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剪纸不同风格的特点
剪纸蔚县剪纸
河北省蔚县
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以剪纸闻名。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当地民间的传统装饰艺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图案多为花卉等吉祥图案,后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刘老布等剪纸艺人的研究,对创作工具进行了改革,对一些图案的刻刀由单剪改为批量刻刀,使蔚县的剪纸技术有了新的提高。20世纪初,在王老赏、王守业、周永明等艺术家的推动下,蔚县剪纸的风格越来越突出,脱离了民间剪纸的一般格局,有了更深的人文内涵。
蔚县剪纸是民间社会的产物,是人民生活的写照。它题材广泛,图案多样,包括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家禽家畜、吉祥鸟兽等等。蔚县剪纸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点,又有南方剪纸精致优美的风格。它色彩丰富,对比强烈,装饰感强,民俗气息浓厚,富有韵味节奏,表现出迷人、古朴、华丽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青睐。
在广泛的民间剪纸艺术界,蔚县剪纸以其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它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再用多色点染绘画,达到工传神、雅俗共赏的效果。
剪纸丰宁满族剪纸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塞北。丰宁满族剪纸在民间的流传始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刻于阳为主,刻于阴为辅,有长毛和细琢。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以后,在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发展,更加贴近现实生产生活。1960之后,剪纸艺术创作陷入低谷。1982年,重新组建了丰宁民间剪纸队,其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多次出国展览和演出。1993,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丰宁满族剪纸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剪纸、人物、锅碗瓢盆、瓜果、动物、花形剪纸等。从表现形式上,包括单色剪纸(红、白、黑等。)、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多色组合剪纸等品种。按具体用途可分为窗花、祭祖用的挂签(挂签)、阴天扫天、季节性剪纸、烟花(婚礼用的喜庆剪纸、葬礼用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的吊顶花、斗风花、康威周边剪纸等。在中国众多的民间剪纸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丰宁满族的传统剪纸技艺大部分还保留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抢救和保护。
剪纸中央剪纸
山西省中阳县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的民俗文化极其深厚,保存了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从而形成了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南川河流域、刘加平地区和中阳县西山偏远山区。南川流域的民间剪纸风格精致、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加平剪纸风格古朴苍劲,西山偏远地区剪纸风格粗犷豪放,与南川流域剪纸主流风格并存,丰富了中阳剪纸的特色。
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中阳当地的民间信仰、季节、生活礼仪和神话传说,包括以鱼、蛙、蛇、兔为题材的装饰图案,以季节和生活礼仪为题材的民间剪纸,以及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采用红纸,体现了喜庆热烈的民俗氛围。有时,根据习俗,用紫色、黑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的纸来切割产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的劳动妇女。剪纸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他们审美情趣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中阳剪纸富有山野乡土气息和原始艺术的质朴美感,生动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他的技艺传承一般是自发的,也有一部分是以家族的方式传承下来的。目前,主要传承人有王继儒、高宝祥、刘玉莲、王忠文、马翠莲等,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一旦这些老人离开,中阳剪纸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消亡。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抢救。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辽宁省锦州市
