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文献综述很长?

如何写文献综述!非常长

一、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文献综述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特定主题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和概括的基础上,简明地描述最重要的部分并索引出处的信息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文献综述反映的是原文献具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它反映的是原文献在一定时期或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重点介绍了一些相关文献的内容。其他二次文献,如标题、索引、摘要、文摘等。,只能揭示一个原始文档的外观信息或内容信息,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摘要可以浓缩一批相关文档,将这些文档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揭示出来,比二级文档的信息量大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参考书目、索引等。客观描述原始文件的外观特征,不涉及文件内容。编写者不需要知道原始文档的内容,也不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摘要:摘要是对原始文献内容的简要介绍和评价,编纂者需要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对原始文献进行识别和评价。文献综述要求作者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并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括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的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读者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1.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的深度来划分信息内容。

根据文献综述信息内容的不同,文献综述可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事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主题,广泛收集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用精炼概括的语言对相关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和发展概况进行全面客观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事评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即需要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作者的评论和意见,而是系统地列出来。记叙文的特点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或本课题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和数据,把握全局,获取信息。

批判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话题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确取舍的信息分析报告。批判性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分析性复习。批判性综述在总结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一种观点、每一种数据、每一种技术进行分析评价,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提出最终的综述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反映和评价一个专题,一般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提出发展对策和趋势预测。它是一个现实的、政策性的、有针对性的信息分析研究成果。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可预测性。在介绍和描述了各种事实或数据和理论之后,进行论证和预测,最后提出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和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进行各项决策和有效实施管理具有参考和依据作用。这种审查主要包括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建议、对策和想法报告。根据文献综述的时间范围,可分为动态综述、回顾性综述和预测性综述。动态综述主要描述近期的各种现实动向,如政治动向、科研动向、体育动向、经济动向等等。新闻摘要是典型的动态摘要。这类综述时效性强,反映了最新的发展趋势。回顾性综述描述了过去某一时期的成就和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总结性,可以作为现在的参考。预测性复习是在复习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根据评论报道的时空范围,可以分为纵向评论和横向评论。纵向复习以时间发展顺序进行描述,可以揭示复习主题的发展速度;横向审查不分时间顺序,按照主题或地区、国家、产品等进行描述。,有利于同级比较。根据评审的服务对象,可分为决策评审、研究评审和推广评审。决策评审的主要目的是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在总结的基础上,重要的是提出建议,作为决策的依据。科研综述是为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强,不需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万用综述是针对广大读者的,旨在让广大读者了解某一学科、课题、事物的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般包括对基本概念、条件、现状、趋势的简单全面的介绍。根据综述文献报道的对象,可分为学科综述、文献综述、会议综述和专题综述。学科综述,总结某一学科的发展趋势;文献综述,总结一批文献的研究成果,分析这些文献的内在规律;会议纪要,会议上提出的各种观点和理论的综合报告,一般不作作者评价;专题综述,总结某一专门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的特点

文献综述的内容和特点前面已经讲过了。文献综述是一种先进的信息研究产品,它对原始文献进行了再创造。其内容特点如下:

内容综合:这是文献综述最基本的特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文献综述首先展示大量文献的综合描述。各种评论都是以综合叙述为主。“每一份需要总结的原始文献,都必须放在语境中,用一定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另一方面,它在大范围的时间和空间中总结发展和情况,既有纵向的描述,也有横向的报道。

语言概括: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照搬或摘抄原文献中的各种理论、观点、方法,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概括。因此,文献综述不同于摘要,它不提取原文献的中心内容;也不同于摘抄,不需要完全按照原文摘抄。而是将文献中有用的理论、观点、方法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和描述,提取数据,而舍弃了原文献中论证、计算、推导过程的细节。

信息集中:文献综述集中于某一时期某一批文献的内容,集中了大量的信息。一篇综述可以反映几十到几百篇信息密度很高的原始文献。关于一篇综述需要多少参考文献,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评价综述文献的压缩程度,可以用综述文献每页引用参考文献的平均数量或被综述的原文献页数与综述文献页数的比值。各学科的复习的集中程度是不一样的,要看是否集中了足够多的原始文献,是否充分体现了复习的主题。

