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种植如何保持农药残留不超标?

在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但是农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不能控制得当。蔬菜上的残留不仅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周围的环境。那么,在大棚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农药残留不超标呢?能不能提质增效,确保丰收?

了解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在蔬菜和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的总称。这些有毒物质包括农药本身及其有毒代谢物、降解产物和杂质。农药残留可通过阳光照射、水解、微生物降解等途径逐渐消化。消化的速度与每种农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达到完全消化需要1 ~ 2天,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

如果蔬菜在销售前农药残留没有溶解到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最大限量标准,就说明农药残留超标。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结果,但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事实上,根据现代毒理学理论,任何物质对人体是否有毒,取决于其摄入量。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应该说是有毒的。

比如香烟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其实是一种剧毒物质。大鼠每公斤体重摄入1毫克就会死亡。其毒性是农业生产中高度禁用农药甲胺磷的20倍,吡虫啉的450倍,除虫脲的4640倍,多菌灵的15000倍以上。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也是中等毒性的,比一些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毒性要大得多。即使是盐,毒性也很低,比农药除虫脲高,比杀菌剂多菌灵高很多。

所以农药残留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充分重视它的危害,控制它的使用量和残留量不超标和过量,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温室蔬菜农药超标的原因

温室为蔬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同时也为很多害虫和病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主要害虫有蚜虫、粉虱、二斑叶螨、蓟马等。易发生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甜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土传病害和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

正是因为大棚蔬菜经常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蔬菜的健康生长,才使用农药。前面说过,农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防治病虫害,又能危害蔬菜品质,这就是农药残留超标的结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呢?

1,过度依赖化学农药

如果我们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管理不当,导致这些病虫害频繁而猖獗的发生,我们通常不会重视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种植管理中的应用。病虫害发生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2.使用高残留农药

如果使用毒性大、残留高的农药,就更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高毒农药,因其固有毒性高,危害明显。高残留农药不一定毒性高,但在环境和蔬菜中残留时间长,可能有累积毒性。

3、用药不规范、不科学

除了以上原因,农药残留超标最常见的原因是我们在生产中不注重化学农药的规范科学使用。最常见的是超浓度、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化学农药。比如配药时,不需要精确的计量设备配药,随意增加剂量,防治时随意增加喷药次数,要求二次喷三次,或者直接在蔬菜上使用高浓度的大田作物和园林植物;喷雾器雾化程度不好或者喷头滴水现象严重,都会导致药液过多落在蔬菜上,最终形成农药残留。

此外,在一个生产季节重复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细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必须增加剂量。再者,用药随意,没有对症用药,导致防治效果差,需要更多的防治次数。最后一点就是药物的应用部位不准确。许多病虫害,如蚜虫、灰葡萄孢等,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如果我们把大部分药液喷在菜叶正面,防治效果会很差,所以需要增加防治频率或剂量。很多菜农认为药效不好,会加大药的浓度。采摘蔬菜时不注意安全间隔,也是用药不科学、不规范的表现,也是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室蔬菜种植如何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在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出来的蔬菜农药残留不超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农业措施,减少农药残留超标

1,无化学农药的植物保护措施

对于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植保措施,农业措施首当其冲,如轮作、选择抗虫品种、使用无虫苗、健身栽培、控制栽培环境等。另外还有一些物理措施,比如挂黄蓝板,敷防虫网,太阳能高温消毒等。以及一些生物措施,如利用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等。用好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大大降低温室蔬菜生产各个环节的蔬菜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发生程度,使许多病虫害不发生、少发生或轻发生。

(1)作物轮作

通过改变寄主蔬菜,病菌和害虫不能适应新的寄主,所以很多病虫害可以避免和减轻。

(2)选择抗虫品种

在轮作的基础上,如果重新选择抗虫品种,某些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和程度会进一步降低;

(3)选择健康无病害的幼苗

大棚蔬菜生产基本都需要种苗移栽,而移栽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些病虫害进入大棚的过程,比如蚜虫、粉虱、螟虫等。所以在育苗的时候保证好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幼苗除了壮苗,还要无病无虫,这对于降低蔬菜前期病虫害的发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2.温室的相关准备工作

我们要控制蔬菜的幼苗,我们也要控制温室。使用多年的大棚往往容易积累较多病菌和害虫,是许多蔬菜病虫害的初始传染源。因此,移栽种植前必须对大棚进行消毒。首先要从大棚和土壤入手。

(1)高温闷棚

秋冬蔬菜生产可利用7-8月棚休,选择晴天高温天气,利用阳光进行高温消毒。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土地翻完了,大棚就可以封了。如果环境条件能维持10天以上,就能杀死温室和土壤表面的大部分病原菌和虫卵。

(2)硫磺熏蒸消毒

冬春作物蔬菜生产由于2月中下旬大棚封闭,天气寒冷,不适合高温大棚,但我们可以进行硫磺熏蒸消毒。硫磺粉高温熔化,释放出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消灭微小害虫和病菌的作用。密闭熏蒸1~2天也能杀死地表的大部分害虫、病菌等有害生物。

