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记事|沙漠冲浪

古老的秘境阿拉善,有母亲般温暖而宽阔的胸膛,任她的儿女如小羊、小驴或小骆驼一样在怀中自由的撒活儿。

蓝白色调的蒙古屋顶建筑在现代霓虹照耀下,夜晚的巴音真不愧小北京的别称。

我在阿拉善,一不小心,住在了蒙古王府区域里,只是夜晚王府大院,早早地息了灯,昔日王公贵族热闹的场面已不复,取而代之的是王府广场上清晨的奇石和苁蓉早市。

穿过喧嚣,独自走入王府街上的延福寺,清晨院内的空气冷清的让人打颤。

这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据说铸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大钟,其钟声洪亮,每击,整个巴彦浩特镇余音缭绕,经久不绝,此刻,虽然不能再聆听东方佛家的晨钟暮鼓,但目睹大正殿屋顶上华丽装饰,还是油然而生一种肃穆与敬畏。

然而,我更愿意将我在阿拉善的日子与茫茫无际的大沙漠联系在一起。那些高大的双峰驼群,不知名的野兽走过留下的花瓣壮足印,头上像产妇一样裹着头巾捂着大口罩的牧民,或疏或密的梭梭、白刺及碱柴,与天空相接的地平线,天边火红的晚霞,视野中渐渐消失的黑点,或恍惚中远处出现的海市蜃楼......,一切与大沙漠有关的意象和图景,构成了我对眼前这个陌生地区产生的好奇与迷恋。

到了阿拉善,更想见的其实是那片广漠的沙漠,掩盖着热情而平静的沙漠。始料未及的是,满足我这份激情欲望的,竟然会是一次次野性十足的沙漠冲浪。

来阿拉善的第二天我就与项目组,前往乌兰布和沙漠的一个嘎查。 烈日当空,我们一行乘上新接回的捍马北京吉普,向着乌兰布和沙漠深处进发。开车的司机过去曾在月亮湖景区专门带游客沙漠冲浪。

路途上有一段沙丘非常适合沙漠冲浪,车稍停间隙,站在沙漠上,视野所及,满是纯净的金黄色。而跌宕起伏、无边无垠,变幻莫测、蔚为壮观,这是身临其境者的必然感念。

阳光洒在那些比女性曲线更觉温柔的弧形沙丘上,满眼娴静温和的光芒,而微风过处,无数层层荡开的沙纹,恍如波浪一般。

下了车子,我脱掉了鞋子开始与沙漠零距离接触。光着脚丫踏上细软热辣的沙子,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双脚陷在沙堆里,吃力奔跑,欢呼雀跃。而行走在高高的沙脊上,陡峭一面的细沙像水银一般倾泻而下,让人遐思无限。

在我们与沙漠亲近之时,司机开始为车轮放气,原来,这是为增加车轮摩擦力之需,是越野之前的必备课。

沙漠冲浪就要开始了,一行开始忙碌。系上保险带,在激动又紧张的状态之中期待。只见车子开始加大油门沿着富有骨感的沙漠脊梁冲上去,随着车上人刺激的尖叫,高潮中车子冲入云端,片刻中我看到这是一系列高难颀险的“S”形沙坡,犹如一个个的过山车轨道相连,瞬间的恐惧过后,接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尖叫和刺激。

要知道,那斜坡少说也有60度,稍驾驶不慎,就会车翻人仰的。然而,殊不知,就在揪心忧虑之时,只能紧紧地握着把手或同伴的手臂。

在悬心里、尖叫中,总算稀里糊涂地闯下一关,只是个个都已惊得面色煞白,目瞪口呆。车停平坦处,司机看着一个个脸色苍白的我们问道,还来吗?

不知那位女孩还意犹未尽,说道:再来!冲浪接着继续,那忽左忽右、忽爬高,忽落坡,才平又陡,一波未平—波又起,翻江倒海,名副其实的沙漠冲浪。

谁说人生总如爬坡,我更感人生犹如沙漠冲浪,只是这高潮或低谷交替的太快了一些,来不及让人回味。

经过第一次,大家已逐渐有点适应。突然间,司机打开了音乐,那是狂野的摇滚乐声,伴着轰鸣的音响,他开始在更陡的沙堆中盘旋翻飞。

那种刺激,那种感受,远不比在海水中冲浪逊色。只见他神定气闲、谈笑风生地的样子,更像一名在大海中胜券在握的舵手。

接下来,对沙漠冲浪产生了迷恋,不愿放弃每一次冲浪的机会,特别是赛马场边上那块沙漠的冲浪,更是刺激到了极点。

第一次体验沙漠冲浪,看着越野车在沙漠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座座沙丘被远远地甩在身后。不由感叹,越野车如何能在沙漠中行进得如此游刃有余。

沙漠里驾驶越野车冲浪,更像是沙漠轨道上的飞车表演,没有多年的苦练是很难能够上台表演的。

其实,人生莫不过于在沙漠里冲浪,在沙波中起伏跌宕,有巅峰的时刻, 也会跌入低谷。命运就在这起伏跌宕中迂回周折, 巅峰是暂时的,它是跌落的起点,跌落又是力量的积蓄,所以无需眷恋巅峰也别为低谷失意。

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良心,工作中努力了不一定能得到,但不努力一定得不到,重要的是把握平衡,只要你不倒下,总有登上巅峰的那一刻,但也必须牢记没有常胜将军,不可能一直处于巅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