医巫闾山地区的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主要表现在自然神、祖先神、生殖繁衍和满族风俗的原始崇拜上。在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常塑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切割雕刻神灵形象,或用木头雕刻神灵形象,等等。这种祭祀造像活动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既保留了东北满族的人文特色,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造型古朴,图案简单。不需要复杂细致的裁剪,也不需要精致准确的建模。而是主要以博大的气度和古朴的韵味取胜。
数百年来,这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流传于医巫闾山区的北宁市、凌海市、阜新市、易县等地,代代相传。在许多城市和农村,许多妇女参加了剪纸活动,产生了许多技艺高超、硕果累累的艺术家,形成了代代相传的谱系。目前仍有侯桂芝、、黄、王秀霞等十余个族谱在流传。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死亡,将没有后继者,他们随时可能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走向衰落。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计划来保护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
剪纸扬州剪纸
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是中国最早流行剪纸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迎春”的习俗。在立春的那一天,扬州人把纸剪成花,做成诸如春蝶、春线、春胜等图案。,“挂在美女顶上或花下”,看着也是一种享受。此外,纸币、纸马等。也是为纪念仪式准备的。到了清代,扬州的商业繁荣起来,剪纸艺人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嘉庆、道光年间,著名的剪纸艺术家有鲍钧等。,此人技艺高超,有“神剪”之誉。扬州的剪纸艺术家也根据他们的需要创作刺绣图案,从窗帘窗帘和床上用品枕套到镜子香囊和手帕铅笔盒。有刺绣就要有图案。扬州人称剪纸艺术家为“剪纸人”。
扬州剪纸线条细腻流畅,构图精致典雅,形象夸张凝练,技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剪纸感”和艺术魅力,是我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纸以安徽手工抄制为主,厚薄适中,染色无色,质地顺滑。
现代扬州剪纸的主要传承人是张金生(艺名“老张马三子”)和张勇手(艺名“小张马三子”)。张勇手从事艺术已经70多年了,他的剪纸已经从实用的图案转变为装饰性的主题创作。他的作品表现出写实、多变、概括、夸张的风格特点,总结出“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参差如锯齿、线如胡须”等剪纸要点,为后世剪纸艺术家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典”。张勇手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其中《百花齐放》、《百菊图》、《百蝶情花图》极具艺术价值,被称为“剪纸艺术中的观察作品”。1989年,张勇手先生去世了。他的第三代传承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但技艺和气场都无法超越上一代。时至今日,扬州剪纸技艺后继无人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处于濒危状态,急需保护和支持。
剪纸乐清细线雕版纸
浙江省乐清市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乐清细纹雕刻是一种独特的地方艺术,主要集中在乐清市向阳镇司前村和后横村、北白象镇蔡东村、乐城镇、柳市镇和翁杨镇。
乐清剪纸起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乐清县志》记载,元代大德年间,“社歌,为众剪彩,民享”。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在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龙灯在乐清的乡下到处游行。龙舟纸装帧和细线雕刻是龙船灯的基本技法和装饰手段。早期,龙船灯上的细线雕刻是简单的几何图案,后来发展出花鸟动物、山水、戏曲人物、童话故事等内容,如九狮、八角双鱼等。乐清细纹刻纸的现代传承人有林、林顺奎、、郑元勋、。
乐清细纹雕刻纸刀法精妙,高大有力,花纹细如发丝,做工不油腻,纤维不复杂,表情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薄。早期的《龙舟花》刻纸,最薄的一张一寸见方的纸上可以刻52条线,刻一张大碗口的细线刻纸需要十多天,非常费工。细纹雕版技术使各种民间图案能够细致而丰富地表现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使乐清细纹雕版纸被誉为“中国剪纸南派的代表”。
细线雕刻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通常需要几十年的雕刻努力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近二十年来,随着温州轻工业的蓬勃兴起,乐清市剪纸工艺品的生产受到了冲击和衰落。很多人弃艺下海,老艺术家老态龙钟,后继乏人。
剪纸广东剪纸
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和潮州市
