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创业,需要什么条件,什么最重要?

中国企业家的十大基本素质

第一种:生存型企业家。创业者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各种原因不愿困在农村的农民、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家群体。清华大学的调查报告说,这一类型的企业家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90%。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赶到梁山谋生。创业的范围一般限于商业贸易,少量工业,基本上是小规模的加工业。当然也有因为机遇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的,但是数量很少,因为国内市场不像20多年前刘永好兄弟、鲁、南存辉他们创业的时候,经济短,机制乱,机会遍地。现在这个时代,每天一眨眼就满世界找钱的高手很多,赚钱的机会却很少。俗话说,只靠机遇成就大事是不现实的。

第二种可以称为现金企业家。即过去在党、政、军、政、事业单位中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或者在国有、民营企业中担任管理者期间聚集了大量资源,在时机合适的时候下海,成立公司经营企业的人,实际上是实现了过去的权力和市场关系,把无形的资源变成了有形的金钱。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第一类清盘人最多,现在第二类清盘人占多数。但第一类清盘人又有抬头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政府鼓励的。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允许政府官员创业失败后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这些都在助长第一类清算者。这是公然破坏市场经济环境,人为制造市场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第三种:积极的创业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盲目的创业者,一种是冷静的创业者。以前的创业者大多是极度自信和冲动的。有人说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多是赌徒,喜欢买彩票赌博,不喜欢回顾成功的概率。这样的创业者很容易失败,但一旦成功,往往是一件大事业。冷静的企业家是企业家的精髓。他们的特点是动之前有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或者掌握资源或技术。一旦他们行动,成功的概率通常很高。

在调查中,科学投资还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企业家类型。除了赚钱,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我就是喜欢那种创业当老板的感觉。他们不关心他们能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也许他们今天在做一件事,明天又在做另一件事,他们做的事情可以完全不相干。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对赚钱没有明显的兴趣,从不考虑自己生意的成败。奇怪的是,赚钱的创业者并不多,创业失败的概率并不比认真勤奋的人高。而且,这些创业者大多是幸福的。《科学投资》曾经试图探究真相,后来发现徒劳无功。这种现象似乎不仅可以用对外界变化更加敏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寻找商机来解释,还可以用一句俗话来解释,“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就像萝卜和白菜,虽然营养成分和味道不同,但都是蔬菜,能充饥,能滋补身体。这是他们的* * *本性。企业家也有自己的特点。研究它的* * *特点,掌握这些* * *特点,是非常有意义的。托尔斯泰说:“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成功的创业者都一样,失败的创业者各有各的道理。”通过研究掌握那些成功创业者的特质,用这些特质反思自己,至少可以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果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大还是失败的可能性大?这就是科学投资工作的意义所在。

通过对上千个案例的研究,科投发现成功的创业者具有多种* * *特质,科投从中提炼出最明显、被认为最重要的10,称之为“中国创业者10特质”。在《科学投资》采访的专家中,有人认为称之为中国成功企业家的10特征可能更恰当。

1,欲望

把“欲望”列为中国企业家的第一素质,你觉得奇怪吗?佛经里有一句话叫“无欲则刚”,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怕。和尚一辈子都在寺院修行,最后没有一个不想去西方的;道士关起门来,整天打坐,最后没有一个人不想白天飞升。由此可见,虽然“无欲则刚”,但要做到“无欲”是多么困难。

欲望其实是一种人生目标,一种理想。企业家的欲望和普通人的欲望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会超出现实,往往需要打破目前的立足点,打破牢笼,才能实现。所以企业家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和牺牲。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你停在任何一个政府机关门口,都能发现这样的人:表情茫然,行动迟缓,心态孤独。他们唯一的愿望是保持现状。他们祈祷的是,机构改革一定不能换到自己身上,然后每个月的工资就能按时足额发放。他们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资源去开创事业,但没有这样的欲望,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好了。这些人不限于机构,到处都有这样的人和人在一起。你怎么能指望他创业呢?

