒危物种的救助和再利用。* *自2002年成立以来,共救助放流70尾成年鲟鱼,其中亲鱼2尾,鱼卵50万枚,鱼苗29万尾,幼鱼10.3万尾。为黑龙江濒危物种保护做出了贡献,为哈尔滨区域农业教育中心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农教处现有职工15人,其中副高职学生7人,硕士生3人,专兼职教师20余人。
农教科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哈尔滨农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职业教育;承担哈尔滨市各类农业干部的培训工作;承担农民农业科技素质教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承担哈尔滨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开展与省内农业院校联合培养“学历+技能”人才工作。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资源丰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们举办了多次乡长、农民科技“带头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班,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和培训农民,为我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我院还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市电大等高校开展了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截至目前,我院已培养中专生30000余人,专科生2000余人,本科生150余人,培养“学历+技能”人才600余人,培养农业技术人员20000余人。是哈尔滨市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省农工职业学院、双城畜牧兽医学校的实训基地,为哈尔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粮食经济作物研究分院现有职工42人,其中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1人,博士生3人,硕士生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贴专家1人,省劳动模范1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
该分公司主要从事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研发,以及现代高新农业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国家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农业部“哈尔滨市优质粮饲原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在“一体化战略、产业化战略、标准化战略”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两个玉米新品种获得批准,三个农作物新品种获得保护。自主研究完成了各种植物水培和基质栽培的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蝴蝶兰、非洲菊、紫罗兰、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研发;蔬菜花卉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示范和开发;现代设施栽培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参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科技奖一等奖(进步类)。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现有职工10人,其中全日制高职1人,副高职3人,硕士研究生1人。
目前,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哈尔滨市农村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在农村发展战略规划、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及时准确发布农村经济信息、国内外农业发展动态以及“三农”新思想、新思路;引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信息服务。
近年来,承担了市科委、市农委、市计委等部门的重点课题研究任务,完成论文和研究报告100余篇,其中39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奖。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分院成立于2005年。在市农委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局、财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分院全体同志三年多的共同努力,现已形成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畜牧科研部,并可承担部分省市科研项目。
分公司自成立以来,以饲草育种、饲料加工、家畜品种改良为重点,申报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批准三项。先后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正清、乳业合作完成重点科研项目。完成市委、市农委布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调研工作。配合有关单位组织科技下乡、支农、支农工作。
研究员1人,享受研究员级待遇的高级牧师1人,助理牧师2人,现代化农场一座。分会在市农委和院党委的领导下,遵循“每天进步一点,每天创新一点”的口号,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服务哈尔滨市畜牧业,为我市畜牧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做出贡献。海南育种中心有2名固定工作人员,常年在海南工作。每年接待南方繁殖蔬菜和粮食经济作物的科技人员10-15人。
海南育种中心的职责是:负责南繁基地的日常管理和基本建设;负责南帆专家公寓的建设和日常管理;负责输送南繁科技人员;负责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办理相关事宜的审批手续;负责农业科学院海南办事处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接待来自海南的各级领导和代表团。农业机械化研究分会,前身为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于1974。是集科研、开发、生产、推广为一体的市级公益性科研机构,于2010、12年并入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主要在农业机械化工程领域开发新型农业机械和工具,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农业技术和装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开展发展战略研究;为各级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提供专业技术依据。
现有员工4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下设农业机械化研究室、综合技术研究室、设施农业研究室、农副产品加工研究室、信息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综合办公室(含生产试验车间)、财务部等八个专业职能部门。成立30多年来,承担了60多项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其中30多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获得3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科技队伍。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分会在联合整地技术、水田和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谷物烘干技术、玉米收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