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我们对中国春节的理解吧!呵呵,很有意思
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日益改变,休闲度假的意识日益强烈。在人们心中,春节已经逐渐从一个团圆的节日变成了一个度假的好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也从这个最传统的节日开始。
在明媚的春天里体验节日的快乐。
年夜饭家宴搬到餐厅吃。
一半以上的家庭不自己包饺子,速冻饺子缺货。
辛苦了一年,又到了享受春节美食的时候了。准备年夜饭是每个家庭的传统观念。但是吃的越好,过年就越想吃点方便又清淡的。普通人的心思早就被商家琢磨透了。1992,西单菜市场推出五种家庭套餐,每种50元到70元不等,在家简单加工就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按照老仪式,北京几乎所有的餐馆都因为春节而关门,每家每户都在家里忙着做饭。谁会光顾餐馆?但到了1994,就看不到春节期间最常见的红纸“春假”了。在餐馆举办家庭聚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与其在家里忙忙碌碌,不如在餐馆里踏实地吃顿饭。商家也看到了这一点。为了生意好,生意关系好,他们不关门,加班加点摆家宴。1996年,北京举办年夜饭,100家门店的家宴热闹非凡。到1997,年夜饭应该也订好了。订晚了就要回家做饭冻饺子了。
1990左右,流行涮火锅、涮羊肉,之后是烤鸭、粤菜、川菜、上海菜、湘菜,红烧羊肉和家常菜穿插其中。餐厅也绞尽脑汁为年夜饭变花样。到了1996,连娇子城都红了。
很多人还记得“打破五年的饺子”这个老习俗,但初五在饺子里热得发冷。北京一半以上的家庭不再自己包饺子,速冻饺子缺货。甚至做饺子皮也成了“新行业”,一个小摊贩春节能卖出三四十斤饺子皮。
新年鸡鸭鱼肉起配角
伙食费不到65438+春节费用的0/5,1/3的钱用来交朋友。
90年代,正月将至,很难看到大包小包的“食物”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们平日也吃海参和鱿鱼,为什么非要赶着过春节?”粮店里很贵的菜籽油也开始被冷落。1992春节,尽管贴出了“春节期间每人10斤”,但还是没能达到促销的目的。因为北京人知道,更好的“绿宝”“驼标”有的是,根本没必要囤积。
虽然民以食为天,但据1994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春节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菜,但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期间花费的1/5,其中1/3的钱是用来交朋友的。吃不再是北京过年的主旋律,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花在了自身的建设和沟通上。
能吃能玩,北京人过年更实惠。新年开始批发是一种时尚。去水产市场批海鲜,去大钟寺批发水果,当然还有批发鲜花。去年春节,北京卖了30多万盆花,销售额近15万元,和一个大中型商场的效益差不多。
1995,必备的年货是金婚财神和大福字。1995春节还有一件小事:开心球。这是“禁”后春节快乐产品的主唱。亿万个快乐球在那个春节爆炸了:既安全又感性。
吉祥物也是年货。1996到处都是老鼠,1998到处都是老虎。
年乐旅游成为新一年的时尚。
春运,从淡季到“黄金季”,机票优惠成为历史。
1992三十周年,五个一起去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成了新闻人物,过一个团圆年的观念正在被悄然改变。今年,春运机票五折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1996春节迎来最长公休。从初一到初七,门票价格开始上涨。春节已经从旅游淡季变成了“黄金季”。
1997也很难出行过年。1996,65438+2月,海南、昆明、西双版纳、厦门、武夷山等东南亚及国内航线爆满。据统计,1997,北京过年旅游人数在65438+万左右。
从1997开始,留在北京过年的人包括娇子看晚会,还有一个节目:看灯。北京城全部装扮一新,每天有几十万人上街看灯。出租车司机愿意多在街上走走:一颗明亮的心是快乐的。
春节期间,体育场馆开门迎客,从保龄球、轮滑、羽毛球到室内攀岩,应有尽有。64项体育活动吸引了超过6.5438亿北京人远离麻将桌和酒桌。1997春节期间,5万人涌向球场。
1997贺岁片出现,《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在除夕夜同时出现在30多家省级电视台。有人问:你还看晚会吗?全城做同一件事的场景已经不存在了。今年以来,贺岁片每年都如期而至。
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排第一。
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1998中最受欢迎的新年祝福。
电话铃响表示问候,计算机打开接收贺卡,祝贺被发送到寻呼机。北京一半以上的人拜年。这是90年代北京人拜年的方式。
新年快乐不再是一天两盒零食。首先,新年贺卡的方式开始流行。贺年卡不是学生的专利,已经被全社会接受。1992春节前分拣量达到250万件。虽然邮件量比平时高了近1/4,但因为电信的快速发展,增速有所放缓。
北京最早的寻呼台是126,1992春运每小时寻呼超过10000次。1997,已经推出寻呼台预约拜年,北京有上百万的呼机用户。1995年,1/5北京人打长途拜年电话。1983,北京近一半的长途电话需要运营商人工接通,用户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挂断一个长途电话。现在,北京可直拨2000多个市县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拨比例可达99%以上。
1998流行的拜年词是“身体健康”。这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开展的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人们的头号愿望。1995左右,人们的祝福多为“恭喜发财”。
1999年,贺卡成为一种落后的形式,因为大量纸张的使用不利于环保,今年开始流行电子贺卡。中国电信的互联网上每天至少有4000或5000封电子邮件。轻轻一碰,祝福就能传遍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