综述的客观性:综合文献的客观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客观描述和列举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技术和数据,要如实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不允许随意歪曲,或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同时避免因理解不同而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在分析、比较和评论各种理论、观点和方法时,要有客观的态度,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不能出于个人喜好和倾向进行评论,更不能出于个人感情故意偏袒或攻击。另外,在进行预测时,要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以科学的推演方法为手段,力求客观,而不是凭空想象,出于主观意愿盲目提出。

文献综述的形式特征

文献综述在内容上不同于其他信息产品和文献,在形式上也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其形式特征往往成为判断一篇文献是否为综合性文章的主要依据。参考文献很多。如前所述,文献综述浓缩了原文献的内容。因此,它最明显的形式特征就是大量引用。米哈伊诺夫提出对引用40-100的文章进行综述;普莱斯认为,任何包含25条以上其他作品引文的论文都是综合性论文;伍德沃德认为,任何至少有40篇参考文献的科学文献都可以被视为综述论文。标题很醒目。一般综述文章的标题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如含有“综述”、“综述”、“综述”、“进展”、“动态”等词语的标题,或“现状、趋势与对策”、“分析与思考”等标题。该文档通常是一篇综述文章。另外,摘要文章的标题往往反映了摘要的时间范围,如“近几年”。中国近十年总结性研究综述就是典型的总结性文章标题。

文献综述的作用

集中信息,集中报道一批相关文献,便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学科、专业、专题的发展动态。随着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球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学科文献量激增;出现了大量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其他语言的文档越来越多,文档分散程度越来越大。用户可以阅读的百分比越来越小。当文档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用户就会失去阅读文档的兴趣。文献综述浓缩了各方面的信息,让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的信息,没有语言障碍。一篇评论覆盖几十到几百篇原始文档,用户不需要阅读大量的原始文档,减少了重复阅读。系统报告便于用户全面系统地了解某一方面的进展或概况。文献综述对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使之有序。报告时,可以纵向延伸,横向比较,也可以纵横交错。将各种理论、观点、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整理和系统化,以反映问题的全貌。评估和预测原始文档。文献综述要反映若干相关文献,所以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要对原始文献的选取、原始文献的概括和介绍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去伪存真,提供精华;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推理、科学的预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让领导部门有据可依,做出决策。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确定新的研究方向的参考,避免重复研发。提供回溯检索方式,扩大用户控制的文档数量。文献综述文章附有参考文献和相关信息,因为综述通常基于一个或几个主题和问题,所以参考文献通常属于同一类别或相关。读者可以从文章后的参考文献入手进行检索回溯,直接找到并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原始文献,集中掌握若干相关文献。文献综述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从事科研和决策的用户,更喜欢阅读相关的文献综述。一些用户已将文献综述视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对文献综述的质量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摘要是目前信息工作者和读者关心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的编纂

1.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重要成果。情报分析又称情报研究、情报调查、情报分析与综合。它是指“信息工作者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要,围绕某一主题有目的地收集和占有信息,运用整理、评价、筛选等手段,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总结的一种科学思维活动和再创造活动”。在情报分析过程中,会产生标题、索引、摘要、文摘等一系列情报产品,而文献综述是情报分析的最高产品。与以前的产品不同,它只是简单地处理了原始文档的形式和内容,但它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研究活动。米哈伊洛夫认为,“写总结通常是在科学信息工作和研究工作本身之间,有时是在它们之间的分界线之外”。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是信息分析的过程,是在综合分析全部或大部分相关文献内容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的研究工作。

文献综述的编写过程如下:(1)确定选题和研究重点;文件的收集、跟踪和积累;分析评估数据的价值,并进行筛选;整理数据,使之系统化;写一份总结。

确定选题和研究重点是信息分析和文献综述的第一步。一般来说,文献综述的选题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主动选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情报人员或情报研究机构通过日常的情报研究和服务活动发现问题和线索进行选题;第一,在与情报用户的接触和交流中,情报人员或机构知道用户有什么需求,从而确定选题;第一,专业研究者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积累大量系统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主动撰写总结。被动选题分为上级领导部门布置的课题和其他单位委托的课题。无论是被动选题还是主动选题,都要考虑总结选题是否有研究价值;是否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完成选题。选题是否合适,关系到写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能否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题原则

