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系教授)详细资料收集

* * *,北京市名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本介绍中文名:* * * *性别:男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院校:人物经历,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教学与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方向,主要成果,论文与著作,研究成果,发明专利,获奖记录,人物经历1980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炼铁系,上海第一钢铁厂高炉工长。1983-1986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任助教、讲师。1988获得日本* * *奖学金赴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1在日本神户制钢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回国后,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宝钢集团铁区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研究员。教学、科研、教育、本科、钢铁冶金I(炼铁)、冶金环境工程与资源循环利用、铁矿粉压块原理与技术、铁矿资源高效冶金方法探讨、冶金工程概论、现代钢铁生产概论、研究生课程、冶金资源高效利用、矿物学原理与应用、冶金工程科学前沿研究方向1。铁矿资源高效冶金技术研究2。铁矿粉成型理论及新工艺研究3。高炉炼铁理论和新技术研究。熔融还原炼铁新工艺研究。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技术研究社会职位:1。中组部院士专家顾问团成员2。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回国。3.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评审专家4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申请项目评审专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炼铁专业评审组成员。东北大学客座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10。剑龙重工集团特聘教授11。《梅山科技》编委,主要完成论文工作《钢铁冶金(炼铁)》,第二版(2000年),参与;钢铁冶金(炼铁),第3版(2013),副主编。科研成果在科研方面,我们围绕“铁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大气污染物过程控制技术”、“高炉炼铁新技术”、“熔融还原炼铁新技术”等学科开展、聚焦、深化和应用科研工作,主要涉及“资源高效利用”、“过程环境控制”、“块矿炼铁新技术”等科研领域。烧结过程中氮氧化合物生成的自动抑制、铁矿粉的基本烧结特性、基于铁矿粉自身及其互补特性的优化配矿、高炉含铁炉料的高温交互反应性、基于高炉优化配矿的块矿综合利用、高炉富氧方式优化、高利用系数高炉煤气通道优化、烧结熔剂结构优化等相继提出。“COREX熔融还原炉料结构及气流优化”等新概念、新技术,这些原创性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该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先后承担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宝钢、鞍钢、WISCO、首钢、包钢、马钢、上钢、石钢、沙钢、南钢、邢钢、兴澄、宣钢、石钢、杭钢发明专利1。富氧熔融气化炉直接还原新工艺,国家发明专利,cn 94118268.12。汽车尾气净化氮氧化物催化剂,国家发明专利,CN96114309.63。一种检测铁矿石孔隙度特征的方法,国家发明。CN200710175305.6获奖记录1。北京大学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012) 2。宝钢优秀教师奖(2012) 3。《基于学科前沿的钢铁冶金课程群建设》- 02) 4。《钢铁冶金》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 5。“大材料”试点班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教育)(2001),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6。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先进个人(2012) 7。“北京科技大学2006-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 8号。在校级“我爱我的老师——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评选中,获得第一(2000)、第九(2008)、第十(2009)、第十一(2010)、第十二(2011)奖项,并获得“金奖”(201658)。第五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09年),第一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01) 10。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教育奖”——研究生论文指导优秀奖(2011),第三届“研究生教育奖”——研究生论文指导优秀奖(2007) 11。“钢铁冶金课程改革与教学互动开放平台建设”——北京科技大学第25届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