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技术的其他染料
电化学还原染色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让染料直接从阴极得到电子,变成无色,溶解在碱性溶液中。间接法是介质与电极反应生成还原介质,然后染料被还原成无色体对纤维进行染色。由于染料基质不溶于水,很难被电极直接还原,所以间接法通常效率很高。
有许多化合物可以用作介质,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多为金属复盐,尤其是一些Fe2+配合物,有许多不同的配体,尤其是一些在碱性溶液中稳定的配合物,容易被Fe3+还原成Fe2+(碱性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至少在-600mv以下,最好在-1000 mv以下)。此外,将电子从阴极转移到氧化介质(Fe3+络合物)的速度应该高,将电子从还原介质(Fe2+络合物)转移到染料基质的速度应该快,以便该介质可以重复使用。
间接电化学还原的机理如下(以Fe2+三乙醇胺络合物为例);
第一个还原步骤是Fe3+络合物在阴极的还原;
Fe3+L+e= Fe2+L(L是三乙醇胺配体)
被还原的络合物从电极扩散到染料基质中并将其还原。
染色后的染料隐色体最终被氧化成不溶性染料基质并固定在纤维上;
对于结构复杂的还原染料,羰基多,还原反应复杂。和常规还原方法一样,会出现过还原等问题。因此,对于不同的染料应选择不同的电化学还原条件,其具体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不加或少加还原剂容易控制,值得开发。目前特别适用于用单一染料染色的稳定产品,如靛蓝染牛仔布,据说国外已有应用。另外也适用于国内生产的蜡染产品,因为这类产品使用单一染料,对匀染性要求不高。此外,为了稳定工艺,在常规染色中通过电化学还原减少保险粉的用量也是可行的。
其他染料还有很多新的染色工艺,包括分散染料和酸性染料,很多文章都有介绍,本文不再赘述。它们的特点正朝着高效、快速、环境清洁和友好的方向发展,本文后面将做一些介绍。
1.4染色后水洗工艺
活性染料固色后要充分洗涤,尤其是近几年的深色产品。如果洗涤不充分,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色牢度,还会加速染色产品在应用中的断键,使产品颜色不稳定。在染色湿牢度中,除皂洗牢度外,湿摩擦牢度往往成为产品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与染色后水洗密切相关。
近年来对染后水洗做了大量的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牢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节水减污。为了提高清洗效率,深入研究了清洗原理和评价标准,提出了间歇换水和连续换水的理论关系。根据水洗不同阶段被去除物质的不同性质,设计了不同阶段水洗的技术参数,认为水洗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即:
(1)稀释交换阶段,此时,一些不直接作用于纤维的物质,如盐类、浮色等,主要通过水交换进行稀释。
(2)加速水解染料从纤维中扩散,为了加快扩散速度,必须将温度提高到接近沸腾(皂洗)。
(3)洗去扩散的水解染料,然后用热水和冷水稀释和交换。
根据上述洗涤过程,设计了臭名昭著洗涤过程并改进了洗涤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发展如下:
(1)将过去染色后大流量冷水洗改为热水洗(60-70℃)。在一些工艺中,将间歇换水改为连续换水,但精确控制水流量,这大大减少了:
(2)大浴比洗涤不断向小浴比或超小浴比洗涤转变;
(3)慢流水洗,不断变化为快速液-液水洗。
(4)将经验控制水洗改为控制水洗;
(5)用高效分散螯合剂代替常规助洗剂,帮助洗涤。
特别是经过控制洗涤后,流程大大缩短,用水量大大减少,污水也大大减少。加工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效率大大提高。新型染色机小浴比,可水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