广东剪纸主要由佛山的佛山剪纸流传、潮汕流行的潮阳剪纸和潮州的潮州剪纸流传组成。佛山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从当地民俗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据说起源于中原,结合当地民俗、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市场,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相关的12行,如门钱、童话、福书衣纸、流纸、金花、地纸、蘸纸、铜箔、朱红染纸、花红染纸、染纸等,都蓬勃发展,店铺数百家,工人近3000人。他们生产的浸渍纸和各种染色纸都是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可分为四大类:纯色剪纸、衬色剪纸、书写剪纸和铜凿剪纸。按材质不同可分为纯色料、纸衬、铜衬、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铜写料、银写料、纸写料、铜凿料九大类。剪纸技术分为两类:切割和雕刻。剪,多为随意剪,一次两三件,如礼花、鼻烟、烛台花、香案花、蛋糕花等。由这种方法制成;雕刻,每次可以雕刻20到30个,粗糙的图案可以雕刻50到100,方便批量复制。佛山剪纸用的刻刀大小不一,一般都是随意磨的,宽度从3mm到1mm不等,一套十几把。用刷子拿刀,垂直切割,线条连续连接,形成网状。传统佛山剪纸的内容和形式是由社会条件和社会舆论决定的。喜庆吉祥、驱邪长寿是永恒的主题,在民间极受欢迎,早已深入人心。与这一主题相对应,佛山剪纸以铜箔和鲜艳彩纸的璀璨特性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也形成了铜凿剪纸等独特的表现形式。目前佛山剪纸技艺的主要传承人有林在华等人。
佛山剪纸有产业化的传统。加强对它的挖掘和保护,有助于研究珠江三角洲的民俗活动和民俗文化形态,同时也可以繁荣民俗文化市场,提升地域文化特色。但目前佛山剪纸的专业队伍并没有连接起来。最有特色的铜錾子剪纸,因为工具的丢失和作为主要材料的铜箔已经不生产了,已经做不出来了。此外,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保存。
潮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广东潮汕地区,以潮阳区的同盟、西樵、和平、贵屿镇为代表。朝阳剪纸的兴起,与移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这种剪纸风格多表现吉祥吉祥的题材,如吉祥喜庆、福禄诞辰、五福兴旺、子孙延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它通常在神的比赛,元宵节关灯,中秋节拜月,婚礼习俗的庆祝和祖先的崇拜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也显示一些日常生活的内容,如花卉,鸟类,昆虫,鱼类,动物,民间传说,童话,戏曲人物。除了以上品种,朝阳剪纸还有一些小的装饰图案,如献花、献花等。朝阳剪纸造型灵活,构图对称,结构严谨,饱满而不凌乱,尤其是“花中花”的布局最具特色,疏密有致,精美绝伦。剪纸刀法精致细腻,以男剪为主,结合女剪使用。男剪刀的线条工整细致,女剪刀的线条刚劲有力。再加上“花中插花”的手法,表现力非常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朝阳区政府组织力量对朝阳民间剪纸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1989年181件整理出近500种图案,出版了《朝阳民间剪纸》一书。2003年,50多幅朝阳剪纸作品被收入《中国民间艺术全集》?剪纸卷,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博览会,潮汕民间艺术全集?剪纸卷和其他书籍。65438-0997朝阳区被广东省政府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目前,朝阳民间剪纸的主要传承人有张培龙、蔡明英、李婵贤。但健在艺人平均年龄超过75岁,急需年轻人加入传承。
潮州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潮州剪纸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明代盛行,清代兴盛,光绪年间达到顶峰。现存的一幅清代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是用棕色丝线剪制而成,技法十分精湛,说明潮州剪纸早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中叶,潮州建庙蔚然成风。在这种背景下,剪纸在祭祀、节日、游神比赛、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作为装饰品,寺庙中的僧尼也向善良的男女赠送剪纸花,于是潮州剪纸在寺庙中迅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由尼姑带出来的潮汕剪纸艺人如姜根河、李、杨学友、罗瑞玉、顾秋泉、谢楚舟等在当地剪纸创作中发挥了作用。1962后,潮州剪纸因寺内无僧尼,僧尼出家少,逐渐失传。
潮州剪纸题材涉及花果、动物、人物、山水和文字图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同的剪纸艺术家往往有细致、豪放、飘逸等不同风格。按形式区分,潮州剪纸有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类型。潮州民间剪纸艺人擅长将三五张彩纸叠在一起,熟练地使用剪刀,以娴熟的技巧剪出各种图案。如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刀”的特点,以细长优美的线条配合块面,借助夸张变形,营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剪刀的味道很丰富,很有装饰性。纯色剪纸有个特点,就是不画草稿。艺术家只是一手拿纸,一手剪,依靠记忆和想象,直接把图案剪出来。这种别出心裁的切割方式很有创意,活泼多变,很少有重复的作品。多色剪纸是用多种颜色的纸剪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然后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生动、细致、有特色。
潮州剪纸有个品种叫“凿纸”,是在彩纸或金箔上放上图案,用刻刀凿出来的。“驰纸”分为彩色剪纸和书写剪纸。彩线剪纸先用金箔或黑纸雕出轮廓,再用彩纸基材;书写剪纸用纯色纸或金箔描绘出线条骨架的形象,再用色彩在基材上作画。饶平县楼金村的彩纸以造纸技术最为出名。彩纸,俗称“大钞”,用于祭祀神灵、祖先或绕神而行。其内容主要是戏曲人物、鸟、动物、昆虫、鱼类、花卉、博古、诗歌和书法。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潮州剪纸已经逐渐失去了以前的生存环境。知名剪纸艺术家不到十位,而且年龄越来越大。传统的潮州剪纸后继无人,急需抢救和保护。
剪纸戴剪纸
云南省泸西市
