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巨头被指“示威”囤货是什么?

8月20日,被称为医药领域“高考”的全国集体采购在喧闹了一整天后落下帷幕。从评选结果来看,只有两个进口药入选,其余全部出局。而且在报价中,15药品是超价竞争,并没有表现出降价的诚意,甚至被业内指出存在“示范”。

比如,默沙东以超出限价1.56倍放弃地氯雷他定口服缓释剂型竞争;罗氏以超出限价2.23倍放弃卡培他滨口服缓释剂型竞争;礼来以超过限价1倍放弃了奥氮平口腔崩解片的竞争;更何况GSK的拉米夫定基本维持原价,超过限价80多倍。

从联合采购发布的规则来看,这个申报价格只有在单位申报价格小于或等于最高有效申报价格的情况下才有效。这也意味着,上述跨国药企的报价基本无效。

一位参与现场竞标的企业人士表示,国外巨头集体放弃竞标的原因,可能是对他们来说,征集的品种都是专利过期的原研药,基本属于他们的存量市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即使降价,市场利润仍然大打折扣。

扩展数据

拆分成为很多外资药企的首选。

这个“弃考”的默沙东是今年第一个宣布拆分计划的外资巨头。今年2月,默沙东宣布将于2020年开始剥离旗下女性保健品、成熟产品和生物仿制药,成立新的独立上市公司。默克将保留具有关键增长点的产品,如肿瘤、疫苗、医院产品和动物保健。

葛兰素史克也几乎与默克同时宣布了拆分计划。2月5日,GSK公布了为期两年的拆分计划,将拆分为两家独立的公司,一家是专注于免疫系统相关科学领域基因和新技术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另一家是消费者健康保健领域的领先公司。

其实GSK的拆分就是一个先兆。2018,18年2月,辉瑞和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合并其消费者保健业务。与此同时,GSK首席执行官艾玛·沃姆斯利(Emma Walmsley)也宣布,在医疗保健业务合并后,GSK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处方药和疫苗,另一部分为OTC产品。这次公布的拆分其实是2018的延续,也更清晰。

两大巨头选择分拆专利到期的原研药业务,均保留了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的肿瘤和免疫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