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建造者是谁?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1189和1192之间。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的长度不一,从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流平行。每两个石拱门之间有一个石墩,将11个石拱门连接成一个整体。因为拱门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这种桥被称为多拱石桥。

遗憾的是,设计者和建造者都没有留下名片。金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修建石桥,金明昌三年(1192)三月建成,故称广利。

卢沟桥建于金世宗二十八年五月(1188)。但是在建设开始之前,金世宗在第二年年初去世了。1189年6月,金章宗开始修建卢沟桥,三年后竣工。人们称它为卢沟桥,因为这座桥横跨卢沟。早在战国时期,卢沟河渡口一带就已经是延吉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原来只有舟桥相连。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宣武区西)后,这座浮桥成为南方各省进入北京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往燕京的重要门户。车流、行人交汇,原有的浮桥显然不能满足首都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需求。金世宗下令建造这座桥。卢沟桥建于1189年6月,明昌三年三月(1192)竣工。两侧石质护栏上有140岗哨,柱头上雕有石狮,造型各异。据记载,原有627本,现存501本。大部分石狮属于明清时期,也有少量金元时期的遗存。“卢沟小月”自金章宗统治以来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1153年,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颜亮将都城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附近)迁至金中都。他的动机之一是统治自1127年以来从宋朝掠夺的淮河以北的中原领土。

从晋中都到中原之南,需走良乡、涿州,从而进入南北大道,西邻太行山东麓,贯穿华北平原。然而出了中都城,遇到的第一条大河是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西北部,穿过太行山,流经今天北京的西南郊区。永定河,古称桑干河,因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仅次于黄河,故又称浑河、小黄河。因水势湍急,常改道,曾称无定河。在晋代,它被称为“卢沟河”。“鲁”,意为黑色,因河水颜色浑浊而得名。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卢沟河河道及河堤整治后,改名为“永定河”,沿用至今。

在卢沟桥建成之前,这里是古代的渡口。《大金国志》说,“离良乡三十里,渡卢沟河,水极湍急。燕人每次等水浅了,就造一座小桥跨过去,20岁很正常。这几年水利局(相当于水利局)在这条河的两岸修建了浮桥。”现代的京广铁路、京石高速也从这里横穿河南。

到1189年,晋国定都中都37年,国力达到鼎盛时期,与中原的政治、军事、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原有的渡口、浮桥、季节性木桥等过卢沟河方式已不能满足交通需要。这一年,晋朝第六任皇帝金章宗下令在卢沟河上修建一座大型石桥。石桥建成于1192,金章宗命名为“广利桥”。但由于卢沟河,人们一直称这座桥为“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