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鱼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是苗族。

除了“斗牛节”,“杀鱼节”也是开阳的传统节日,属于男人的节日。“杀鱼节”又叫猎鱼节,苗语叫“停饭”。与开阳一起,贵定、龙里、福泉三县的苗族同胞也举行“杀鱼节”。这项活动有着浓厚的原始放牧和狩猎的传统,通常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杀鱼地点通常选在四县交界处清水河10 km长的河段。届时,近3万沿河苗寨村民将自发聚集于此,参与杀鱼活动。

“杀鱼节”也被当地人称为雨节。相传古时候有一条龙不满苗族人勤劳织布,山谷里全是满仓,于是化为一条鱼来到人间,施法让天下久旱无雨,苗族人纷纷离家出走。在逃跑的路上,村民们得到了一个老人的建议:“如果下大雨,你必须打败龙。”一个名叫顾兵的年轻人自愿去找恶龙算帐。最后,龙被制服了,顾兵因伤势过重而死。为了纪念英雄顾兵,苗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杀鱼节”,在清水河边杀鱼祈雨,以使投票顺利,硕果累累。

当然,今天的“杀鱼节”不再是与龙的战斗。参加杀鱼的人只需采集一些“花”、“鲍忠”、“苦坛子”之类的中草药,交给村里的“渔夫”,就能获得杀鱼的资格。在山里采集草药是女孩和男孩的专利。采药季也是年轻人谈恋爱的好机会。姑娘们三五成群,穿着戏服,一边采药,一边唱着顺口溜。如果双方心情相同,女生会在“杀鱼节”主动邀请男生一起吃鱼和饭。“渔翁头”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主持“杀鱼节”的仪式。

节目当天,四个县的苗乡都出了人。男人们肩上扛着鱼叉和药袋,女人们穿着盛装,提着米酒和鱼饭。男人和女人不可能走同一条路。男的去水边,女的顺流而下,从所有的山路向河边聚集。太阳在顶的时候,沿河两岸人头攒动,像森林一样分叉。在“渔夫”的指挥下,男人们将药泥堆在河中的岩石上,手持钢叉,威风凛凛地站着,等待“渔夫”下令杀鱼。

下午三点左右,“渔翁”抓着药泥嘟哝着,往河里扔了一把药泥,喊着“放手”!突然,几万公斤的药泥同时被推入河中,河水瞬间变成一条“黑龙”奔腾而下。等在一旁的男人飞走了,被轻度麻醉失去自控能力的大鱼被杀死了。渔民追逐“黑龙”,攀岩、跨栏,就像踩在地上一样。十里河滩犹如十里古战场,感情激昂,杀声震天,欢呼雀跃,极为壮观。“黑龙”向前翻滚着,人们向前翻滚着,人们的笑声,像雄壮的音乐震撼着山谷。

黄昏时分,杀鱼的人肩上扛着大鱼,带着胜利的喜悦来到河码头两边的沙洲和草坪上。盛装的女人们已经摆好了鱼饭和米酒,迎接家人和朋友。圈子里,一堆堆的人,如盛开的荆棘花,人们互相敬酒猜序,好不热闹。

在“杀鱼节”吃鱼饭,就像一场大野餐。鱼饭的好坏代表了一个女人的德行。谁的菜做得好,客人多,在女人眼里才是最可敬的。一边招呼自己的男人吃饭,一边盯着别的鱼篓,炫耀自己男人的成就。如果鱼饭是未婚少女送的,那肯定有汤圆。汤圆是女孩和男孩表达感情的纪念品。男青年看女生,会主动讨汤圆吃。谁的饭团被吃光了,说明这个女孩有很多追求者,她家觉得光荣。

在“杀鱼节”那天,如果有外宾来,苗族人一定会热情欢迎。这一家会请他们过来,那一家会拉他们过来,敬酒挑肉,猜拳,一个接一个的点菜。吃完鱼餐,老人和孩子陆续回家,未婚男女躲在夜色中,躲在丛林里,互相诉说心事。

渔猎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捕杀火把鱼。人们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拿着钢叉,从河的这头走到那头。两条“火龙”在海峡两岸,蜿蜒而上。远眺群山,火焰磅礴,波涛磷盈,山川交相辉映,别具一格,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