我们说的企业家的欲望是躁动不安的,高于现实的。你需要站着才能拿到,有时候还需要跳起来才能拿到。上海有一家文峰国际集团,老板叫陈明昊,40多岁。从65438到0995,陈豪带着20万元来到上海,从一家小美容院做起。现在在上海拥有30多家大型美容院、一家生物制药厂、一家化妆品厂和一家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00多家加盟连锁店。据说他的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陈豪有句话:“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事业就有多大。”所谓梦想,不过是欲望的别称。可想而知欲望对一个人的推动有多大。

《科学投资》研究发现,成功企业家的很多欲望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刺激,是由外力产生的,往往不是积极的鼓励。刺激的发出者往往会让接受者感到羞辱和痛苦。这种刺激往往会在被刺激的人心中激起一种强烈的怨恨、怨恨、反抗的精神,使他们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举动,焕发出“非常规”的能力,这大概就是孟子所说的。有些创业者经常说:“我自己都没想到我有这两项技能。”

因为你想要,但是你现在的身份、地位、财富无法得到,所以你不得不去创业,通过创业来改变自己的身份、提高自己的地位、积累财富,这就构成了很多创业者的人生三部曲。做家具生意的吉盛伟邦在上海很有名气。它的老板是邹。邹,来自北方冰天雪地的长春,在一向看不起“洋人”尤其是“美国佬”的上海发了大财,身家应该有几个亿吧。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的创业动力来自“三大不同”。这“三大不同”不是他说的,是他现在的岳父说的。邹说他是早恋。高二开始谈恋爱,身体不好。后来他女朋友考上了大学,他却落榜了。他女朋友的爸爸对他说,你和我女儿有三大区别。首先是城乡差别。女朋友是城镇户口,但邹来自贫困的农村。二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邹的女朋友已经考上了大学,但邹不得不上一个亲戚的课,并把油、盐、酱和醋搬到一个小杂货店出售她的劳动力。第三是健康的差异。邹龙文因为身体不好没有考上大学。很难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以后怎么靠体力劳动谋生。你怎么养活我女儿?所以,你不能爱上我女儿!

如果不放弃女朋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消除“三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邹开始创业,并取得了成功。现在,他的女朋友早已成为妻子,邹还喜欢对妻子说:“我是为了你才这么做的。”事实上,邹错了。他不是“为你做”,而是“为你做。”这就是欲望的作用,辅以出色的动作,邹终于如愿以偿,“把美女找回来了”。

无独有偶,著名的张树新的创业也源于一个刺激因素。然而,这种刺激比邹的《女朋友》更令人难忘,因为这关系到他父亲的生死。张树新回忆说:“我记得父亲是1989年患癌症来北京的,1992年去世。我们几乎付出了一切,最后想做的事情很多,却总是羞于去做。当时社会上下海的人很多,街上也有很多不同的人的生活状态。你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生活状态,不用说那么多话。”俗话说,悲痛大于心死。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张树新从一个报社记者下海创业,成为一名企业家。创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没钱就想有钱赚钱。后来,张出名了,因为他创办了英,并且第一个大张旗鼓地把互联网介绍给中国。现在的张是联合运通投资公司的老板,已经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发展成为一个用自己的钱投资的专业投资人。

因为渴望,但是不愿意创业,而是行动,和成功,这是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都走过的路。现在,C-Bag集团的非常有名,他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在那个时候,梁只是一个工薪阶层。只是这个打工仔有点不一样。1982年,梁和他的妻子与内地工厂的其他40多名年轻工人一起被送到香港工作。当时,“(梁胜良)在香港只有四五平米的住房。那是一个不到30平米的房子,住着三户人家。除了常见的厨房、卫生间和走道,房间小得难以想象。他和妻子住在大厅里,其他两家人各租了一个房间。因为白天别人要上班,他就从大厅拉了个塑料布,留了个过道。这对夫妻只能睡在沙发上。那时候梁的梦想就是有一栋楼。”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每天晚上都坚持上学。在香港的三年里,梁系统地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后来梁靠国际贸易把檀香木卖到中国,找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他成立了鲍斯集团,生产舒蕾和冯英洗发水。现在梁站在成功的角度说:“回过头来看,当年一起来香港的40多个人,现在还在工厂打工,因为他们对现状很满意,觉得现在的工作比国内好太多了。”梁这句话的意思是,欲望促使他成功。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所以他想做自己的老板和主人。但以前和他一起在香港打工的四十多名工人没有这样的愿望,所以20年前给别人打工,20年后只能给别人打工,给别人赚钱。

做杉杉西服的郑永刚就像梁亮胜一样。郑总是不满意,在部队不满意,退伍后还是不满意。从公司到公司,从工厂到工厂,他总觉得自己能做更大的事情,应该有更大的舞台。正是在这种不满中,他一步步把事业推向前进。现在他终于把“杉杉西服”打造成“中国第一西服品牌”,让自己成为亿万富翁。

