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腺增生?月经前一周,乳房肿胀,腋下疼痛。是乳腺增生吗?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居首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年龄越来越小。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导管和小叶结构变性,结缔组织进行性生长,主要由内分泌激素失调引起。【编辑本段】基本概况据调查,约70% ~ 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 ~ 45岁的女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内分泌激素紊乱呢?中医认为:情志不畅,肝气不能正常排泄,而气滞血瘀,不在冲任之位者,往往月经失调,面部有斑。现代医学认为,婚育、饮食、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乳腺疾病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乳房疼痛。起初是弥漫性胀痛,乳房中上部压痛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严重者月经后有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放射到腋窝、肩背部、上肢等。患者常反映乳房有肿块,但临床检查时只摸到增厚的乳腺。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能自愈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患者需要治疗,不要忍。乳腺增生,据中医在线专家介绍,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瘀,痰凝成核所致,中医称之为“乳癖”。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完全是由于女性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酮水平过低,或两者分泌不协调时,可引起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正常情况下,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女性乳腺的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每个月经周期都会经历增殖和恢复的组织变化过程。由于这种变化,每个女性在每次月经前都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有轻微或较重的胀痛,月经后胀痛自然消失,完全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当身体在一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比如工作太辛苦、太兴奋、大龄未婚、产后不哺乳以及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等)。),可能导致本应恢复的乳腺增生组织无法恢复或恢复不完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乳腺增生,表现为三大症状和体征:乳腺叶增厚和结节状颗粒、乳房胀痛、乳头溢乳。乳腺增生有很多种类型,有些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就可以消退,比如单纯的乳腺增生,有些是病理性的,需要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癌变的可能。这里就根据乳腺增生的不同类型来说说它的治疗方法。1)乳痛,又称单纯性乳腺增生。这在青春期女孩和年轻患者中最为常见。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泌旺盛,波动较大,以明显的周期性乳房疼痛为症状,月经后疼痛消失。疼痛主要局限于乳房,但有时可放射至同侧腋窝、胸壁,有时甚至可放射至家人背部,常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致使许多患者焦虑不安、情绪激动。这种增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一开始不必过度焦虑和焦虑。只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衡,一般升高的内分泌激素是可以慢慢纠正的,各种症状是可以自行消失的。如果疼痛明显,还可以服用具有疏肝理气功能的中药。现代中医推广“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不手术,不复发,标本兼治,效果显著,一般可收到良好效果。2)乳腺腺病。这种类型的病变基于乳房中的乳腺小叶和乳腺导管的扩张以及腺体周围组织的增生。这类增生性疾病的治疗应以软坚散结的中成药为主,辅以疏肝理气。3)囊性增生。有人说这种类型的增生才是真正的病理性增生。主要表现为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乳腺内肿块多为弥漫性增厚,部分患者有局限性表现,多为卵圆形囊肿,易与纤维混淆。这种增生有可能发展成癌症,常常引起患者的担心和恐慌。所以,一旦确诊,就要提高警惕,积极进行系统治疗。对于囊性增生的治疗,有三种方法:一是定期检查。一旦确诊为囊性增生,患者应定期(如每年2-3次)到专科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是否有异常肿块(癌块)。这种异常的肿块,仅凭医生的触摸,有时很难确诊。所以需要用一些特殊的仪器检查,甚至需要病理活检才能确诊。二是坚持吃药。囊性增生是一种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严重,病变组织对药物敏感性差,囊性肿块消失慢,治疗时间长。有时候药物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起效。所以患者一定要保持平衡的心态,要有“持久战”的信心。建议使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五位一体”疗法可调节机体激素平衡,抑制乳腺增生,促进增生细胞正常转化,使增生组织恢复正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第三种是全手术切除。这是对局部病变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即只要切除大的局部病变,就能获得更积极的治疗结果。如果有明显的癌变趋势,或活检诊断为癌前病变,应进行单纯乳房切除术,以确保安全。此外,当患者出现溢乳时,应与高泌乳素血症或闭经溢乳综合征相鉴别,以防误诊。【编辑此段】症状前体征有些女性经常感到乳房胀痛、隐隐作痛。因为没有其他不适,他们一般不去看医生。有些人天真地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女性线条的美感。殊不知,肿胀和隐痛可能是乳腺增生的初期表现。有些乳腺增生,延误治疗后甚至会引起病变。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是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约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多为双侧或单侧。疼痛的性质分为胀痛、刺痛、通经痛、钝痛或压痛。乳房疼痛的表现往往不稳定,月经前可加重,情绪变化、疲劳、天气变化时往往加重。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多为多发,大小不一,质地硬或韧,与皮肤无关系。摸上去有颗粒感。除上述症状外,部分患者还有乳头瘙痒、溢液、口苦、肋骨肿胀、胸闷、厌食、月经紊乱等全身症状。乳腺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常见于29-39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因为这个时期是女性性功能最旺盛的时期。表现为乳房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生长一些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可活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月经前、劳累后,或情绪波动时,如生气(中医称之为气郁),肿块增大,疼痛加重,但月经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疼痛一般是胀痛,很少有刺痛感。但乳腺癌的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皮肤常变成橘皮,与月经无关。一般肿块只增不减。b超、X线、近红外扫描可用于早期有效诊断。需要提醒的是,乳腺增生有可能会演变成乳房胀痛,所以长期患有乳腺增生的人要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时诊治。一般来说,女性多愁善感,得不到满足时,心火就会爆发,而肝经会循经乳房,导致气滞痰凝于乳房。所以中医一般采用疏肝解郁、行气化痰的方法,如“五位一体综合疗法”的合剂,此外还可以配合一些“补气药物”如鹿角胶的应用,治疗气血,这样治疗乳腺疾病的效果最好。临床表现(1)乳房疼痛:常为肿胀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双侧乳房,以一侧多见,疼痛剧烈者不宜触摸,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主要在乳房肿块,也可放射至患侧腋窝、胸部或肩部。其他人表现出乳头疼痛或瘙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几天出现或加重,月经后明显缓解或消失;疼痛也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和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乳房,可单发或多发,一般发生于乳房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瘤的形状有斑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斑块状最为常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略硬韧,活动性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压痛。肿块大小不一,小到小米,大到3 ~ 4厘米以上。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性溢液,稻草黄色或褐色浆液性分泌物。(4)月经紊乱:本病患者月经前后可见月经不调,量少或色淡,可伴有痛经。(5)情绪变化:患者常表现为沮丧或烦躁易怒,每次生气、紧张或劳累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