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未来前景如何?感觉和华为差远了,在沟通方面。
首先,5G设施的建设正处于高峰期。
每一代网络技术的浪潮都是一个先网络建设,再辅以终端普及,再推动内容和应用数量的过程。凭借接近4G十倍的网速,结合5G手机、可穿戴设备、VR虚拟现实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丰富的终端,5G时代将在未来5-10年带来包括VR/AR游戏、无人驾驶、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元化应用的爆发。5G通信网络的建设是新一轮网络技术浪潮的开端,作为中国“新基础设施”之首,意义重大,理应走在前列。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估算,5G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将拉动整体经济达到万亿级别。看得太远对应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着眼于2021-2025,也就是前两个阶段,依靠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带动运营商投资建设。从中国运营商历年的资本支出来看,在2015左右的4G建设高峰后开始下降,基本维持在3000亿左右。近两年,随着5G的兴起,又恢复了正增长。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运营商部署新的5G投资的同时,4G网络建设的投资将在未来几年继续稳步扩大。根据GSMA预测,2020-2025年期间,全球运营商的网络总投资将达到65438美元+0.1万亿美元。
我们来计算一下5G基站的数量:
假设:1)4G频率按2.4GHz5G计算,5G频率按3.5GHZ计算;2)基站被蜂窝覆盖,近似用圆形模拟;3)5G信号达到与4G相同的覆盖范围。那么,传输损耗=20LogF+20LgD+32.4,其中f为电磁波的频率,d为传输距离。结论:1)4G基站的覆盖距离是5G基站的1.5倍;2)2)4G基站的覆盖面积是5G基站的2.1倍;3)要达到和4G一样的覆盖,5G的基站数量大约是4G的两倍。
除了3.5GHz组网,还会使用2.6GHz,所以保守估计5G基站数量至少是4G。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国内4G基站* *约544万个,全球约1088万个,按照最保守的1.2倍计算,
2020年,工信部计划新建5G基站超过50万个,但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9月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2020年新建基站超过60万个。2021年,工信部部长宣布至少新建60万个5G基站,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普查和覆盖。有理由推测,今年实际建设可能在80万站左右。因此,在行业趋势、政策和运营商热情的叠加下,预计未来几年仍将是我国建设5G基站设施的高峰期。
第二,四大设备商格局稳定,华为中兴相对占优。
通信行业可以理解为由运营商、设备商和合作伙伴组成。I运营商的资本支出直接来源于设备商,这将有利于华为、中兴、爱立信等企业,这些企业专门开发制造通信设备,并销售给运营商的硬件、软件和服务。经过多年的竞争和并购,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现已形成华为、中兴、爱立信和诺基亚四大龙头企业,格局空前清晰。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领先厂商的份额会扩大,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为什么?
首先,通信设备行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为了完成持续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需要持续的大规模R&D投资支持。在过去的五年中,每年都有四家公司投入巨额R&D费用,尤其是华为,每年都有最大的正增长。2020年,华为全年研发支出达到1.41.893亿人民币,20年来最低的中兴也投入了1.48亿人民币,这是一般公司根本无法承受的。
其次,R&D在网络升级和演进方面的投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每一代新的通信网络都需要具备向后兼容的能力。各大厂商拥有的大量技术储备,在迭代的专利布局中构筑了强大的壁垒。再加上龙头企业掌握的庞大供应商资源,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控制和服务能力让小企业望尘莫及,新进入者更是难以进入门槛。
四大设备商中,除了技术竞争,更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和运营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具有很大的优势,预计其份额将进一步增加,原因有二。
第一,中国在5G技术、建设进度、产业链完备性、经济规模等诸多方面领先世界,为国内公司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在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 CTIA)2019发布的《Race-to-5G-Report》报告中,联合电信咨询公司易观国际(Analysys Mason)重点关注了频谱可用性、许可和部署计划,并对比了5G在全球市场的进展,将中、韩、美、日列为5G整体准备进度的第一梯队。
中美欧5G投资占通信网络投资的比例约为90%,遥遥领先其他区域市场60%-70%。国内通信产业链在上游也在实现由点及面的突破,低端市场国内替代已经部分实现,但高端产品仍有差距。
第二,在中国时代,工程师奖金为国内厂商降低了很多成本,让他们更赚钱。目前中国每年有654.38+0.4万多工科毕业生,工资需求低于欧美。从人均创收薪酬比来看,华为和中兴远高于爱立信和诺基亚,投入产出比高。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华为净利润飙升。除了2016和2018对中兴的制裁,其利润基本为正,中国厂商整体发展势头好于爱立信和诺基亚。
全球份额变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根据戴尔奥罗的计算,华为和中兴的份额呈上升趋势,2020年已占据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爱立信和诺基亚呈下降趋势。所以中国厂商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
第三,和华为不一样。
随着通信市场的发展,运营商的营收压力增大,整体行业利润变薄。对设备商成本控制和端到端服务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设备厂商凭借自身优势,也在沿着互联网的大趋势融合IT(信息技术)和CT(通信技术),涉足通信设备、消费终端、芯片设计、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并正在深化ICT端到端全产品线解决方案布局,寻求多元化业务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只有华为成功从CT企业成长为ICT技术巨头,营收和利润保持高速增长,与中兴通讯长达十年的停滞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