房地产开发商冯仑对人的欲望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地主的生活最幸福,企业家的生活最充实,奴隶主的生活最权威。“地主的田能产多少粮食?期望很明确。一旦预期明确,欲望就会受到天性的约束,也就不需要努力了。因此,我们会玩得很开心。创业者就不一样了,创业者的期望和他的努力是相互作用的。期望越高,努力越大,期望越高。这两股力量交替作用,迫使创业者不断前进。”如果你在冯仑的文章中用“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家”,你会发现同样合适。或许可以套用一句伟人的话:“欲望是创业最大的动力。”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一定是欲望强烈的。他们想拥有财富,出人头地,获得社会地位,得到他人的尊重。有些人一说起这些事就觉得低俗,甚至有些成功人士也不愿意提这样的话题,尤其是涉及到钱的时候,就变得非常敏感和忌讳。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禁绝“情欲”的时代早已结束。除非你不得不阉割自己,否则谁都无能为力。否则,你可以轰轰烈烈,老老实实地追求你的欲望。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一旦学有所成,不也是周游列国,渴望得到一个官位吗?可见,在有些事情上,并没有低俗和庸俗之分。

2.耐心

成语里有“创业难”的说法,也有“创业不易”的说法。难点在哪里?第一件事就是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肉体折磨更容易,过一会儿就会过去,只是王力可·姜敏。王江民40多岁时在中关村创业。靠卖杀毒软件,他几乎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几年后又成了亿万富翁。他曾被称为中关村第一百万富翁。王江民的成功看起来容易且不费吹灰之力。实际上,当王江民陷入困境时,他被一次性骗走了500万元。王的成功可以说是偶然的,包含着必然。王江民3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给他留下了终身残疾。他没上过正规大学。20多岁的时候,他在一个街头小厂当技术员。在他38岁之前,他不知道电脑是什么。王江民的成功在于他对痛苦的忍耐力。从中学开始,他就开始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比如爬山。我经常去爬山。500米高的时候爬得很快,慢慢爬起来也不觉得累。还有一个就是在海里游泳,从从来不会游泳到喝海水,最后去开会游泳,在水里游到很冷的日子,锻炼自己在冰冻的海水里提高耐力。比如别人要游到1000、2000米,那我就游到1000、2000米。游到2000、3000米,上岸就走不动了,累得站不起来。用这种方式锻炼自己,锤炼意志。”当他40多岁辞职来到中关村时,他能够面对商业对手的欺骗和攻击,不择手段,不遗余力。所以,中关村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这样一个外来的残疾人却拔得了百万富翁的头把交椅。

中关村还有一个人和王江民很像,就是华旗的老板冯军。冯军,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为在秀水街倾倒货物以赚取额外收入的外国学生做翻译。毕业后,他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不想干了,宁愿去“村里”自己闯一闯。冯军在中关村还有个“冯五块”的称号,意思是他做什么都只赚你五块钱。有媒体曾这样描述冯军在村里的生活。“冯军用三轮车一次载着四箱键盘和机箱去电子市场,但他一次只能载两箱。他把两个箱子搬到他能看见的地方,然后转身又把另外两个箱子搬走。就这样,他把四箱货物从一楼搬到三楼,再从三楼搬到二楼,以此类推。”这样的生活有时候会让人累得坐在地上都不行。当冯军在中关村创业时,他丢了清华大学和高材生的脸。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中关村和冯军做同样工作的大多数是来自安徽和河南的农民。比如中关村60%以上的CPU批发业务都被安徽省霍邱县枫泾镇的农民控制。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整天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和这样的人厮混,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需要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为了让别人代理自己的产品,“村”里的摊主不管大小都是自己的主,见人就要打躬作揖,付出微笑,说好话。中关村那些摊主的素质是众所周知的,好话不多。从“冯武快”这个绰号,可以看出冯军在当时江湖中的“地位”。

现在冯军遇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与浪客的u盘专利之争。朗科的创始人邓国顺也是一个传奇。他从一个工薪阶层成长为亿万富翁。邓国顺只用了几年时间,也遭受了无数的折磨。“那种苦难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甚至当我们筋疲力尽,钱也快花光的时候,我们也只是想:没钱了,就回去新加坡工作,赚了钱再继续做。”邓国顺说,几年前他和生意伙伴程晓华一起开发了一个u盘。现在邓国顺的朗科拥有优盘的专利,但冯军的华旗想要分一杯羹。邓国顺拒绝后,两家发生争执。冯军每天都给邓国顺打电话,试图讲和,但邓国顺一听到冯军的声音,就挂断了电话,迫使冯军用另一个号码给他打电话。冯军也是老板,华旗在中关村并不突出,但也不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所以也不是为了公司的业务。这又是一个创业者需要忍受的精神折磨。

但是的痛苦与的相比就相形见绌了。于是中国顶尖英语培训学校新东方的创始人。俞的创业经历,在《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中,被中国青年报记者吕跃刚详细记录。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描写于的一次醉酒经历,令人欲哭无泪。

.....字数限制,请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