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中国将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申遗的相关资料?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青:现在相关申报材料已经送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评审,并做出具体公告。现在我们正在等待公告。
记者:现在申请端午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清江和:一是节日习俗的内容,比如端午节挂艾叶、菖蒲,还有一个祭祀的习俗,江苏纪念屈原、伍子胥,还有一个运动会的活动,我们把全国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据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介绍,此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华端午”,内容实际上由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组成,分别是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州会”、湖南省古罗市的“汨罗江上的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这四个地区中,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故乡,湖南省汨罗市是屈原死于河中的地方,湖北省黄石市以赛龙舟为核心,江苏省苏州市是端午节纪念另一位历史人物伍子胥的代表地区。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核心主题都是一样的,都是祭祀、驱除瘟疫、消灾、除病。其中,湖北省秭归县和黄石市较为典型。
然而,韩国早已率先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早在四年前,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就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时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关注和争议。虽然南韩抢先我们一步,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青认为,中国端午节“申遗”还是成功的。
记者:你认为中国申报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韩国申报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矛盾吗?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不矛盾。我们的一些文化现象对周边国家影响很大。韩国申报文本中的端午节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中韩* * *保护这样一个有着不同特点的文化现象。保护这样的现象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也是正常的。
记者:有可能成功吗?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它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方面都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但另一方面,因为几年前联合国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完全放开,这次申报的比较多,所以端午节能不能公布还不好说。
主持人:申报端午节不是申请专利,而是申报各自的节日习俗。端午节在韩国有大约1000年的历史。目前,只有韩国东海岸的江陵市庆祝端午节。而且韩国的端午节不纪念屈原,也没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只有采菖蒲类似于我国端午节的习俗,是一个具有朝鲜族特色的节日。
主持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秉安指出,文化的流动性使得很多国家申请同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必过于担心。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遗产。我们报道过,长城没有第二个长城,非物质遗产在各国流传。比如木卡姆,我们是最后报的。当我们的昆曲成功了,伊拉克的木卡姆就成功了。我们报木卡姆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两个了。谁受国家保护,谁想举报都可以,不影响别人。有很多重合,你有你有,非物质遗产是活的,是传播的遗产,大家都可以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