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轮廓

个旧产学研找矿科研基地建设的总体框架是:室内展厅以郧西博物馆为主,地质、岩石、矿产、地层、各种找矿勘探图和实物标本为辅;野外调查以个旧的麻辣烫、松树角、高松、老厂、卡房矿为对象,在矿区内开展野外调查,优化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区或重要地质现象、地质遗迹、重要地质景观的保存和目视条件;辅助建设包括选矿厂、冶炼厂、加工厂等与个旧锡矿密切相关的生产单位的实地调查。同时,系统整理方法技术的相关探索、科研和应用资料,研究基地建设所需的相关内容和表达方式,制定展馆详细方案。具体推广方式有网站、视频、科普书籍等。

(1)郧西博物馆

郧西博物馆是郧西集团的标志性品牌。博物馆由综合馆、悠久历史馆、丰富资源馆、先进技术馆、独特文化馆、优秀品牌馆、展厅和工作室组成。2006年2月13日举行奠基仪式,2007年10月30日竣工。

有三点考虑:第一,交通方面,郧西博物馆位于个旧市中心,在郧西集团公司内,交通和地理条件非常便利,可以为公众包括地质技术人员提供便利,比如为中小学生提供地质科普知识。另一方面,云溪博物馆离外地几个矿都不远,基本属于地方建设。其次,从内容上来说,云西博物馆是整个个旧找矿发展史和地质研究的浓缩,图文并茂,包括大量的野外照片,同时提供大量的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向后人呈现地质现象,更多地了解个旧找矿历史;再次,在管理方面,云溪博物馆隶属于云溪集团,在维护、开放时间、博物馆产品更新等方面提供规范化管理。基于以上三点,在云锡集团的全力配合下,选择云锡博物馆作为找矿研究基地的重要场所,实用性强,能起到了解找矿发展史和进行基础地质科学教育的作用。

针对郧西博物馆现有的收藏条件,通过实施公益项目,从地质、岩石、矿物、地层、各种探矿勘探图、实物标本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补充。概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个旧矿床成矿多样性类型,系统收集和补充了不同类型的典型矿石样品,主要包括典型的矽卡岩型矿石、电气石脉状矿石、层间氧化矿石、玄武岩型矿石和蚀变花岗岩型矿石,特别是蚀变花岗岩型矿石。通过对老厂西部坳陷带地质成矿规律的研究,收集了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矿石,具有找矿的代表性。另一方面,编制了多种找矿勘查图,如成矿多样性找矿模型图、代表性岩石和矿物在显微镜下的鉴定照片等。这部分工作属于室内研究成果,属于提炼加工的成果,可以帮助加深对地质规律的认识。

(二)采—选—冶和典型遗址考察。

个旧作为一座有着几十年矿业历史的矿业城市,不仅积累了大量的找矿经验,也为其他矿山在采矿、选矿、冶炼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多年来,无论是矿山企业还是科研院所,都在采矿、选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经验和成果,为有色金属的开采、加工和冶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找矿科研基地内容的一部分,还需要总结经验,规划采选冶路线。

矿业:首先,应用先进的地质找矿理论、找矿方法和手段,统一部署地质找矿和生产系统优化,实施矿区勘探、开发、运输三大多功能平台建设:1360、1600、1800;其次,传统的箱式采矿法被充填采矿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多巷采矿法等所取代。,有效降低了开采过程中木材和能源的消耗,有效提高了回采率和回采速度,回采率达到85%以上;最后,要加强残矿和低品位矿的回收,加强残矿、尾矿和低品位矿的回收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矿山选矿:一是加大选矿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剂、新材料的开发、技术改造、引进和推广力度,放宽入选矿石品位限制,综合回收锡矿中的铜、铅、硫等伴生元素,提高选矿回收率;其次,对尾矿库存放多年的低品位尾矿(平均含锡量0.16%)进行回收,综合回收尾矿的选矿厂20余家,回收2000t每年从120多万吨尾矿中提炼锡;第三,对选矿产生的尾矿进行科学管理,使其排放到标准化尾矿库储存,尾矿水澄清后全部循环使用,既避免了对环境的影响,又大大降低了选矿成本,保护了水资源;最后,废弃的尾矿库应进行复垦或绿化,以避免尾矿资源的流失和粉尘污染。

矿山冶炼方面:一是更新技术设备,引进澳大利亚高新技术建设强化冶炼炉,配套建设洗涤、脱硫、净化设施;二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回收再生资源,如粗锡精炼后产生的硫渣、锑渣等,再生锡基轴承合金。从冶炼回收的高砷粉尘中再生出白砷。从电解阳极泥中提取金、铟、铋、银等稀贵金属。铜冶炼废气制硫酸。年综合回收金30kg,银40t,铟10t,铋90t,硫酸15000t。

在云锡集团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选冶基地,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坑道开采,老厂大斗山露天采场选择露头开采,大白岩矿段前进坑中段机械化开采选择坑道开采。矿山选矿选择云锡集团旗下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综合企业大屯选矿厂。是一家有50多年历史的国有中型选矿厂。其生产采用浮选-重选-浮选-磁选工艺,日处理原矿7000吨,年产锡、铜16000吨。云锡公司冶炼分厂位于个旧市金湖西,是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分厂,是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最重要的锡冶炼基地,现生产精锡、焊料、锡基合金等产品51个品种。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完善的锡冶炼生产工艺。

(3)典型田野现象的展示与保护

根据建设目标,野外地质现象的展示和保护是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初步规划了野外地质现象展示和保护的重点。

1.野外重要地质现象的位置选择

在和各种矿山的合作中,我们先把这些现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础地质,第二类是矿山地质。基础地质学主要了解个旧成矿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在所有矿山都可以观测到;矿山地质主要选取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现象,包括不同类型的矿物:锡、铜、铅、锌、钨等成矿特征,其次是不同成因类型的锡矿地质特征,包括矽卡岩型、层间氧化矿、脉状矿、岩浆岩形成的玄武岩矿等。根据这些分类,选择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整体规划。观测点的位置和相应的观察关键现象一般表述如下:

(1)个旧老厂东塘子坳矿段:蚀变花岗岩型铜、锡、钨、钼成矿地质特征;

(2)高松芦塘坝矿段:锡、铜层间氧化物的地质特征;

(3)卡房大白岩矿段:矽卡岩型和玄武岩铜矿;

(4)老厂矿田:含电气石的脉状矿石。

2.保护野外重要地质现象

因为矿一直在开采,很多现象可能会随着开采而消失。除了和矿上沟通,保持在一个固定的点,其他的都可以用照片,草图,最重要的标本收藏来保护。目前已拍摄了各类地质现象,建立了典型地质现象图片库并进行分类,系统收集了相关标本,通过各种渠道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保护。

矿区典型实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主会场是郧西博物馆。进一步收集历史上找矿勘查技术的应用资料,充分进行二次开发,获取系统完整的地质资料,总结找矿勘查技术经验,获取包括地质、岩石、矿产、地层、物化探等各种图件。从而丰富和完善郧西博物馆的建设。重点保护典型地段、地质遗迹、巷道、岩体、矿坑等。对矿山的保护,特别是对典型地质现象的保护,可以通过原地保护或标本采集、摄影等方式进行记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各矿山建设展厅、标本馆、岩心库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保护原始地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