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诉讼代理人有哪些规则?
专利代理人不一定具有诉讼代理人资格。专利代理人更多的是专利事务的代理,而不是非诉讼业务的代理。诉讼业务的代理应符合民事诉讼法或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常诉讼代理人的资格是:(1)当事人的近亲属。当事人的近亲属包括: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2)律师。律师是国家法律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近年来,我国律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支强大队伍。根据《律师法》规定,律师的主要业务之一是接受民事案件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参加诉讼。律师参与诉讼对于人民法院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3)社会团体推荐的人。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或者经有关部门批准,有章程、名称、一定数量的会员、经费来源、办事机构和办事机构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包括:①人民群众组织。如工会、妇联、学生会、青年团等。;②社会福利组织。如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消费者协会等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3)文艺工作团体。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等从事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文艺工作的团体;④学术研究团体。如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医学协会等从事一些专门学术研究的团体;⑤宗教团体。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从事宗教活动的团体。社会组织担任诉讼代理人不是以团体的名义,而是以团体推荐的人的名义。(4)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当事人所在单位为保护其职工的合法权益,可以推荐一人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但被推荐的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必须经当事人同意并授权。(五)人民法院准许的其他公民。除上述人员外,当事人还可以委托朋友、同事和他信任的其他人,经人民法院许可,这些人可以作为他的诉讼代理人。从上述情况来看,我国可以委托代理的人范围很广,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委托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