针对性原则:也有人称之为对用户的适用性原则,是指选题必须符合一定用户的需求,即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选题是上级领导部门选定或委托的,选题的部门或单位应从本单位、本部门的需要出发,结合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考虑选题;如果是情报部门自发选题,不仅要了解用户的直接需求,还要了解和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挖掘出那些用户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可预测性原则:选题的可预测性要求所评题目要关注当前热点问题,并及时报道。但如果单纯追求热点报道,工作在“热点”背后,就会出现信息滞后,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在选题时,要善于从学术和决策的角度,发现那些本应引起人们重视,却没有被人们重视的问题,从而填补空白,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行性原则:选题的可行性是指有完成这个课题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条件。物质条件包括获取信息的途径、金额、资金来源等。人力资源是指参与撰写和收集材料的人数,撰写者是否具备撰写总结的全部条件,其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写作组织能力、外语水平等。另外还要考虑完成总结写作的时限,在现有人力物力下能否按时完成,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有能力承担写作工作。无论是被动选题,还是主动选题,还是研究者自发选题,都要认真论证其可行性,以决定是否为负面选题。在考虑选题的可行性时,要充分发挥本单位和作者自身的优势。

原创性原则: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节省时间和精力,所以也要避免重复的题目。选题应该是别人没做过的。在决定选题之前,要广泛调查前人是否做过类似的综述或者正在做。如果不做任何调查就盲目选题,很容易造成重复选题,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读者重复阅读。

如何选择题目

文献综述的选题应坚持针对性、前瞻性、独创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说,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配合国家制定科研发展方向和科研规划课题。例如,国家九五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各个学科的综合报告,供领导部门选择和决策。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规划、政策、决策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选题。例如,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启动和建设期间,有关人员提交了数百份专门的情报调查报告。选择行政管理的相关主题。如技术引进、制定生产计划、开发新产品等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让管理者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供参考和学习。有争议,有问题要解决。通过总结自己的观点或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助于读者对有争议和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启发读者的想法。针对学科发展的新学科、新问题、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增长点,以及科学发展趋势和动向所反映的重大问题,进行选题。我们应该尽早从一些有希望的新问题入手,并随着它们的发展不断跟踪和反映它们。配合国家经济政治形势进行基础理论研究选题。如目前对“市场经济”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资料收集、跟踪、积累的步骤确定题目后,就可以开始收集资料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信息,可以事半功倍。

明确检索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次复习题目涉及的内容和题目,从而明确所需材料的大致范围,进而确定资料检索的范围和重点,哪些是与复习题目密切相关的核心数据源,哪些是撰写复习所需的背景数据源,哪些是参考数据源和工具数据源,并划定检索范围。

系统搜索:确定搜索范围和重点后,开始系统搜索,全面广泛地收集所有可能的相关资料。“系统检索是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学科或主题)或外部标识(如作者、书名、出版机构)通过检索工具全面、系统地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在手工检索中,常用的检索工具有文摘、索引、书目、目录公告、目录卡片等。在计算机检验中,有机阅读索引、摘要、全文数据库等。经常被使用。就检索途径而言,人工检索途径包括分类、主题、作者、书名、参考文献以及各种特殊术语和符号。计算机检测系统中有多种检索方式。除了以上人工检索方式,在全文检索系统中,还可以使用自由词、关键词、时间、地点、抽象词、机构名称等检索方式,进行模糊检索、隐式检索、组合检索,全面检索相关资料。有许多种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进行系统检索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复习题目的概念、内容确定检索主题和类别,进而确定合理可行的检索方法和策略,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保证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检索过程中,应记录被检索材料的相关信息,以便获得原始文献。

