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是怎么打通的?什么原则?
语音上传(讲电话):语音作为低频模拟信号被麦克风接收,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基带芯片”进行数据压缩、循环双校验码、信道编码、交织、加密、格式化、复用、调制等数字信号处理。
接下来通过“中频芯片(IF)”,即高频模数转换器(DAC),转换成高频数字信号(电磁波);最后由“射频芯片”形成不同时间、频率、波形的电磁波,由天线发射出去。
语音下载(打电话):天线接收不同时间、频率、波形的电磁波,经“射频芯片”处理后,得到高频数字信号(电磁波),再由“中频芯片”,即高频数模转换器(ADC)转换成数字信号。
接下来,解调(解调制)、解复用、解格式化、解加密、解交织,
数字信号处理,如信道解码、循环双校验码(CRC)、数据解码等。,最后由低频数模转换器(DAC)转换成低频模拟信号(声音),由麦克风播放。
扩展数据:
信号生成
DTMF编码器基于两个二阶数字正弦波振荡器,一个用于产生行频,另一个用于产生列频。通过将相应的系数和初始条件加载到DSP中,仅用两个振荡器就可以产生八个音频信号。
典型的DTMF信号的频率范围是700~1700Hz。选择8000Hz作为采样频率可以满足奈奎斯特条件。DTMF双音频信号由两个二阶数字正弦振荡器产生,一个用于产生行音频信号,另一个用于产生列音频信号。
生成过程
CCITT规定每秒最大键数为10,即每个键的最短时隙为100MS,其中音频的实际持续时间至少为45MS,不超过55MS,其余时隙为无声,所以当键产生双音频信号时,两个连续的信号相隔一段时间;解码器利用这个时间来识别双音频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息。
而且还识别间隙信息。因此,这个过程包括有声任务和无声任务。前者生成双音频样本,而后者生成无声样本。在每个任务结束时,定时器和下一个任务应该被复位。其中,无声任务还增加了一个任务:从数字缓冲区中取出数字并解包。解包是将数字映射到相应的行和列音频特征,
加载指针指向对应于振荡器特性表的正确位置。这两项任务轮流进行。根据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的规定,号码之间必须有适当长度的静音,所以编码器有两个任务,一个是产生双音样本的音频信号任务,一个是产生静音样本的静音任务。每次任务结束后,
在开始下一个任务(音频信号任务或静音任务)之前,必须重置决定其持续时间的定时器变量。静音任务完成后,DSP从数字缓存中调出下一个号码并进行判断。与这些信号相对应的行频和列频信号,并且根据不同的频率确定它们的初始化参数。
识别
DTMF信号包含两组音频信号,解码器的任务是通过数学变换将其从时域转换到频域,进而得到相应的数字信息。因为芯片处理的是数字信号,所以需要将输入信号数字化,然后用DSP芯片进行处理。
在频率检测中,检测DTMF信号的基波和二次谐波。DTMF信号只在基波上有很高的能量,而语音信号有很强的二次谐波叠加在基波上。检测二次谐波的作用是将DTMF信号与语言和音乐信号区分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DT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