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玛丽·居里的故事和材料
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得了1935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后写了居里夫人的传记。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期间,居里夫人的头像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96)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而命名的。
玛丽·居里信息:玛丽·居里(1867 165438+10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人称“居里夫人”,全名叫玛丽·斯克洛道斯卡·居里(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的波兰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扩展数据:
“即使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热情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欧洲也将面临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玛丽·居里在巴黎索邦学院学习时遇到了她后来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并开始了他们的科学生涯。于是,科学史上留下了一个光辉的名字——居里夫人。
为了从9吨沥青渣中提取出0.1 g的镭,居里夫妇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奋斗了45个月,每天不停地搅拌,穿着满是灰尘的工作服,烟雾熏得他们热泪盈眶。
因为对放射性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1911年,居里夫人因成功分离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8年内,他两次获得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这是史无前例的,大概再也不会有了。
没想到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后,并没有将提炼纯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是公之于众,促进了放射化学和医学的发展。当时几个朋友劝她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居里夫人说:“这是不应该的,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我们不应该利用这一点来获利。”
居里夫人把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她把科学研究看得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她曾经为了参加世界物理大会,要求医生推迟肾脏手术。
她曾经忍受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发高烧躺在床上,仍然让女儿向她汇报实验室的工作。
几十年来,居里夫人亲手“创造”了镭、钋等放射性元素,给了她巨大的科学荣耀,但也给她留下了贫穷、肺病、眼病、胆病、肾病和最终的死亡。
人民网-居里夫人:把一生献给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