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新成就和新建设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几千万八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八闽大地日新月异。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山区,一排排新工厂被挖出来,大项目树立了标杆;出行方便!公路突破瓶颈,形成“四小时交通经济圈”;够电!城市不再断电,农村家庭通电;福建整体实力提升!GDP年均增长12.8%。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全国排名11,人均生产总值全国排名第八。.....八闽发展突飞猛进。福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福建人勇敢站在时代前沿,引领潮流;今天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磅礴的气势和壮丽的魅力,崛起在祖国的东南。

1.海西建设成就显著,海西鼓声催人奋进。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后,全省人民积极参与海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六千”水利工程年度计划完成103%,农村公路网工程完成5300公里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全省城乡96.2万人享受低保,城镇新增就业61.9万人;50多户“惠民工程”、“农村家家户户通电”和“村村通广播”工程全面完成...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再看高速公路,福泉、夏泉、厦漳、张龙、张昭、罗昌、福宁、尹福(福建段)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截至200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366公里。这样一来,八闽的时空距离缩短了。从闽浙分水关到闽粤分水关,以前开车要20多个小时,现在只要六七个小时;从龙岩到福州,以前是日出到日落,现在只要中午。从福州到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旅行时间也大大缩短。2008年在建的高速公路有:浦南、泉三、吴勇、福周环线及机场二期、福泉高速浦秀支线、夏泉高速扩建。再看铁路,甘龙铁路建成通车,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4条;2008年其他在建铁路包括:夏龙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以及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文赋铁路、福厦铁路。再看民航,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机场,以晋江、武夷山、连城为辅机场的干线和支线机场相结合的机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建设海西,福建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三纵八横三环二十联”4800公里长的海西高速公路网,使全省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9公里,每万人1.4公里,大部分县市30分钟。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篇章。从2004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00亿元,基本建成“一纵两横”的铁路骨干网,走出全国铁路网的“枢纽”地位。

3.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科技队伍持续壮大。

2007年,全省研究生2.56万人,研究生57万人,大学生50.95万人,高校毕业生1.41.00万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07年,全省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983,654,38+0,000人,其中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有654,38+0,654,38+0,280人。该省从事研究和开发;从事R&D的科研机构、高校、大中型工业企业等D类人员4.76万人;d人员:31.4万。

(2)科技投入稳步增长。

2007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172.76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7%,全省R&: D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82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132.90亿元,财政科技拨款已达

(3)科技产出富有成效。

2007年,全省* * *受理专利申请1.1.3万件,全国排名12;授权专利7800件,居全国第九位。截至2007年底,福建共受理专利申请8.24万件,在全国排名13。专利授权总量51.600,全国排名第九。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如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63”,多年来已被各省和越南大面积引进种植。“B121型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成果彻底解决了高温催化剂行业80多年的铬污染问题。“非线性电视新闻综合网络系统”已在中央电视台、30家省市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以及欧洲、东南亚部分电视台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对推动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具有重要意义。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769.69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657.44亿元。截至2007年底,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21,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83家。

4.民生得到极大改善。

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伟大跨越。

(1)就业取得显著成绩。

截至2007年底,福建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0153.33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673.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62.38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4.8%,高中(含中专)学历人口占12.0%。

(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达到1.5505元。2007年,福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1.9元,排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之后,居全国第七位。

(3)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改善。

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7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各类卫生机构增加到8712个,床位9.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74万人。

(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785万元,年人均零售额8902元。从行业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733.75亿元,年均增长17.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98.25亿元,全省居民消费水平攀升至1599.9元,消费结构也经历了由贫困型向小康型消费的转变。总的来说,居民消费经历了三次大的消费结构升级。一是80年代初,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老三件”消费结构升级;二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以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普及为标志的发展型消费结构升级。第三,90年代后期以来以汽车、住房、通信、教育为主导的享受型消费结构升级。每一次升级所达到的购买力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从几十元、几千元、一万元变成十万元甚至百万元。消费结构也从衣、食消费转向住、行消费,进入“加速奔跑”阶段。买房买车等10万元以上的消费正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服装: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人们只能凭布票购买衣服,而且数量有限,颜色款式单调。每个人都穿着同样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服,这被描述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也变得丰富多彩,很多人穿名牌衣服或时装。服装不仅是御寒的工具,也是人们展示自己风度和个性的一种方式。2007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服装支出为940.72元,比1978高出32.4倍。农民人均衣着支出达到235.61元,比1978高出18.1倍。年均增长率为10.5%。

食物: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且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一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解决了全省人民的吃饭问题。人不仅可以“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07年福建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为349.43元,由1978年的28.4%下降到8.1%。肉、油、蛋、禽、奶、鲜菜、水果等副食品消费比重由1978年的59.1%上升到2007年的65.5%。农民人均消费油性食品5.64公斤,比1983高出1.54倍;肉禽食品25.92公斤,增长65438±0.58倍;蛋类食品3.39公斤,增长2.11倍;水产品14.18公斤,增长2.46倍。

住房: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条件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2007年末,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46平方米,比1998增加6.67平方米。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私有住房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从0998年的65438+70.2%提高到2007年的90.4%。一些富裕家庭也拥有第二套房子。2007年福建每百户平均拥有115套房子。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环境拥挤。一个房间有客厅和厨房等多种功能,很少有人有独立的浴室。现在城市居民生活在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中,住房的配套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截至2007年底,福建95.8%的城镇居民拥有浴室和厕所,99.3%拥有自来水。年末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4.5平方米,比1981增加36.2平方米;其中,房屋质量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比例占85.0%,比1981中的48.6%提高了36.4个百分点。

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航空都有了快速增长。由于经济条件的富裕和假期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人出去旅游。除了坐火车,坐飞机也不少见,开私家车的人也占一定比例。截至2008年7月底,全省665438+万辆汽车中,个人拥有汽车49.65万辆,占汽车的81.4%。近年来,私家车在汽车中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05年的73.6%和2006年的76.8%上升到2007年的80.0%,2008年7月底进一步上升到81.4%。

用法:改革开放前,代表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经相当普及。截至2007年底,福建省每百户居民拥有移动电话186.44部,比1997部增长了44.3倍。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达到68.58台,比1.997台增长29.6倍,其中51.31台电脑联网。农民家庭拥有洗衣机56.3台,冰箱50.8台,彩电115台,油烟机15.1台,热水器50.4台,微波炉19.6台,空调19.9台,电脑65438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