傣族剪纸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州泸西市。它最早的形式起源于傣族祭祀仪式中使用的纸旗。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丰富发展,形成了完美的剪纸,被广泛应用于祭祀、佛像、丧葬、庆典和家居装饰中。在芦溪,几乎所有的傣族村民都会剪纸。
泸西傣族剪纸使用特制的剪刀、錾子、錾子和锤子作为工具。剪刀和凿子又尖又尖又窄又薄,一般能剪八层纸。凿子和锤子具有稳、钻、灵、活的特点,一次能凿50层以上的纸。傣族剪纸可分为“剪”和“凿”两种方法。没有样品可以随意切割。凿子需要一个样品草稿,并根据样品制作。傣族剪纸的主要产品有铁、侗、佛旗、挂灯、挂楼、板等。,多用于装饰佛寺门窗、佛伞、佛条幅、表演道具、节日彩棚、龙亭泼水等。傣族剪纸的内容多与傣族人信仰的南方佛教有关。涉及佛教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俗特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
常见的人物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独角兽、马鹿、马、游鱼及各种珍禽异兽,还有粘花、荷花、玫瑰、菊花、山茶花、杜鹃花等花木,以及亭台楼阁、寺庙等建筑,形象生动,图案工整,对称美观,风格粗犷有力,朴实无华。傣族剪纸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的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都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戴剪纸面临着困境。因为剪纸艺人收入低,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傣族剪纸目前传承人少,且年事已高,这一特色民族艺术亟待抢救和保护。
剪纸安塞剪纸
陕西省安塞县
安塞剪纸是陕西省安塞县流行的民间艺术。在大多数喜庆的日子里,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在腊月,妇女们早早地聚在一起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底,家家户户新贴的白色窗花纸上贴满了红色和绿色的剪纸。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
有专家评论说,陕西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安塞剪纸不仅造型优美、剪裁精致,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方面,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纸形式多样,风格简洁明快,线条粗犷明快,寓意简单朴素,充满了对平安吉祥的期盼。
剪纸磁性剪纸
磁性剪纸可以靠自身磁性贴在磁性相框、磁性画轴、磁性书写板上,也可以贴在冰箱、防盗门、汽车、文件柜、铅笔盒等铁质物体上。喷一点水或者清洗干净,或者贴在玻璃或者其他光滑的表面上。磁性剪纸能更充分地体现剪纸的透雕特征和剪纸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纸是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磁性剪纸对剪纸的贡献有:一是磁性剪纸拓展了剪纸的市场;二是磁性剪纸丰富了剪纸理论;第三,磁性剪纸增强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手法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磁性剪纸是一种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420067151.0),于2005年8月17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
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这项遗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李剪纸艺术大师工作室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高密剪纸
高密剪纸是中国剪纸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山东高密剪纸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江南剪纸的技法和江北剪纸的粗犷结合在一炉。逢年过节,农家乐的门窗、棚顶、箱子、衣柜都用剪纸装饰,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气息。据考证,明代洪武初年,大量移民迁入高密,其中许多民间剪纸艺人将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带到高密,并融为一体,形成了高密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高密民间剪纸在艺术上运用对立统一的手法,块与线形成黑、白、灰三种色调,相映成趣,对比强烈,富有节奏感;线条刚劲挺拔,有一种金石味;构图夸张扭曲不失真;在粗糙中看到美丽,在简单中藏着精致,精致,简单,可爱;在表现形式上,巧妙地运用黑块和细线,善用锯齿纹和油光面,艺术效果粗犷细腻,简约而不单调,简洁精致,生动传神。它内容取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窗花”、“鞋花”、“天花板花”、“馒头花”以及以人物、动物、花鸟、故事为题材的剪纸作品深受群众喜爱。65438年至0984年,高密民间剪纸在北京展出,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中国民间剪纸界的地位。65438-0993高密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剪纸之乡”称号。2008年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走向世界,不仅成为赠送海外人员的礼品,还多次在国外展出。其中,被誉为民间剪纸艺术“女状元”的齐秀华,曾在1996剪出“金牛分蹄”的画面,入选中国生肖邮票图案。1997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她精心构思,剪出了1997头形状各异的牛,为香港回归这个特殊的日子留下了永久的记忆。