广泛浏览:一般检索工具的发表有一定的时滞,大约一年到几个月。因此,需要广泛阅读和浏览这半年来的各类文献,以获取最新信息。文献资料的种类主要有:图书、期刊、会议文件、专利资料、标准文件、报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机构指南、地图集、词典、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手稿、统计资料、产品资料、政府出版物、内部资料、缩微和机读文件等。并注意浏览新书书目、新书公告等。在搜索和浏览时如何利用这些文档获取信息?可以借助书籍、专业词典、百科全书了解已有的定义和观点;利用报刊和政府出版物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课题概况,获取背景材料;利用相关年鉴和手册获取事实和数据,掌握发展概况;利用综合文献和会议记录,掌握最新的新闻和研究动态;利用专利说明书了解技术或产品的性能指标;你也可以使用专利查新来了解一项技术或产品是否已经开发出来。需要强调的是,要注意综合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信息交流:包括参观、会见或个别谈话、实地调查、发放问卷等。,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和最新信息。通过交流获得的信息应准确记录,并仔细检查其来源和可靠性,然后才能在摘要中引用或参考。

数据收集的原则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收集数据的质量,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广泛性原则: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学科范围广,不仅收集本课题的相关文献,还收集一些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的相关文献;二是指广泛的文学类型,包括印刷文学、微型文学、机读文学等各种形式的文学;第三,收集的时空范围广。根据综述的内容,收集到的资料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几十年或上百年,在空间上可以包括国内外文献。

代表性原则:注意收集代表性文件。比如发表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学术带头人或知名科学家撰写的文章,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等,都可以代表当前的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

时效性原则:在收集数据时,要确定收集的时间范围,回头看什么时间段。因为文献有它的时效性,有些主题的文献半衰期短,老化速度快。确定一个合理的搜索时间,可以避免获得一些无用的信息,减少数据筛选阶段的工作。数据的收集并不局限于这个时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撰写总结的过程中,要不断关注本学科的发展,不断查阅和收集最新的资料,尽可能在总结中反映最新的、最近的数据。随着数据收集的过程,数据的积累也在同步进行。这个跟踪和积累的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总结文章定稿。资料收集和积累的方法主要有抽象化(翻译)、剪贴、复制和记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必须记录数据的来源(文献类型、名称、年卷、页码)、作者、出版单位、文献收藏单位和请求号。因此,在数据收集和积累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标题记录”或“目录”等副产品。在分析和评估数据的价值时,我们只是略读数据,根据数据的标题、摘要、摘要、目录排列来判断是否可用。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读所有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主题分析和因素分析,判断是否可用,可用多少,然后对资料进行筛选,缩小参考资料的范围。

识别数据的原则

材料的评价和鉴定必须结合材料的内容价值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原则。

可靠性原则:即数据的真实性,文件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文学中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问题,出现了大量不科学、伪科学的东西。在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慎重选择。

客观性原则:指对文献资料的鉴定和评价,决定取舍的态度要客观公正,不能主观臆断,不能掺杂个人感情。

相关性原则:指收集到的文献内容与复习题目的相关性有多大,有多少内容与复习题目相关。相关信息较多的文献应优先考虑,相关信息较少或对复习题目使用价值不大的文献以及内容重复的材料可剔除。

适用性原则:指文件和资料能被用户使用的程度。也就是说,虽然文件材料的内容与复习题目密切相关,但由于文件材料的背景,如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能力以及民族、文化、国情差异等,有些文件材料提供的信息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借鉴性,而只适用于与文件背景相似的情况。比如对产品和技术信息的介绍和评价,要考虑是否适合国情和本国的技术水平。对理论观点和理论的介绍、评价和筛选,要考虑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人文因素,不能随意引用。智力适用原则是一个动态的原则,没有明确的标准,需要根据写作者的具体情况来对待。

新颖性原则:一方面要看文献中提出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与其他材料相比是否有新的内容和新的发展,所描述的事实从未发表过或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结论;包括新史料、新数据或运用新技巧、新概念体系、新理论模型等。在研究方法上,是否引进了新的技术、发明和新的管理经验。总结文献中所包含的新内容,对读者最有启发性,让读者及时了解发展动态。数据内容的新颖性可以从文献的外部特征、文献的内容和科技发展的基础来判断,也可以从推广应用、与同类成果的比较、技术经济效果等方面来判断。另一方面要看文献中反映的观点、理论、方法是否过时,失去使用价值。特别是,关于技术方法的信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随着新一代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旧的技术方法将很快被淘汰,几乎没有实用价值。所以要搞清楚它的时效性和先进性。这在引进设备和投产新产品的情报调查中尤为突出。要避免因信息陈旧、不了解当前发展形势而得出错误结论,盲目引进过时的技术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