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

爱莎铜冶炼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公司已形成约30万吨/年的阴极铜生产能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爱莎炉一期使用寿命创下了同类型炉的世界纪录,同时也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使公司铜冶炼技术装备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爱莎铜冶炼技术应用与创新”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传统电解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创新

本公司电解生产采用传统电解生产工艺。经过广大电解生产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和不懈探索,从1998年开始,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铜电解工艺指标优化研究进行攻关,使公司在电解净化、电解添加剂研究、电解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一些公司在攻关和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拥有专有技术的过程控制方法。为公司稳定和进一步提高高纯阴极铜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2003年该技术成果项目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技术成果二等奖和云南省实用科技成果一等奖。

铜阳极板自动化生产线开发项目

作为云南省高校合作项目,该项目由昆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和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采用智能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和元件,完成了铜电解阳极生产线的成型机、铣耳机、输送机械手等成套生产线设备及其配套工具和控制系统的研发,将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液压元件有机结合,使生产线结构紧凑。该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鉴定,并已投产。专家认为,该生产线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进口设备相比,可节约2000多万元。该生产线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第一条研制成功并应用的铜阳极自动化生产线。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新产品开发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开发高速电气化铁路用新型接触线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加速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该项目被列为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从2001开始,进行了各种研究和试验开发工作,最终成功开发出铜及铜合金接触线新产品。经铁道部检测部门检测,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行业标准,并接近欧洲同类产品标准。接触线生产成本比进口合金棒生产的同等级接触线低30%,成本优势明显。该产品已经商业化生产。

改革

(1)获中国名牌产品1个,云南名牌产品5个;

(2)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云南省新产品1项;

(3)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4)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计算机世界主办的“2006年中国企业信息化100强奖”;

(5)主持制定电工用铜线坯国家技术标准,参与制定两项国家技术标准;

(6)申报国家专利89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2项;

(7)被云南省政府认定为云南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8)被云南省政府认定为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9)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富氧顶吹熔池熔炼炉,实现六个世界第一(炉径最大、锅炉结构最复杂、占地面积最小、建设周期最短、初期炉龄最长、达标达产时间最短);

(10)建成云南省首条地下无轨采矿生产线,投产超过设计能力100%;

(11)建成国内首条常压氨浸铜湿法冶金生产线(年产电积铜3000吨);

(12)建成国内首条半连续自动化真空冶金萃取设备生产线;

(13)建成国内首条真空技术精制纯锂中试生产线;

(14)建成国内首条低氧化锌粉体处理生产线,实现锌、铟的综合回收和含镉渣的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