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优秀的事迹
第一,爱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
有一句教育格言:“爱一个学生就是塑造一个人才,不喜欢一个学生就是摧毁一个人才。”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吴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跪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带着老师真挚的爱和不灭的童心与幼儿对话。这种尊重就像一把金钥匙,可以破译任何心锁的密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之外陌生世界的安全感和友善,自然地表达真实的自我,快乐自由地成长。
1,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可比性。简单的统一整体是不可行的。教育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他们的独特性,这样才能张扬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点。在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吴老师细心观察,发现了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她让擅长画画的孩子把作品带到学校,在班里举办画展,让他们参加黑板报小组,发挥特长;她要求体育成绩突出的孩子成立体育小组,带动全班同学参加体育锻炼;她让爱读书的孩子管理班里的图书角,定期给同学推荐好书...吴老师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针对每个孩子的需求,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一展身手,展示才华,增加信心。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为他人服务的喜悦。
她的班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孩子,万泉,四年级才转到吴老师的班。虽然她刚来没几天,但每天都有一个孩子向吴老师抱怨,说他要么骂人要么欺负同学,要么说值日生只是尽自己的职责,他乱扔废纸甚至上课不听,这总是让吴老师很头疼。孩子不仅学习跟不上,各种习惯也没有养成好。怎么会这样?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吴先生了解到,孩子今年13岁,应该上中学了。因为身体和智力的问题,他一直在读小学。因为父母离婚,她从原来的学校转到了自己的班级。了解到这些情况,吴老师制定了一个“舍本逐末”的改造计划,并迅速付诸实施。在以后的日子里,吴老师经常和万全聊天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课时随时提醒他注意听课,每天上学前总是把他叫到一边耐心地帮他完成作业,并在班里抓住他爱劳动的优点表扬他。从那以后,他逐渐改变了。虽然他不能把作业都做对,但他能按时交上来。他还愿意课后和同学一起做游戏,今年年初被同学选为班里的卫生监督员。他的转变让吴老师深深体会到老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力,这不是智商高技能强的孩子的专利。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然后面对每一个学生。一句表扬,一个微笑,对成绩好的同学来说是锦上添花,对那些需要鼓励的同学来说却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轻松美好;“雪中送炭”很难,但很重要。她深深记得北京164中学副校长翟总说过一句话,“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平等的话语权,这就是教育。”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必须符合学生内在的成长规律,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发展。
2.尊重独立意识,创造自我发展空间。
学生需要老师的教导、关心和爱,也需要老师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尊重。所以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保护他们的独立意识,培养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去年六一儿童节,她班报的节目因为准备不足被刷掉了。此时距离正式演出只有三天时间,重新安排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当吴老师向全班宣布这个消息时,班上所有的孩子都很着急。六一儿童节是属于他们的。在自己的节日里和大家一起庆祝,是他们期待了很久的事情,现在却要落空了。这时,几个班委主动说:“老师,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新节目,一定会入选的。”其他孩子也站起来说:“老师,请相信我们。请跟队辅导员说说,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听了孩子们的话,吴先生感到很欣慰。她觉得她的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独立意识。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三天后,在学校庆祝六一的文艺汇演上,孩子们跳起了旋律优美的藏族舞蹈,这都是他们自己策划的。节目结束时,他们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通过这件事,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了,组织能力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此后,吴老师要在各种班级的重大问题上听取学生的建议,如班风、班训、班规的制定、班委的选举、主题班会的设计、各种体育或知识竞赛的举办等。,充分发扬民主,放开手脚,给学生创造一个个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建立并有效。
第二,爱,以理解为杠杆
“孩子的工作就是玩。”在游戏和活动中,他们可以放松心情,学习知识,明白道理,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班主任,吴老师深深理解孩子们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他抓住和创造各种教育机会,创造全新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和他人的感情。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请客过生日送礼,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一些学生家长也向老师反映这一情况,希望在全班进行教育。但吴老师知道,无论是单独谈话,还是教育全班,这样的纸上谈兵,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效果,但时间长了,这种现象还是会反复,甚至更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吴老师设计了一个家庭消费调查,要求每个孩子回家记录自己家一个月的开销,并做好记录。通过整理数据,孩子们发现,每个月在家里的日常消费只有一千元,有相当一部分花在了自己的学习和穿衣打扮上,而父母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却很少。看着自己调查的数据,她让孩子谈谈看到这些数据后的感受,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花钱的行为是错误的,要及时改正,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不要跟不上温饱的竞争。后来,为了巩固教育效果,吴老师又开了一次会,“一分钱,捡起来?”主题班会有助于他们学会节俭,明白每一分钱都是劳动得来的,应该珍惜,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游戏活动中,孩子是有真实感受的,由此产生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
