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应迅速查明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报告。
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迅速查明泄密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事件的主要情节和相关责任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和上级机关报告。
泄漏后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如有泄露,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和急救措施,防止商业秘密进一步扩散,减少损失,收集证据,依法维权。具体措施如下: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商业秘密的披露范围,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调查侵权事实,分析并找到泄密责任人;
3.收集和固定证据;
4.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查处侵权行为;
5.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
6、向人民法院起诉;
7.向公安机关报案;
8、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商业秘密,防止商业秘密在侦查、取证、鉴定、调解、起诉等环节进一步扩散。
9.对已泄露但已申请专利的技术商业秘密,立即申请专利保护;
10,企业内举一反三,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亡羊补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护商业秘密,防止类似泄密事件再次发生;
11.对违反企业保密规章制度造成泄密的相关人员,按照纪律规定进行处理。
任何企业都很难保证没有不守信用的员工,也无法忽视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合作伙伴、谈判对手、重要客户、服务提供商可能不守信用的可能性。对于这些不守信用的失信员工和涉密单位,保密制度和保密合同的约束往往较弱,他们会利用法律法规的空缺,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趁机侵犯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因此,当发生泄漏时,企业应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法律依据
《保密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有关机关、单位报告。机关、单位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处理,并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