(3)安装必要的设施

选择棚膜时,不可马虎,一定要选择无滴漏的棚膜;防空网可以在空间隔离和阻挡一些迁徙性害虫,一般用40~60目防虫网。另外,选择好的栽培形式也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地膜覆盖可以防止容易滋生病虫害的杂草,也可以防止土壤蒸发的水分蒸发到温室里。

3.合理密植

掌握了种苗和大棚两个层次后,首先要注意的是移栽种植时要安排合理的密度。如果密度过高,蔬菜植株在生长中后期枝叶容易相互遮挡,导致田间环境封闭,局部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容易滋生辣椒叶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等一些高湿度病害。

4、色板引诱防御

颜色对一些昆虫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温室里的害虫也不例外。有翅蚜虫粉虱喜黄色,蓟马喜蓝色。在温室里,一块20?是悬挂在15厘米以上的植物每20平方米。30 cm彩板,这个彩板涂了一层很粘的胶,可以把害虫粘在上面。该措施可用于诱杀有翅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有助于控制其对蔬菜的危害。

5.环境控制

田间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与病源、虫源的多少有关,还与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在温室蔬菜栽培的日常管理中,每天早晨应及时打开顶部出风口,保持温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60%以下。同时,中午打开腰部风口降温,尽量使棚内温度保持在蔬菜各生产阶段最适宜的范围内。

6、蔬菜健身栽培

蔬菜植株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强,病虫害发生率相对较低。通过控制温湿度,保持每天最大温差65438±05℃,保持充足的光照,添加合理的肥水,配方施肥,提供均衡营养等措施,使植物健康生长。

第二,通过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残留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菌或其他生物抑制或消除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它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现象和某些生物学特性来防治有害农业的生物措施。因此,如果温室蔬菜发生病虫害,生物措施是早期处理的最佳选择。

1,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

蚜虫、二斑叶螨、粉虱等。,可以被它们的天敌所预防和控制。

蚜虫: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是控制蚜虫的常见天敌之一。温室生产蔬菜最方便的方法是释放瓢虫的卵。方法很简单。瓢虫的卵可以按照1:40的利害比挂在田间的植物上。1~2天后,卵会孵化成幼虫。幼虫和成虫对蚜虫的捕食能力都很强。二斑叶螨:防治巴氏叶螨最常用的捕食螨对二斑叶螨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在温室蔬菜生产中,捕食螨和取食介质通常装在小袋中,释放时可撒在叶片上或撕开后放在叶螨相对集中的植株旁。粉虱:通常选择寄生性天敌台湾蚜进行防治。蚜小蜂能在粉虱幼虫体内产卵,发育成成虫后再飞出,杀死粉虱。温室蔬菜生产中,粉虱被做成卵卡,放生时可以挂在粉虱集中的植株上。2.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农药残留。

在用于病虫害早期防治的生物措施中,生物农药具有明显的疗效。生物农药本身来源于自然界,随着光照和温湿度的变化,很容易分解到自然环境中。具有低毒、无毒或低残留的特点。有几种类型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制剂,如木霉和寡雄腐霉。微生物的代谢物制剂,例如来自宁南霉素和多抗霉素的农用链霉素;还有植物提取物制剂,如苦参碱和桉叶油。

木霉,少雄腐霉:可防治大多数真菌性疾病。尤其是对甜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更为突出。滴灌灌根可以预防土传真菌病害,叶面喷施可以预防叶片上的真菌病害。多抗霉素:防治黄瓜等蔬菜霜霉病效果明显;宁南霉素: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更有效;农用链霉素:对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效果显著。苦参碱、桉油精:对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也有效。天敌昆虫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使用时一定要咨询当地的植保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3.蔬菜生长季节高温闷棚

一些低温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等,对高温非常敏感。春夏秋三季也可以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进行处理。中午选择晴天,关闭温室,让蔬菜植物生长点附近的温度达到45 ~ 48℃2小时,然后开始通风降温,从小到大,让温室温度慢慢恢复到正常管理温度。这种方法可以杀死温室中的大多数霜霉病和灰霉病。

三。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要求

当田间病虫害发生严重或有流行趋势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用化学农药迅速控制病虫害。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的前提下,首先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其次,也要注意这些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科学规范使用。

如何判断一种农药是否低毒低残留?其实很简单。第一,要看农药包装袋上是否标有低毒、微毒字样;另外,还要看说明书中的安全间隔是否很短。时间越短,剩余期越短。掌握农药的使用,然后规范使用。

要做到科学规范用药,首先要科学选药,对症用药。最好先咨询当地的植保专家。其次,喷药时要使用量具,按照说明书准确配药,组装在小容器中,稀释均匀,再加入喷雾器进行二次稀释,这样才能保证药液的均匀性。第三,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需要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每种农药的使用都应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的要求进行,尤其是在收获期间。并且尽量避免使用安全间隔时间长的农药。喷洒时,选择雾化效果好的喷雾器,可以大大减少用药量。最后,要把样品送到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为生产出来的蔬菜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防止大棚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根据蔬菜生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应用各种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只要我们自觉认真地去做,控制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并不难,从而更有效地保证蔬菜生产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让人们在吃到安全放心的蔬菜的同时,为自己的蔬菜种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