像这样的活动在吴老师的课堂上还有很多,比如:她通过“寻找最干净的桌洞”、“穿衣竞赛”来训练自己的自理能力;通过“每天做一件好事”的活动,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通过“手拉手”活动,开展互助教育;通过班会介绍祖国的名山大川,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参观消防基地,进行消防安全和自救培训;通过讲述名字的由来,引导孩子理解和孝敬父母;还有“起跑线”、“作文园”、“成长的步伐”等让孩子兴奋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合作能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成长的大舞台。
第三,爱,在公平的前提下
众所周知,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平等友爱的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把自己的爱均匀地撒向他们,让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有师爱的雨露和爱的阳光,不因性格、美丑、贫富、学习成绩、进步落后而偏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她也是这样做的。她能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不讽刺、不歧视学习纪律不好的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她从不伤害他们内心最敏感的角落——自尊,而是本着劝导和孜孜不倦的教导,从而达到平等和相互尊重,因为她深深知道,只有人格平等才能互通书信和友谊。正直的对待他们,信任他们,不歧视他们,多和他们交心,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只要能迈出稳健的第一步,转型就有了基础。然后放下架子,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诚的关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有诚意,石头才会开。”她认为,花园里的花不是天生那么鲜艳的,它们需要我们辛勤的修剪和浇水!
这学期,她担任了五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随着期末复习的临近,各科的课程任务都相当紧张。她班上有一个孩子因为学习基础不好,这个时候觉得很辛苦,对学习很厌烦。有时她甚至不听课堂上的讲座,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看到这种情况,吴老师主动找孩子谈话,并经常在课后关注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在这个过程中,他及时受到鼓励,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点点滴滴的成绩。如果一周内表现好,没有违纪,学习有进步,就在全班公布,奖励表扬,及时给父母打电话,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分享快乐。这无疑会让家长和学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体会到了首战告捷的喜悦。这种动力成为了他们不断进步和改变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这个学困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培养一个人,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是不够的。教师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家庭和社会才是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大课堂。因此,转化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家访,这是家庭和学校交流学生表现和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以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果运用得当,对转化后进生也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捷报和忧患是教师家访的主要内容,但目前大多是报忧,尤其是后进生。所以吴老师要改变家访的形式和内容。第一,让家长确定面试时间;第二,家长、老师、学生,三方聚在一起,坦诚相待;第三,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优势和爱好,以增加家长和学生的信心;第四,提出殷切的希望,以利于学生进步。
这样,再“坏”的学生,也要理解老师的苦心。因为她坚信一个道理——“孩子是一株幼苗,不是一块烂木头”,我们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要塑造灵魂,仅仅用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心灵和灵魂的撞击,需要老师用全心去滋润每一颗稚嫩的心。
第四,爱的付出,爱的收获
在三尺讲台前站了十年,当了十年班主任,吴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她坚信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运用,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业余时间,她学习了北京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所有课程,之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汉语言文学,现已获得学士学位。此外,她还学习了计算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计算机A-level证书。在教学中,她努力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平时的训练,学生思维敏捷,口头表达能力强。
在她教的课上,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能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学习成绩优异;她所在的班级连续几年在跳绳、踢毽子、长跑、广播操等项目上名列前茅。在师生们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班被评为优秀中队,吴老师也曾被评为优秀辅导员。2005年2月被评为“禁杯”优秀班主任。
十年班主任工作,有起有落,而吴老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奋斗的动力,正是班主任工作的巨大魅力——努力后的精神享受。为此,她会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像一滴晶莹的水,要流入浩瀚的大海;像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的一朵芬芳的花;用无私的爱和教育艺术诠释新世纪班主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