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处方药

OTC简介

非处方药是指在保证用药安全、方便公众的前提下,无需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普通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药物标签及说明书自行使用。非处方药在美国也被称为非处方药,简称OTC药物。这类药物多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我诊断和治疗,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上都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了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疗程,并强调“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消失,应就医”。

非处方药,由处方药转化而来,是长期应用、疗效确认、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使用安全的药品。但非处方药中,有更细致的分类。红底白字的是A类,绿底白字的是B类..虽然A类和B类otc都可以在药店买到,但是B类OTC更安全。乙类OTC药品除药店外,超市、酒店、百货商场等场所均可销售。但由于我国即将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乙类OTC药品暂不实行,按照国家规定全部按照甲类OTC药品管理。所以,服用非处方药一定不能随意,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非处方药相对安全。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明,最好不要用非处方药。如果药物无效或有加重迹象,甚至出现皮疹、瘙痒、高热、哮喘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到医院就诊。

我国第一批非处方药西药为23大类165个品种,中成药有160个品种,但每个品种的药品所含剂型不同。

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区别

[编辑此段落]

1.包含OTC指南的品牌、标志、标签和术语

在国际上,非处方药在品牌和标识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比如品牌尽量统一,同时注意不断创新提高知名度,这样才能在连锁店销售。同时,品牌应该被用作保护其产品的措施。标签应明确区分药品是作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比如,美国的处方药要标注“联邦法律禁止无医生处方配药”,非处方药要标注“足量使用说明”。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有类似的文字或标签。标签要用正常人能看懂的文字表述,甚至要有图文并茂的说明,让消费者能正确使用有标签的OTC药品。

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OTC标签提出了七项:(1)产品名称;(2)制造商、包装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3)包装内容;(4) INN(仿制药的国际通用名称)所有活性成分的名称;(5)一些其他成分如乙醇和生物碱的含量;(六)保护消费者的注意事项和咨询内容;(7)安全、正确使用药物的适当用药指导。

因此,人们一般可以从OTC药品的品牌、标识、标签和含有OTC指导的术语中识别OTC药品。?

2.广告

世界上所有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都严格规定处方药不得向公众做广告,但允许其产品信息在医疗行业学术期刊上传播。我国规定:“处方药只允许在专业医学报刊上做广告,非处方药经批准后可以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其他国家对非处方药向公众做广告有不同的限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等国家允许非处方药做广告,而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不允许可以报销的非处方药和使用处方药品牌的非处方药做广告。另外,非处方药必须有批准证书才能做广告。最近,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允许处方药在电视上做广告,但必须有“该药物是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这句话。

3.注意OTC名单的变化。

OTC法规实施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3-5年需要重新评估,推陈出新,优胜劣汰,保证O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大量新药上市,对各OTC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有些处方药不太可能成为OTC药,但也有可能在改变剂型或减少规格剂量后成为OTC药,也就是说加入那些性能更好、更安全有效的OTC药,淘汰一些过时的OTC药。比如目前国际上的OTC药物主要有六大类:解热镇痛药、镇咳抗感冒药、消化系统药、皮肤科药等等。但以下几类药物转换后可能被列为OTC:平喘药、口服避孕药、肌松药、心血管药(不含钙拮抗药)、抗感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